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肠外与肠内营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肠外与肠内营养
肠外与肠内营养

李宁

双月刊

1007-810X

cwcn@chinajournal.net.cn

025-80860942

210002

南京市中山东路305号

肠外与肠内营养/Journal Parenteral & Enter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华外科学会营养支持学组专业杂志,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黎介寿主编,其宗旨为交流推广肠外与肠内营养的科研成果,总结临床经验,传递信息,促进我国营养支持专业的发展。内容求新求实、学术、编辑、印刷质量高标准,严要求,受到专家和读者好评,是外科医护人员、营养支持研究人员、医学院校师生的必读材料,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被选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型营养评价对高龄住院病人生存结局的预测价值研究

    周文婷侯韦莲李毅
    321-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微型营养评价量表(MNA)对高龄住院病人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科住院的80岁及以上的部分高龄病人,通过医院病历系统获取病人临床指标,包括人口学资料、生化检查、年龄校正查尔森合并指数(ACCI)、MNA评估等指标,通过查阅病例或电话随访等方式获取病人生存结局,随访时间为3年,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主要结局为全因死亡;K-M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究病人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绘制MNA评估预测病人全因死亡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根据MNA评估,营养不良、营养不良风险及营养良好的病人占比分别为56.41%(88/156)、28.85%(45/156)和14.74%(23/156).单、多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MNA、ACCI是病人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营养状态越差,病人预期生存期越短;MNA预测高龄病人全因死亡曲线下面积为0.816,敏感度为0.780,特异度为0.906,最佳截点值为19.25分,提示MNA超过20分,病人全因死亡风险明显增加.结论:高龄老年住院病人营养不良比例较高,MNA可以作为预测病人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建议80岁以上高龄老人MNA截点值设为20分,即MNA得分低于20分即为营养不良;临床上可根据MNA评估提前对病人进行营养干预以期获得最佳生存结局.

    MNAACCI营养不良全因死亡

    超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预后的影响

    王佳刘秀娟张红樊欣娜...
    329-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超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病人15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术后均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治疗,术后6 h内均保留气管插管,且均于术后6 h后将床头抬高.试验组在术后6 h即开始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则是在术后24 h才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干预前及第7日检测两组病人的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记录胃肠道并发症、院内感染发生率及预后指标.结果:干预7 d后,试验组TP、Hb、ALB、PA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IL-6、CRP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腹胀、腹泻、呕吐、误吸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院内感染发生率、入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的肠内营养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的营养情况及预后.

    超早期肠内营养重型颅脑损伤干预预后

    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病人新辅助化疗剂量与肌少症的关系

    郄鹏聂小栋殷其凡崔红赏...
    334-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LAEC)病人肌少症与新辅助化疗(NAC)药物相对剂量强度(RDI)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胸外一科年龄≥65岁在NAC后接受根治性食管癌切除术的LAEC 病人临床资料.根据第三腰椎(L3)水平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采用骨骼肌质量的 Youden 指数定义肌少症.根据药物的实际剂量强度和标准剂量强度计算平均药物相对剂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低RDI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Cox生存分析评估低RDI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126名老LAEC病人,肌少症46人,非肌少症80人,平均年龄为 71.3 岁.经过调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药物治疗方案、临床分期和肌酐清除率等因素,肌少症与低平均药物相对剂量相关(OR:2.193,95%CI:1.107~4.411,P=0.022).第一个化疗周期后,与非肌少症病人相比,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平均RDI 较低的肌少症病人减少化疗剂量、延迟或停药的比例较高(41.9%vs 39.0%),并且体能状态下降显著(9.7%vs 0).调整年龄、性别、CCI等因素影响后,低平均化疗RDI是病人的无复发生存(RFS)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病人,肌少症会降低新辅助化疗平均RDI,治疗前应常规进行筛查评估.肌少症可能成为改善食管癌病人临床结局的一个指标.

    局部晚期食管癌肌少症新辅助化疗相对剂量强度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严重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研究

    朱京东周昱和陈群王立群...
    341-345,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严重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严重心力衰竭病人资料,按照AGI评分进行分组,分为肠外营养组和早期肠内营养组,各43例,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病人一般人口学特征、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前白蛋白(PA)和血清白蛋白(ALB)]、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高射血分数率(PER)]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统计两组治疗预后转归情况,即ICU转至普通病房率及存活率.结果:两组治疗前营养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A、ALB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其中早期肠内营养组PA、ALB水平均高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心功能指标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治疗后LVEF水平高于肠外营养组,LVESD和PER水平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两组治疗前NT-proBNP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治疗后NT-proBNP水平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治疗后早期肠内营养组ICU转至普通病房率及存活率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严重心力衰竭病人的营养状态,促进心功能恢复,增加存活率.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预后

    结直肠癌病人肌肉减少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张雪静顾启红程梦瑶邵炎...
    346-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肌少症在结直肠癌术后病人中的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构建肌少症预测模型并完成验证.方法:前瞻性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22年01月至2023年12月时间段内收治的450例结直肠癌病人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统计并分析发生肌少症现状及影响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肌少症风险预测模型,使用列线图展示模型并完成验证.结果:共有315例结直肠癌纳入病人建模组中,年龄37~89岁,平均(67.09±9.06)岁,女性144例,占比45.71%,男性171例,占比54.29%.纳入的315例结直肠癌病人中,有72人发生肌少症,发生率为22.8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既往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糖尿病、营养状况、体育锻炼成为结直肠癌病人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肿瘤分期、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糖尿病成为结直肠癌病人肌肉减少症的危险因素(P<0.05),营养状况及体育锻炼成为结直肠癌病人肌肉减少症的保护性因素(P<0.05).验证组AUC为0.880,95%CI(0.823,0.933),约登指数0.613,灵敏度为87.4%,特异度为73.9%.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χ2=4.664,P=0.795.结论:本研究构建了结直肠癌病人肌少症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肿瘤分期、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糖尿病、营养状况、体育锻炼成为结直肠癌病人肌少症影响因素.结直肠癌病人肌少症预测模型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可为临床识别结直肠癌肌少症病人提供依据.

    结直肠癌肌少症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

    床边电磁导航下放置鼻肠管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和成功因素分析

    王浩阳高学金古丽苏杜姆·麦提阿卜拉章黎...
    353-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病人中床边电磁导航下放置鼻肠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索置管成功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1日至2024年1月31日在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进行的老年病人床边电磁导航下鼻肠管置管操作记录,对置管相关指标及置管成功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63例老年病人,总置管成功率为87.7%,平均置管时间为(18.5±18.9)min,平均置管长度为(104.6±9.8)cm,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8%.置管成功相关因素有慢性病作为主诊断(P=0.0196),术前放置胃管(P=0.0060)和术前使用促胃肠动力药(P=0.0268).结论:床边电磁导航下放置鼻肠管对于老年病人是一种高效并安全的幽门后置管方法.慢性病人置管成功率高.术前放置胃管和术前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可能有助于置管.

    老年病人床边电磁导航仪鼻肠管置管方法肠内营养

    白蛋白-胆红素评分对远端胆管癌病人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

    徐凤黄金灿马右维吕少诚...
    359-363,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对远端胆管癌病人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56例远端胆管癌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血清白蛋白和总胆红素计数,计算ALBI评分,以ALBI评分最佳截断值为截止点,将病人分为低ALBI组和高ALBI组,分析比较不同分组病人的远期预后情况,并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病人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以ALBI最佳截断值为截止点,将病人分为低ALBI组(ALBI≤-1.67,92例)和高ALBI组(ALBI>-1.67,64例).低ALBI组和高ALBI组病人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3个月和20个月,病人术后1年、3、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5.4%、43.8%、35.8%和65.5%、23.4%、13.6%(χ2=8.882,P=0.003).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高ALBI、CA19-9>37 U/mL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术后远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ALBI评分可以作为预测远端胆管癌病人远期生存的有效指标.

    胆管肿瘤远端胆管癌营养评估预后

    高原高寒地区官兵便秘相关性内痔的发生风险:低膳食纤维摄入的影响

    轩宗香赵亚丽张伟秦琼...
    364-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高原高寒地区官兵便秘相关性内痔的发生风险与低膳食纤维摄入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高原高寒地区官兵便秘和内痔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便秘相关性内痔发生的风险因素,并对低膳食纤维摄入与便秘、内痔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607名官兵中,有75例(12.4%)便秘,有89例(14.7%)内痔.在内痔的病例中,便秘相关的内痔62例(69.7%),便秘无关的内痔27例(20.3%).便秘相关的内痔的疼痛评分和治愈时间均显著高于便秘无关的内痔(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膳食纤维摄入(OR值为161.987)是便秘相关的内痔发生的高风险性因素.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低膳食纤维摄入与内痔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635).在考虑便秘的影响后,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低膳食纤维摄入与内痔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低膳食纤维摄入是高原高寒地区官兵便秘相关的内痔发生的高风险因素,其主要是通过引发便秘来间接增加内痔的发病风险.

    便秘内痔高原高寒地区低膳食纤维摄入风险性因素

    鼻饲病人鼻黏膜压力性损伤预防及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孙蜓徐瑶李嘉琪左俊焘...
    370-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和汇总国内外关于因鼻饲管引起的鼻黏膜压力性损伤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按照证据资源"6S"模型,系统检索UpToDate、国际指南协作网、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图书馆、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及相关营养专业网站有关鼻黏膜压力性损伤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2月.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由4名研究者独立完成,咨询循证专家意见后,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汇总.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5篇指南、4篇专家共识、1篇临床决策、1篇系统评价、1篇证据总结,涵盖组建团队、鼻黏膜评估、鼻黏膜护理、鼻饲管的放置与维护、监测和教育5个主题24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的关于预防和护理因鼻饲管道引起的鼻黏膜压力性损伤的证据可应用于临床实践,促进鼻饲管道规范化管理,提高肠内营养实施效果.

    肠内营养鼻饲鼻黏膜黏膜压力性损伤

    β-羟基-β-甲基丁酸改善神经系统危重症病人肌肉质量和神经功能的研究进展

    刘杰林宁
    376-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系统危重症病人出现肌肉质量减少、力量下降和神经功能损害是很常见的,肌肉萎缩和肌无力都会导致身体功能的损害,导致脱机时间延长、轻瘫或四肢瘫等临床特征,严重影响病人预后和生活质量.β-羟基-β-甲基丁酸盐(HMB)是人体必需的支链氨基酸亮氨酸的活性代谢产物,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并减少其分解,作为一种外源性营养补充剂,近年来因其对肌肉代谢的改善作用而受到关注.本综述探讨了ICU内的神经系统重症病人不同阶段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HMB的营养补充剂对肌肉质量和神经功能的作用,为缓解神经系统危重症病人肌肉萎缩、改善神经功能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β-羟基-β-甲基丁酸盐神经危重症肌肉质量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