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草原与草坪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草原与草坪
草原与草坪

师尚礼

双月刊

1009-5500

cyycp@gsau.edu.cn;caoyjuanyucaoping@yahoo.com.cn

0931-7631885

730070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迎门村1号

草原与草坪/Journal Grassland and Turf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反映我国草原和草坪科学与生产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科研成果、管理技术及经验为宗旨。主要刊登草原科学、草坪科学、牧草科学、草原畜牧业、园林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草业经济学等领域的综述、研究报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海湖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刘芙梅吴成永陈克龙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青海湖流域植被动态变化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方法]采用趋势分析、多元回归残差分析、偏相关分析等方法,以MOD13Q1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为基础,分析2001-2019年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1)2001-2019年青海湖流域植被覆盖度(FVC)增长率为2。1%/10 a,呈显著波动上升趋势(P<0。05),FVC改善面积约为1。21×104 km2,占总面积的48。77%;(2)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57。83%和41。52%;(3)降水和温度与FVC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的面积占比分别为7。93%和4。15%。[结论]近19 a年青海湖流域FVC整体改善显著,显著改善区域主要分布于流域西部和青海湖北岸区域;气候变化是流域FVC变化的主导因素,但人类活动对局地FVC变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降水对流域FVC变化的影响力更高,局地FVC变化对温度响应更强烈。

    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趋势分析残差分析偏相关分析

    供磷水平对柳枝稷光合特性与抗逆生理的影响

    赵匆吴娜屈小玉陈娟...
    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盐碱条件下供磷水平对不同品种柳枝稷光合特性与抗逆生理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 3个柳枝稷品种(Alamo加倍体、Alamo和Path-finder)和3个供磷水平[不施磷(P0)、低磷10 mg/kg(P10)、高磷100 mg/kg(P100)],比较不同供磷水平下各品种柳枝稷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综合评价不同柳枝稷品种抗逆性。[结果]柳枝稷叶片叶绿素a、b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脯氨酸含量随供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其中Alamo加倍体品种P100 处理较P0 处理分别增加了 57。3%、62。9%、41。4%、29。7%、55。2%、128%;胞间CO2浓度、过氧化氢酶活性(CAT)、可溶性糖含量(SS)随供磷水平的增加而降低,其中Alamo加倍体品种P100处理较P0处理分别降低了51。7%、84。4%、20。9%。高磷处理下Alamo加倍体的净光合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和脯氨酸含量均最大,表现出较强的生理活性。[结论]盐碱条件下施磷提高了柳枝稷的光合能力和抗逆性,以高磷处理下Alamo加倍体的抗逆性最强。

    供磷水平柳枝稷光合特性抗逆性隶属函数

    植生粒对三江源退化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及生物量的影响

    王学朋王婧刘文琦刘敏婷...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和超载过牧,三江源高寒草地出现退化,导致源区生态环境恶化,草地植被多样性和生物量降低,而补播是恢复草地退化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植生粒适用于高寒草原近自然补播恢复,本研究通过探究植生粒对三江源区高寒草地植物组成及生物量的影响,从而为高寒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三江源退化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组成比例不同的植生粒对其进行补播。[结果]补播5种配方植生粒均增加了以嵩草类植物为优势种的群落重要值,提高了物种数量、植被盖度,并提高了除C处理外的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降低了Pielou均匀度指数。补播组成为15 g草种、8。5 g复混肥和71。5 g凹凸棒土的植生粒可以更好地促进豆科植物的生长,该配方处理下豆科植物的生物量增加量为8。35 g/m2;补播15 g草种、15 g复混肥和65 g凹凸棒土的植生粒显著增加了禾本科植物地上生物量、莎草科植物地上生物量,增加量分别为3。6和8。95 g/m2,降低了豆科植物地上生物量,说明该植生粒可以更好地促进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生长。[结论]添加植生粒对恢复退化高寒草地植被多样性,增加牧草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高寒草地植生粒重要值生物量多样性指数

    模拟降水变化和氮添加对红砂幼苗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李全刚单立山解婷婷杨洁...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植物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对不同水氮供应的响应特征,对揭示不同水氮添加之间的耦合关系和寻求最优的水肥供应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研究以红砂幼苗为试验对象,测定了不同降水量(降水量减少 30%、正常降水量、降水量增加 30%)和氮添加[(无氮添加(纯 N 0 g/(m2·a),低氮添加(纯 N 4。6 g/(m2·a),中氮添加(纯 N 9。2 g/(m2·a),高氮添加(纯 N 13。8 g/(m2·a)]条件下红砂幼苗生长及各器官干物质量。[结果]降水减少30%时,在中、低氮添加下,红砂幼苗株高、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叶重比、叶根重比、源汇重比均会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在高氮添加下上述指标均受到抑制;在高氮添加下,红砂幼苗叶重比、叶根重比和源汇重比均随水分增加而增加,但根冠比呈现相反趋势。[结论]红砂幼苗对水氮耦合效应表现出较强的可塑性,且能够通过不同的水肥供应调整株高和基径的生长以及生物量分配。

    降水变化氮沉降生物量分配红砂幼苗

    神农架大九湖10种优势草本植物的叶解剖结构观察

    张亦嘉王雅轩林倩缇郑敏...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10种草本植物的叶解剖结构。[方法]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鹅观草(Elymus kamoji)等6种禾本科植物和阿齐薹草(Carex argyi)等4种莎草科植物的叶横切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10种植物叶片均为等面叶,无叶肉组织的分化,植物叶肉细胞层数和排列紧密程度有所差异。10种植物叶表皮均由1层细胞组成,其中华刺子莞(Rhynchospora chinensis)上表皮细胞横切面厚度最大,且上下表皮细胞大小差异悬殊,翦股颖(Agrostis clavata)表皮细胞横切面积较小。不同植物叶表皮外无或有厚度不同的角质层,部分植物具有表皮毛,在翦股颖和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表皮外还存在突起物,能良好适应旱生环境。鹅观草和阿齐薹草具有较发达的叶脉,翦股颖叶片维管束外有两层维管束鞘,形成明显的花环结构。除华刺子莞及华东藨草(Scirpus karuisawensis)外,其他8种植物叶片上表皮处存在泡状细胞,泡状细胞组的细胞个数、形态及其在叶表皮的具体分布位置存在差异。华东藨草和阿齐薹草叶片中气腔大且明显,保证了在水分充足环境中的气体运输。[结论]10种植物叶片具有不同的旱生、中生或湿生结构特征,不仅在分类学中有一定意义,也能够体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禾本科莎草科叶横切结构泡状细胞植物分类

    紫花苜蓿与3种生活型多年生禾草混播的根系构型差异

    张辉辉师尚礼李自立武蓓...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豆禾混播草地牧草根系构型对混播组分和比例的响应。[方法]以紫花苜蓿分别与3种生活型禾草(匍匐茎型草地早熟禾、根茎型无芒雀麦和丛生型苇状羊茅)以豆禾比为7∶3、5∶5和3∶7建植的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以各草种单播为对照,测定不同混播处理下各组分的根系形态和构型特征。[结果]混播改变了牧草根系形态和构型,各草种通过增大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减小根直径,优化拓扑结构,增强空间占有能力和提高根系发达程度等生态策略来响应竞争环境,进而使得混播草地增产。但较高比例的紫花苜蓿会阻碍苇状羊茅根系的生长和产量。较单播草地而言,混播草地牧草根系分支结构均有由叉状分支向鱼尾状分支转变的趋势。混播处理下各草种根系性状变异明显,紫花苜蓿根系性状变异主要表现在根尖数,变异系数为51。95%,草地早熟禾匍匐茎型根系性状变异主要表现在拓扑指数,变异系数为81。13%,无芒雀麦根茎型根系和苇状羊茅根系性状变异主要表现在根体积,变异系数分别为52。29%和29。17%。[结论]以紫花苜蓿分别与3生活型禾草3∶7混播时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根系发育程度和混播草地增产率较高。

    混播紫花苜蓿多年生禾草生活型根系形态与构型

    丛枝菌根真菌对3种水土保持草本植物生长和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葛佩琳孔召玉夏金文刘洪光...
    5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出红壤区最优水土保持草本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组合,提升红壤侵蚀区坡面水土流失治理水平。[方法]选择优良水土保持植物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和雀稗(Paspalum thunbergii)在温室进行盆栽试验,设接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及不接种(对照)3种处理,测定3种植物的AMF侵染率、地上、地下生长指标及土壤团聚体情况。[结果]接种AMF可显著促进3种植物的地上部生长,对百喜草和白三叶的促生效果显著(P<0。05);接种AMF可显著增加白三叶根长、根体积、根系分叉和根冠比数等,促进其根系生长发育;白三叶对AMF根冠比的生长响应及菌根依赖度优于另外2种植物;接种AMF显著提高了白三叶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结论]白三叶具有较高菌根侵染率,能与AMF共生,获得更加发达的根系和良好的长势,有效促进植被-土壤相互作用,增强调控坡面侵蚀的能力。

    AMF植物根系土壤团聚体水土保持

    施钾对苇状羊茅生长、生理特性及钾吸收的影响

    朱晓玲赵新燕米明朱春晓...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钾肥施用对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确定苇状羊茅适宜的钾肥用量和钾营养诊断指标。[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苇状羊茅地上部生长、生理和钾素养分吸收对不同钾肥用量(K2O分别为0、18、36、54 g/m2)的响应。[结果]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苇状羊茅各生育阶段的株高和地上部干物质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钾肥用量36 g/m2时达最大值;出苗后50~137 d和0~50 d植株株高增量和干物质累积速率较大。施用钾肥36 g/m2有利于促进植株地上部钾的吸收,提高植株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增加钾肥用量提高了苇状羊茅栽培体系的钾素损失风险。适宜苇状羊茅生长的钾肥用量范围为K2O 7。0~49。9 g/m2,获得 80%最大地上部干物质量的地上部钾临界浓度为 10。8 g/kg。[结论]钾肥施用对苇状羊茅生长和生理特性影响显著,钾肥用量7。0 g/m2和地上部钾浓度10。8 g/kg可分别作为苇状养护管理的钾肥用量推荐和植株钾营养诊断参考。

    钾肥苇状羊茅生长生理特性钾吸收钾肥适宜用量钾营养诊断

    基于GIS的贵州喀斯特山区牧草栽培区划及其适宜性分析

    张金平金宝成杨琴蒲红梅...
    7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贵州喀斯特山区进行牧草栽培区划,评价牧草栽培区划适宜性,为提高牧草产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贵州喀斯特山区草地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基于海拔高度和土壤pH,考虑降水量、最高温、平均温、最低温、太阳辐射和水汽压等六个因素,实现了贵州省牧草栽培分区。[结果]低海拔酸性土壤区主要分布在贵州东南部的黎平等县区;中低海拔酸性土壤区和中高海拔酸性土壤区均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遵义等县区,高海拔酸性土壤区分布在黔西南的晴隆等县区;低海拔中性碱性土壤区分布在黔东南的台江等县区;中低海拔中性碱性土壤区分布在毕节织金等县区;中高海拔中性碱性土壤区分布在黔南三都等县区;高海拔中性碱性土壤区分布在北部道真等县区。降水量、最高温、平均温、最低温、太阳辐射和水汽压均与海拔高度有明显相关关系,但太阳辐射与海拔高度相关关系弱于其他因子。同时最低温在各个分区的变异率均大于10%。[结论]未来,在贵州喀斯特山区除海拔高度和土壤pH外,还应进一步探索最低温和太阳辐射对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合理的牧草栽培分区。

    海拔降水量气温土壤pH牧草喀斯特

    紫花苜蓿幼苗氧化应激防御系统对自毒作用的响应

    张晓燕师尚礼李小龙阿芸...
    8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自毒作用对紫花苜蓿品种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叶片细胞膜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明确紫花苜蓿幼苗响应自毒作用的活性氧代谢机理,为进一步阐明自毒物质对紫花苜蓿的抑制机理和自毒效应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用紫花苜蓿品种德宝和WL298HQ为试验材料,取开花期叶片制备成T1(0。0025 g/mL)、T2(0。0125 g/mL)、T3(0。0225 g/mL)浸提液模拟自毒作用,研究自毒作用对种子生物活性和化感指数的影响,以及对幼苗生长、活性氧(H2O2、OH。和O2。-)、氧化防御系统中的抗氧化酶和抗氧化剂、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叶浸提液抑制德宝和WL298HQ苜蓿种子萌发,T3抑制幼苗生长。与WL298HQ相比,德宝响应自毒作用具有明显的生理差异:1)自毒物质作用于细胞膜上,诱发了氧化应激,加速活性氧ROS代谢,导致了MDA、H2O2 和OH·过量积累;2)德宝在T1下可通过提高叶片保护酶(SOD、POD、CAT、APX、GR)活性和抗氧化剂(AsA、DHA)含量来响应自毒作用。但在T3下,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升高,自毒作用影响氧化防御系统的稳定性,导致叶片出现严重的氧化损伤。[结论]WL298HQ通过激活保护机制增加抗氧化剂的活性,以及渗透物质的积累,进而保持细胞膜的相对完整性和氧化清除能力。德宝苜蓿在自毒作用下,ROS的产生大于抗氧化防御系统的能力,导致氧化损伤。

    紫花苜蓿自毒作用种子萌发氧化应激氧化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