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建筑空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建筑空间
城市建筑空间

高拯

月刊

2097-1141

010-68302890

100044

北京市西直门外车公庄大街19号

城市建筑空间/Journal Urban Architecture Space
查看更多>>以城市住宅室内设计装潢为主格调,图文并茂地介绍国内外居住环境的案例,具有非常高的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自然和人文的解决方案

    赵文斌
    1页

    基于水质净化的生态功能型湿地应用研究——以厦门马銮湾水生态修复工程为例

    赵文斌徐瑞
    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景观设计行业作为主要践行者之一,参与生态建设实践的方方面面.生态建设中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水作为基本要素之一,地位尤为重要.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表水污染严重,建设具有水生态改善和修复功能的项目成为新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水生态相关研究已颇具成果,形成成熟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以马銮湾水生态修复工程为例,介绍生态功能型湿地的定义、分类及工作机制,剖析工艺选型与现场实施过程,以期为相关实践项目提供参考.

    水生态生态修复水质人工湿地

    文保建设控制地带轻扰动生态建设探索——以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保护提升工程为例

    赵文斌路璐张万里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保护提升工程为例,探索文保建设控制地带轻扰动生态建设的实践路径.依托大足石刻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背景、文保价值和保护现状,提出保护优先、自然恢复、集约高效、主次突出的规划原则,重点阐述三大建设原则与四大建设态度的运用.针对不同分区的自然生态特征,创新性集成生态领域的技术、材料和工法,实现轻扰动维护生态系统,为文化遗产保护区的环境提升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景区轻扰动生态建设生态保护

    高密度城市背景下集约型高校环境设计——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校区(一期)工程景观设计为例

    谭喆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城市高速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稀缺,教育规模扩张与校园建设用地局促的矛盾逐步加剧.结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校区(一期)工程景观设计,从整体规划布局、整合功能需求、把握细部营造、引入多层次绿化方面探讨高密度城市背景下集约型高校环境设计策略,以满足现代高等教育发展需求,适应未来高校建设模式发展.

    景观设计高密度城市集约型高校多层次交互型

    城市蓝绿空间与海绵城市建设融合模式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何俊超白伟岚达周才让匙中文...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为例,构建多尺度蓝绿空间与海绵城市建设融合的技术体系与空间模式,即区域流域尺度重点关注蓝绿空间蓄排体系构建,城市片区尺度重点关注蓝绿空间优化与海绵系统建设,社区项目尺度重点关注蓝绿空间与海绵城市融合设计,以期为长三角区域韧性安全提升和生态绿色发展提供借鉴.

    蓝绿空间海绵城市蓄排体系系统优化融合模式

    遗址公园文旅配套建设实践——以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保护提升及文旅配套建设工程为例

    冯凌志路璐王龙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世界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关注.遗址作为其中体量极大、人文底蕴深厚、科学价值突出的类型,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吸引力.聚焦文物保护和文旅发展,以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保护提升及文旅配套建设工程为例,探索遗址公园保护提升、文旅配套建设思路,拓展巴渝原乡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文化遗产遗址公园保护提升文旅配套生态文明

    社区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相关标准研究综述

    曲辰王文静白伟岚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社区作为重要的生态单元,应重视生态关系整合和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当前,我国缺少社区尺度下生态服务功能的评估方法.本文以社区生态服务功能和相关标准为研究对象,分析18项相关标准的主要内容,从居民需求角度出发,提出社区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框架,共计9个生态服务类型、10项核算指标,为后续社区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社区生态服务功能标准评估框架

    自然,平和,生长——谈建筑、景观、室内一体化设计

    贺龙
    30-36页

    锚定"双碳"目标,共建绿色未来

    刘会玲
    37-41页

    北京大兴生物医药基地慢行系统与绿地系统更新实践

    李存东孟庆诚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人居环境提升的重要举措.以北京大兴生物医药基地慢行系统与绿地系统提升工程为例,以问题为导向研究现有条件下的更新思路,通过整合医药产业、生态空间、基础设施等既有资源条件,提出"系统统筹,建立框架""借力绿隔,城景交融""产业活化,三生融合"的规划设计策略,以人为本地提升基地环境品质,引领基地可持续健康发展.

    城市更新景观设计医药产业园慢行系统绿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