首页期刊导航|城市设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

双月刊

城市设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本期主题:乡村振兴与设计

    3页

    "研教创助"协同"内升外引"——建筑学视角下高校介入乡村空间营建的路径探索

    薛名辉路佳齐张杰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空间营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目前建筑学视角下开展乡村空间营建存在"内升"与"外引"两种模式,而高校作为乡村营建的重要力量之一,在两种营建模式中有以研究为先导精准实践,后从实践中再提炼理论研究的独特优势.但是在高校介入的乡村实践中,存在主体失语和作用短效的行动困境.基于此,本文构建了"研教创助"的高校介入乡村行动路径框架,协同"内升外引"的营建模式,搭建高校建筑创作与乡村振兴之间的桥梁,在促进乡村空间营建的同时也推动建筑学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高校建筑创作乡村空间营建路径探索

    唤醒集体记忆的传统村落文化空间更新设计研究

    杨梦娇高博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经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乡村面貌非城非乡,暴露出文化空间缺失、集体记忆断层等问题.本文选取历史文化村落南焦村为更新试验点,直面为何与如何唤醒集体记忆两大核心,以"文化空间基因理论"为发力点,明晰特色资源要素的概念与分类;并在确定文化空间的典型样本后,结合融合共生的思想,遵循全链条的研究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期活化传统文化空间,唤醒村民的集体记忆,促进特色村镇的科学化保护与发展.

    南焦村文化遗存集体记忆空间基因更新

    乡村设计:高荡村的案例

    高梦瑶周政旭封基铖
    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高荡村是位于喀斯特山区的一处布依村寨,列入第二批全国传统村落名录.自2015年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团队联合安顺建筑设计院持续7年扎根村寨开展在地的保护更新规划设计工作.本文以此为例,讨论了一种在地乡村设计的模式,包括"调查研究—凝聚认同—规划协商—建设实施—反馈调整"的5步工作法,以及"共参、共谋、共建、共享、共治"的共同营造机制.在上述程序和机制的支撑下,实现了以保护村寨整体空间格局,改善传统农房居住品质,塑造特色文化空间场所作为目标的设计落地,最终促进村寨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乡村设计保护更新共同营造工作方法布依族

    乡村建设行动的国际经验与发展趋势研究

    宿佳境韩昊庆
    2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现阶段我国乡村建设水平在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仍有待提升.本文结合日、韩、德、美4个国家的乡村建设历程,搭建了面向"宜居""宜业""和美"三大目标维度,基于"立法保障""政策制度""财政行动""社会动员"4类政府行政工具的分析框架,以城市化进程为脉络,总结了4个国家在城市化水平与我国相似时期和当前时期乡村建设的重点,进一步总结出乡村建设的共性趋势,为我国乡村建设行动提供经验启示.

    乡村建设行动国际经验发展趋势乡村振兴

    面向乡村建设行动的乡村规划编制探索

    郭凇李耀武
    4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建设综合性强,亟须以乡村规划为引领,明确各项建设重点任务的空间落位和实施时序.本文基于当前我国各地乡村规划编制的进展和问题,结合乡村建设行动的新要求,提出在县域单元层面以及村庄类型层面的建设内容分类指引,明确各项建设任务在县、村两级的实施路径和成果形式,并针对性提出在县域与村庄层面编制乡村建设专项规划成果的针对性建议.本文所总结的在"国土空间格局—县域—村庄"不同层次的,因地制宜分区分级分类的乡村规划编制体系,考虑既有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特点,具有一定实用性和操作性,可为乡村建设行动的具体实施提供参考.

    乡村建设行动乡村规划编制村庄分类乡村振兴

    可居可游,在半山稻田之间——重庆垫江巴谷宿集建筑设计

    何崴
    5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项目位于重庆市垫江县十路村,通过置入新的业态——民宿,赋予乡村新的产业,激活乡村,形成城乡联动.新建筑吸收了当地乡土建筑特色,并加以现代转译,使之既有地域特色,又符合当下使用诉求.设计尊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态,并借鉴了中国传统园林的手法,建构了一个自然—建筑—人的共同体.

    民宿城乡联动乡土转译

    湖南益阳市资阳区迎风桥村敬老院设计

    卢健松袁雪洋王天驰苏妍...
    6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城市一样,当代中国的乡村也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本项目试图建造一座适合湖南农村经济、气候,以及生活习俗的乡村敬老院.本项目关注到乡村敬老院环境美化、流线组织上的缺失,以及餐饮条件、卫生环境、居住品质、社会交往上的不足.设计以院子里三棵老香樟为核心,重新组织交通流线,整理生产与观赏性景观,对房间内设施进行了提质,对公共洗浴、晾晒空间予以重点的设计,并借助檐廊的拓宽改造,塑造线性的交往空间.

    湖南地域性适宜性乡村敬老院

    普洱李宅

    赵扬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普洱李宅是赵扬建筑工作室在中国乡村地区实践的一个典型案例.本文试图阐述该项目设计思考的着力点,一方面考察项目所在地云南普洱地区的气候、地理、建筑传统等地方性及场地本身各方面的条件和限制,另一方面考察这个地区的生活习俗等人文背景,并分析了建筑设计的策略、语言和以这两方面为前提的关系,从而阐释了赵扬建筑工作室以"地方生活"为核心价值的建筑实践立场.

    透明性流动性在地性

    欢迎中心(The Akwaaba Hub)——对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的重新设想

    台风周楚昱
    7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移民极大地影响着发展中国家,它在阻碍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的同时,也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至崩溃的边缘.变革农村基础设施,一方面可以保护关键的社会价值与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可以确保下一代人因当地有繁荣富裕的机会而继续留在农村.恩祖乐祖被选为这次建议干预的对象.随着家庭共享耕作的增多以及渔业供给的减少,该村需要更多的资源与社会基础设施对产业进行创新与扩展.同时,旅游业成为村里一些人的收入来源,包括当地的酒吧老板、手工艺品生产商和地方导游.但这只让恩祖乐祖的一小部分人获益,游客的到来影响了所有人.本项设计旨在重新利用过去的社区中心,将该空间创建为一个欢迎中心,从而增加社会基础设施,为创业活动与教育机会提供空间,并强化旅游业管理,使恩祖乐祖的所有居民能够获得经济利益.通过对传统建筑理念与现代元素的融合以及对恩祖乐祖文化价值的遵循,本研究创造了一个当地人与游客均能从中获益的空间,地方经济也可随之实现增长.

    城市移民恩祖乐祖加纳建筑干预农村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