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草原与草坪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草原与草坪
草原与草坪

师尚礼

双月刊

1009-5500

cyycp@gsau.edu.cn;caoyjuanyucaoping@yahoo.com.cn

0931-7631885

730070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迎门村1号

草原与草坪/Journal Grassland and Turf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反映我国草原和草坪科学与生产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科研成果、管理技术及经验为宗旨。主要刊登草原科学、草坪科学、牧草科学、草原畜牧业、园林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草业经济学等领域的综述、研究报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人机承载不同类型传感器在草原监测中的应用与展望

    刘敏唐小琼孙宇唐巍...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草原具有生产和生态的双重价值,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无人机技术因成本低、精度高、时效性强等优势在农林业生产管理中广泛应用,通过收集分析近20年来国内外无人机承载不同传感器在草原监测方面的研究情况,发现可见光相机应用最为广泛,可以及时准确反映覆盖类型和植被空间分布;多光谱成像仪在植被指数反演生物量表现突出;高光谱成像仪有着连续且丰富的波段数据,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相结合,可逐步实现草原智能化调查;热红外成像仪在冠层温度与水分监测上表现突出;激光雷达在冠层高度和植被结构方面表现优异。但各种传感器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应用难题,就此对无人机发展和传感器应用提出建议,以期为解决草原监测的技术瓶颈和发展前景提供理论参考。

    无人机传感器草原监测应用建议

    我国牧草施肥状况和养分需求分析

    李书田
    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了解牧草的施肥现状和不同区域及省份牧草的养分需求与养分输出对指导牧草合理施肥,维持草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参考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和总结了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紫花苜蓿、一年生牧草的氮、磷和钾推荐施肥量、单位产草量的氮、磷和钾移走量;估算、分析和评述了不同区域和省份牧草对氮、磷和钾养分的年需求量、年移走量及其差异,并提出了维持草地养分平衡和牧草可持续生产的施肥建议。此外,对有关牧草施肥现状、牧草施肥量代表性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加强牧草施肥技术研究,建立牧草需肥特征参数和数据库,为牧草科学施肥提供更多基础资料的建议。

    牧草施肥状况养分需求量养分移走量

    接种不同根瘤菌株对紫花苜蓿生物量的影响

    何龙师尚礼康文娟关键...
    2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根瘤菌接种环境下紫花苜蓿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变化和共生效应差异。[方法]以WL289HQ、WL319HQ、WL363HQ、陇中、清水、甘农9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为材料,以接种不同根瘤菌菌株G3L3、G3L4、G3L7、LL7、LP3、G9L4、WLP2、S12531为处理,以不接菌处理为对照,分析接种根瘤菌后紫花苜蓿品种之间的差异、根瘤菌菌株之间的差异、品种和菌株的交互效应差异。[结果]紫花苜蓿品种之间,WL298HQ的根、茎、叶生物量最高;根瘤菌菌株之间,G9L4的根、叶生物量最高,G3L7 的茎生物量最高。品种和菌株的交互效应下,WL298HQ苜蓿接种菌株G3L3、LL7、G9L4、LP3以及甘农 9号苜蓿接种菌株G3L3、G3L7对叶、茎、根生物量的积累有促进效应;陇中苜蓿接种菌株G3L3、WLP2、LL7、LP3以及清水苜蓿接种菌株WLP2对叶、茎、根生物量的积累有抑制效应;WL298HQ 与菌株 LL7 对茎、叶生物量的分配效应最强,匹配效果最好。[结论]WL298HQ和甘农9号接种菌株G3L3对叶、茎、根生物量的积累有促进效应,陇中和清水苜蓿接种菌株WLP2对叶、茎、根生物量的积累有抑制效应,紫花苜蓿与根瘤菌共生对生物量干重的分配效应遵循:茎>叶>根。

    紫花苜蓿根瘤菌营养器官生物量

    祁连山南坡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粒径分布与分形特征

    张虔袁杰曹广超姚鸿云...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祁连山南坡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粒径分布与分形特征,揭示不同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效果。[方法]选择青海云杉、高山灌丛、高山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衍射技术测定土壤粒度组成,拟合各生态系统土壤粒径和体积分形维数的回归关系,分析土壤粒径分布与分形特征,土壤蓄水性能与其关系。[结果]1)各生态系统土壤质地主要是粉砂-砂壤土,伴有黏粒组分;青海云杉和高山草地粒度频率曲线呈双峰态,但高山灌丛呈多峰态,其粒度组成复杂;2)各生态系统土壤粒径与体积分形维数的相关性均表现为黏粒>砂粒>粉粒,其中高山灌丛表现为高度相关;3)不同蓄水指标对不同生态系统影响不同,但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的影响作用具有普遍性。[结论]不同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差异明显,高山灌丛比青海云杉和高山草地黏粒含量高、抗蚀能力强,具有更好的水土保持效果。但高山灌丛质地复杂,受外界扰动大,呈退化趋势。

    祁连山南坡土壤粒径分布水土保持分形维数土壤蓄水

    10份沿阶草族种质材料叶片光合特性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及抗寒性评价

    郑锋白小明冉福朱雅楠...
    4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低温胁迫对沿阶草族种质的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沿阶草族种质在西北地区的合理栽培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10份沿阶草族(Ophiopogoneae)种质为试验材料,设4个低温处理水平(5、0、-5和-10℃),以20℃为对照(CK),综合比较了10份沿阶草族种质的抗寒性。[结果]低温加重了光合作用的光抑制。随着胁迫加剧,10份沿阶草族种质净光合速率(Pn)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呈降低趋势,而胞间 CO2浓度(Ci)呈上升趋势。10份沿阶草族种质变化趋势一致,但对低温胁迫的反应存在差异。金边麦冬的Pn下降幅度最小,受低温影响相对较小,而短药沿阶草受到的影响最大。在叶绿素荧光参数方面,温度降至-10℃,初始荧光(Fo)呈上升趋势,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降低趋势。10份沿阶草族种质净光合速率与胞间CO2 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净光合速率与初始荧光呈显著负相关(P<0。05),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最大光化学效率与气孔导度、胞间CO2 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初始荧光与最大光化学效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电子传递速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显示,10份沿阶草族种质的抗寒性强弱依次为短药沿阶草>沿阶草(康县)>沿阶草(文县)>沿阶草(武都)>金边麦冬>山麦冬>玉龙草>沿阶草(河南)>禾叶山麦冬>麦冬。[结论]短药沿阶草、沿阶草(康县)、沿阶草(文县)种质抗寒性较强,更适宜在北方地区推广。

    沿阶草族低温胁迫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抗寒性评价

    60Co-γ辐射和PEG胁迫对紫花苜蓿组培苗生理指标及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朱琨柳英卓刘畅李珊珊...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对 60Co-γ辐射和聚乙二醇-6000(PEG)模拟干旱胁迫生理及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以3种愈伤组织分化组培苗为材料,其中G3和G4为辐射紫花苜蓿种子的变异植株叶片愈伤组织分化组培苗,CK为未辐射苗,对3种组培苗分别进行PEG胁迫,分析其生理指标及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结果]紫花苜蓿组培苗对辐射和PEG胁迫的生理响应不同,辐射提高其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相对电导率(RC),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3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POD和SOD活性均随PEG胁迫浓度增加呈先增后降变化趋势,CAT活性、MDA含量和RC均随PEG胁迫浓度增加而增加。隶属函数值综合分析,3种紫花苜蓿组培苗抗旱性强弱为G4>G3>CK。[结论]辐射增加甲基化水平(G4>CK),PEG胁迫降低甲基化水平。60Co-γ辐射可提高紫花苜蓿组培苗抗旱性,可通过DNA甲基化修饰调节对辐射和干旱胁迫响应,诱导的基因组表观遗传变化在紫花苜蓿突变体筛选和适应干旱环境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紫花苜蓿组培苗60Co-γ辐射PEG胁迫生理指标DNA甲基化

    桃色欧文氏菌胞外多糖和根瘤菌的联合接种对紫花苜蓿苗期的促生作用

    靳振海陈海雁田望军何林鑫...
    6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外援添加胞外多糖和根瘤菌联合接种剂对紫花苜蓿苗期生长的影响,为创新优化根瘤菌接种剂和紫花苜蓿提质增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紫花苜蓿巨能 551、桃色欧文氏菌(Erwinia persicina)Cp2 胞外多糖(EPS-Cp2)和根瘤菌(Rhizobia)Gz5 菌株为试验材料,设置 5 个EPS-Cp2浓度(0、0。6、0。9、1。2和1。5 g/L)联合Gz5(接菌量不少于108 CFU/mL)接种剂在水培条件下研究其对紫花苜蓿幼苗的促生作用。[结果]随着EPS-Cp2浓度的增加,紫花苜蓿幼苗的鲜重、干重和株高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在高于1。2 g/L EPS-Cp2浓度时,会对根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联合接种剂虽会显著抑制种子的发芽势,但对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作用均并不显著;其不仅通过改善幼苗根系结构,显著促进根系生长和根部结瘤,还会提高幼苗叶片光合参数。此外,联合接种剂还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幼苗体内的SOD、CAT和DHA活性,使MDA、H2O2和O·-2 含量维持在幼苗正常生长的范围内。[结论]0。6~1。5 g/L EPS-Cp2和Gz5联合接种剂可以有效地促进紫花苜蓿幼苗的生长和根部结瘤,且1。2 g/L的EPS-Cp2和Gz5联合接种剂对紫花苜蓿幼苗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而EPS-Cp2在联合接种剂的促生效果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紫花苜蓿桃色欧文氏菌胞外多糖根瘤菌联合接种Topsis综合评价法

    祁连山荒漠草原优势啮齿动物及其捕食者时空重叠度

    马义杰楚彬叶国辉蔡斌...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晰啮齿动物及其捕食者时空分布特征,理解其种间关系。[方法]于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祁连山荒漠草原布设22台红外相机,以研究区主要优势啮齿动物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和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及其天敌兔狲(Otocolobus manul)和赤狐(Vulpes vulpes)为研究对象,基于获取的目标动物独立有效照片数据,分析4个物种活动节律及空间分布。[结果]1)兔狲全年均有活动,月活动强度高峰期出现在5月和10月;赤狐冷季活动强度较高,暖季活动强度较低;子午沙鼠在3月和10月活动强度较高;大沙鼠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5月。2)子午沙鼠和赤狐主要在夜间活动,大沙鼠和兔狲主要在昼间活动。3)兔狲与子午沙鼠活动节律重叠指数最高,其次为赤狐和子午沙鼠、兔狲和大沙鼠、赤狐和大沙鼠。4)兔狲和大沙鼠的空间重叠系数最高(0。92),其次为赤狐和大沙鼠(0。84)、兔狲和子午沙鼠(0。83)、赤狐和子午沙鼠(0。82)。[结论]兔狲与子午沙鼠和大沙鼠的时空重叠度均高于赤狐。

    红外相机啮齿动物食肉动物时空重叠度捕食关系

    中国草原旅游网络关注度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余正勇肖钊富宋志高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网络关注度已然成为我国草原旅游蓬勃发展的重要驱动性力量。探讨中国草原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以期为国内草原旅游资源配置和产品宣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百度指数平台数据,通过季节性强度指数、地理集中指数、赫芬达尔系数等方法探究全国草原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差异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1)在年际分布特征上,草原旅游网络关注度总体呈现"增长-下跌-回升"趋势,疫情前后关注度总值波动幅度较大;在月度分布特征上,呈单峰山形的季节性特征,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2)在省际层面,草原旅游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集中水平较低。区域层面网络关注度水平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分布格局。3)草原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间差异主要受新兴旅游类型多样化、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气候舒适度3方面因素影响;在空间差异上草原旅游网络关注度与各省市常住人口可支配收入和网民普及率具有显著的强相关关系,和GDP存在中等强度的相关关系,但与旅游总收入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我国草原旅游应结合关注度变化规律对草原旅游发展规划、宣传营销和产品供给等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与完善。

    草原旅游网络关注度时空差异影响因素

    基于MSPA-MCR的祁连山地区生态空间网络识别与优化

    张华瑞李晓兵齐鹏
    8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近年来,由于祁连山地区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超载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区域破碎化程度加剧。利用生态网络识别提高破碎化生境之间的连接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提高生态恢复力。[方法]以祁连山地区为研究区,采用景观格局空间分析(MSPA)和景观指数法提取连接性较好的生态源地,利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构建生态廊道,分析生态网络存在问题,从多方面进行优化,形成祁连山地区生态网络结构布局。[结果]1)研究区草地资源丰富,占研究区总面积44。44%,林地、水域、耕地分别占总面积的8。57%、4。77%、3。21%;2)对斑块重要性(dPC)值较大的36块核心斑块进行选取并作为生态源地,其中斑块36和斑块35的面积分别为18 267。98、6 554。25 km2,dPC值分别为90。155 6、38。243 1,主要覆盖区域为门源祁连山生态牧场、寿鹿山、天祝三峡国家森林公园等;3)识别生态廊道共95条,重要廊道82条,总长度4 563。24 km,一般廊道13条,总长度1 069。02 km;4)对研究区斑块分布进行优化分析,优化后的生态网络识别了26个重要改善区以及77个脚踏石,主要分布以研究区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为主。[结论]通过保护祁连山地区36个核心生态源地,提升26个重要改善区质量,加强77个脚踏石建设,使其生态网络得到优化,整体呈现出"一心一轴五片区、两带多点多廊道"的基本结构布局,改善其破碎化生境间的景观连通性,为该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建议。

    祁连山生态网络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最小阻力值模型生态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