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蚕学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蚕学通讯
蚕学通讯

向仲怀

季刊

1006-0561

fydai@etang.com

023-68250191

400716

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南区

蚕学通讯/Journal Newsletter of Sericultural Science
查看更多>>本刊是重庆市蚕丝学会、西南农业大学主办的蚕业科技学术性、技术性期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以促进蚕业科技现代化服务的宗旨与任务。报道国内外在栽蚕、养蚕、病虫害防治、蚕桑遗传育种、物理生化及生物技术、茧丝、蚕桑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研究动态。以及蚕丝业生产中的新技术、新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土壤保持角度探索全国生态桑产业发展布局

    王谢赵爱春陈冠陶张建华...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桑树具有十分强大的土壤保护功能.本文基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瞄准生态桑在土壤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持续作用的重大科学问题,考量了桑树在各类生态重点区域的定位和价值实现途径.通过分析各生态区域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状况,确定了西南喀斯特区、川滇干热河谷区、三峡库区、黄土高原区、鲁中山区和昆仑山区等 6 个桑树土壤保持核心服务区.针对上述 6 个桑树土壤保持核心服务区的产业生态特征,分别提出了保墒增碳、护土保水、保土降污、屯水治沙、肥土增碳和防风固沙的土壤管理技术,并推荐了广西宜州、四川盐边、重庆巫溪、陕西榆林、山东烟台和新疆和田等 6 个技术先行示范区.

    生态桑土壤保持喀斯特地区黄土高原干热河谷

    稿件规范化与标准化

    67页

    12个果桑品种成熟期果实的部分性状调查

    陆晓媚林强张朝华曾燕蓉...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广西保存的 12 份果桑品种资源(其中 4 份为外省区引进品种,3 份为自主选育四倍体品种,5 份为地方品种)进行成熟期果实的感官色泽、果实形态及品质等性状调查,经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12 个供试果桑品种的 8 项果实性状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桂椹 90161"的果实长径最长、单果质量最大,"白珍珠"的果实长径和横径都最短,"一串红"的果实横径最长、果形指数最小,"顺选 6 号"的果柄长最小.果实的品质方面,"顺选 6 号"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苍梧 4 号"的糖酸比最高,"桂椹 94208"则酸度最高、糖酸比最低.调查结果可为果桑品种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果桑成熟果实感官色泽外观形态品质性状

    著作权声明

    《蚕学通讯》编辑部
    72页

    重庆北碚地区发生桑树轮纹病的调查与防治方法

    罗太明杨碧文宋志光徐洪...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桑轮纹病属于真菌病害,近年来重庆市多个蚕区的桑园均有发生为害.调查桑树轮纹病在重庆北碚地区的发生时间一般在 9~10 月份,桑叶受病原菌侵染后产生大小不等呈淡黄色和红褐色鲜明的同心轮纹,最终导致叶片龟裂、穿孔;5 个主栽桑品种的抗病性有差异,其中北桑 1 号发病率最高,新一之涑页的发病较低;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及低干密植桑园较易发生病害.连续多年的田间试验表明,保持桑园的通风透光性能、合理施肥增强树势、冬季做好清园工作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害发生;桑树夏伐疏芽结束后,用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倍稀释液喷施新梢,每 10d施药 1 次,连续施药 3 次,基本上可以控制该病害的发生.

    桑树桑轮纹病发生规律发病症状防治方法

    桑树类黄酮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细胞毒性作用初探

    钱鹏袁刚祥何宁佳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桑树中富含的类黄酮具有多种药理活性.采用 3-(4,5-二甲基噻唑-2-基)-5-(3-羧甲酯基)-2-(4-磺苯基)-2 H-四唑试剂(MTS)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RT-qPCR)等方法,就桑树中类黄酮对乳腺癌细胞 MDA-MB231 的细胞毒性作用进行初步探索.实验结果显示,供试的 4 种桑树类黄酮中,戊烯基化类黄酮亚类对乳腺癌细胞的毒性作用强于非戊烯基化类黄酮.其中,戊烯基化类黄酮——桑根酮 C 整体呈现出更强的细胞毒性作用,当桑根酮C的浓度达到 20 μmol/L时能显著抑制 MDA-MB231 增殖.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类似物(EDU)检测细胞增殖等实验结果显示,20 μmol/L桑根酮C处理 MDA-MB231 后,细胞中 DNA的复制明显减少,体外克隆能力显著减弱;RT-qPCR检测细胞周期阻滞和DNA损伤相关的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 1A 基因(CDKN1A)和生长阻滞与DNA损伤基因(GADD45A)的转录水平显著上升,而 DNA复制相关 S期激酶相关蛋白 2 基因(SKP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基因(PCNA)的转录水平则显著降低.此外,用桑根酮 C 处理 MDA-MB231 后,出现细胞形态变圆变亮和变小、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丢失和 ROS积累等现象,以及促凋亡基因 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 诱导蛋白 1 基因(PMAIP1)的转录水平显著上升,抑制凋亡基因Bcl2 的转录水平显著下降,提示桑根酮C可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桑树类黄酮细胞毒性凋亡增殖抑制

    蚕桑产业在南方石漠化治理中的实践

    范伟高波徐兵赵爱春...
    8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漠化是中国南方岩溶地区最为突出的生态问题,治理过程中需要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石漠化集中的 7 个省(区、市)的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分别占全国的 68.3%和 80.3%.因此,蚕桑产业在石漠化地区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本文综述了桑-蚕生产系统对石漠化地区的修复潜力,以及蚕桑产业在石漠化地区的推广实践.桑-蚕生产系统在石漠化地区具有促进保水固土、提高土壤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景观等方面的作用.从品种筛选、农艺管理等角度分析了提升桑树在石漠化地区适应性的措施.以重庆市黔江区栽桑养蚕的经营现状为例,分析了小蚕共育和大蚕饲养的规模,以及经营不同规模桑园的产量和效益.最后,从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及政策支持和宣传力度等角度给出了建议.

    蚕桑产业岩溶生态系统石漠化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新疆的生态桑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与对策

    万永辉阿不都赛买提·艾买提龚明阿巴白克·扎克...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桑产业是以桑树为核心,突出桑树的生态治理功能,并兼顾到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可持续性的新型蚕桑产业模式.本文首先介绍了新疆特殊气候环境下生态桑的 4 种种植类型——庭院桑树、防风治沙桑林、盐碱地改良桑园、城市绿化桑树;结合近年来生态桑产业的试验示范及运行实践,介绍了当前生态桑产业的 4 种主要开发模式,即生态桑养蚕模式、生态桑饲料开发模式、生态桑桑果利用模式、桑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现阶段生态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争取政府支持、以人才和科技为支撑、推进桑资源多元化利用、融入文化与观光旅游产业、融入美丽新疆建设等具体的方案和建议,以期对新疆的生态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所助益.

    桑树生态治理种植类型产业开发模式新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