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产业经济评论(辑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产业经济评论(辑刊)
产业经济评论(辑刊)

臧旭恒

季刊

espdlj@yahoo.com.cn

010-88191365

100142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28号

产业经济评论(辑刊)/Journal CHANYE JINGJI PING LUNCSSCI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济行为实验与反贫困:一个文献综述

    姚宇刘骄阳
    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反贫困工作的重点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向治理相对贫困.行为和实验经济学将关注点集中于贫困产生的心理机制并主张从内生动力角度探究贫困治理,这与相对贫困治理和当前防止返贫工作目标十分契合.将贫困者个体行为纳入理论视野,行为和实验经济学的兴起推动了反贫困研究逐步从统计调查和政策评估等外部分析转向人的认知、信念和动机等内在行为原因,为新的历史时期反贫困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在对贫困者行为特征文献梳理基础上,本文以Woodworth (1939)S-O-R心理模式为架构从外部环境、认知资源和内生动力三个方面对近年来基于行为实验的反贫困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旨在为今后研究和制定扶贫政策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也希望为进一步的反贫困研究发现一些可行的方向.

    经济行为实验反贫困综述

    内外资企业技术距离与企业创新水平——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双向调节效应

    方慧封起扬帆周亚如
    1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程度的内外资企业间技术差距对企业创新水平的作用如何?这种作用会因地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升而改变吗?本文首先基于技术距离理论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双重影响,理论阐述了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异质性调节效应.之后,本文以我国30个省份2008~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分别对全样本及分样本情况下内外资技术差距对创新的影响及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检验后发现,内外资企业间技术差距对企业创新水平呈现抑制作用.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将使内外资技术差距对企业创新水平的拟线性影响"凹"化.即在技术距离较小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升能够有效缓解因技术距离扩大所导致的创新水平的下降;在技术距离较大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升将进一步加剧因技术距离扩大所导致的企业创新水平降低.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经营环境将影响内外资技术差距与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水平的作用.更高的金融发展程度和强度更大的企业竞争水平将有助于提升(缓解)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消极)调节作用.最后,在使用工具变量及替换衡量指标后,本文基本结论依然稳健.

    内外资企业技术距离企业创新水平知识产权保护

    优化营商环境、信息质量与公司创新——理论机制与实证研究

    许恒刘龑
    4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化营商环境能够降低企业在创新、投资、研发过程中所面临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在企业的既定成本约束下,激发了企业发展和竞争活力.本文通过建立信息不对称市场环境下经济学模型,研究营商环境优化对公司创新投入和高质量创新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理论研究的主要结果.本文发现,优化营商环境能够在直接提升公司创新投入的同时,激发公司进行高质量创新的动机,营商环境优化降低了公司承担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释放公司在创新过程中的成本压力,弱化公司由于其成本压力过高而触发的低质量创新或虚假创新的道德风险动机,实现提升社会总福利的目标.实证分析验证了上述信息质量对公司创新的影响,营商环境优化能够从成本角度改善市场中信息质量不佳时公司创新的投入程度和创新质量,与信息质量形成有效互补.此外,本文通过延伸分析提出了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执行中应当针对不同类型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进行差异化的引导.

    营商环境公司创新道德风险机制设计政府规制

    中国连片贫困地区对口支援政策的减贫效应评估及优化取向——基于省际对口支援西藏的准自然实验

    王珺鑫王磊
    7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口支援作为中国一项重要的区域政策创新,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背景下,有必要对对口支援政策的减贫效应进行评估,并提出优化取向,以接续充分发挥其助力作用.本文在分析对口支援政策减贫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将省际对口支援西藏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西部10个省份1986 ~2014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SCM)实证分析了对口支援政策的减贫效应.研究表明:对口支援政策对西藏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但这一效应大小并不稳定,表现为在政策实施初期的减贫效应十分明显,而随后一段时期的减贫效应趋于下降,之后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一结论经安慰剂检验和双重差分(DID)检验依然成立.双重差分检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有力地减少了西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也显著减少了西藏贫困,但作用效应相对有限,而第一产业规模的低质量增长并不利于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对口支援减贫效应优化取向合成控制法西藏

    最低工资、资源再配置效应与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

    祝树金彭彬
    10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2000~ 2013年中国海关贸易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县(区)数据,考察最低工资、资源再配置效应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最低工资的上调显著提升了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国内增加值.同时最低工资的上调会引起企业间要素资源重组,由此形成的资源再配置效应会通过企业研发创新和中间品质量渠道促进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提升.本文的研究既有助于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的深入理解,也为理性认识最低工资标准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最低工资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资源再配置制造业价值链

    "僵尸企业"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基于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分析

    孔繁成韩育萌
    129-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将我国企业微观数据与地级市宏观数据相匹配,利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僵尸企业"对辖区金融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地,我们引入企业融资约束作为中介变量,考察了"僵尸企业"对金融发展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僵尸企业"显著抑制了金融发展规模扩大和金融发展效率提高,企业融资约束在"僵尸企业"占比和金融发展程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且工具变量回归结果证实了这一研究结论稳健可靠."僵尸企业"通过加剧融资约束等损害企业间公平竞争的方式,影响正常企业融资能力,从而抑制辖区金融发展.

    "僵尸企业"融资约束金融发展

    普惠金融、金融素养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了吗?——基于CHFS2015数据的实证

    邢大伟管志豪
    151-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庭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金融风险的防控具有特殊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 2015年的数据,以居民家庭为研究对象,采用有序Probit模型研究了普惠金融、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及金融素养均对家庭金融脆弱性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金融素养的上升降低了普惠金融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抑制作用.普惠金融及金融素养显著提高了低金融脆弱性家庭的金融脆弱性,但对中高金融脆弱性家庭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异质性研究发现,随着普惠金融指数的增加,农村家庭的金融脆弱性会比城镇家庭更大程度地降低,中部地区比东西部地区家庭金融脆弱性降低概率更大;随着金融素养的上升,普惠金融对城镇家庭及中西部地区家庭金融脆弱性的抑制作用会消失.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理解普惠金融和金融素养对我国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进而抑制家庭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普惠金融金融素养家庭金融脆弱性

    信息动态

    176-177,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