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毒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毒理学报
生态毒理学报

王子健

双月刊

1673-5897

stdlxb@rcees.ac.cn

010-62941072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北京2871信箱)

生态毒理学报/Journal 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生态毒理与环境风险评价研究提供交流平台,推动和促进我国生态毒理学与环境风险评价研究的全面发展。本刊主要报道:①污染物环境过程研究;②污染物对活体生物毒性研究;③污染物对于种群水平可能导致个体数量、基因率或生态系统功能变化研究;④污染物对个体水平生物化学、分子、物理结构和功能危害,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群落及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破坏研究;⑤生物标记物测试方法及其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⑥依据毒性测试数据和化学转化规划,评估化合物对整个环境(人体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危害和风险;⑦环境毒理学测试新技术/方法,典型区域环境污染的毒性测试;⑧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土壤镉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研究:生物有效性与毒性效应

    马娇阳保欣晨王坤王成尘...
    12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镉(Cd)作为最重要的土壤污染物之一,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Cd污染土壤的健康风险评估受到广泛关注.目前,Cd污染土壤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多基于总含量,往往高估其健康风险.近年来,以污染物生物有效性作为评价基础的研究受到广泛认可.本文系统分析了体内外方法(动物模型、体外胃肠模拟方法和肠细胞模型)测定Cd生物有效性的优缺点,综述了各方法在分析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生物有效态Cd对动物和细胞模型的毒性效应;提出弄清土壤总Cd含量-生物有效态Cd-毒性效应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构建基于生物有效性和毒性效应为基础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模型,来准确评估其健康风险的思路,以期为土壤Cd健康风险评估及有效阻控提供一定参考.

    土壤生物有效性动物模型细胞模型

    土壤重金属镉对高等植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熊敏先吴迪许向宁郑明阳...
    133-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金属镉在土壤-植物中有较高迁移率,不仅直接影响植物生长发育、降低作物产量与品质,还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调研,以有食用价值的作物和有经济价值的其他高等植物为研究对象,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土壤重金属镉的毒性效应最新进展,主要包括镉对高等植物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细胞超微结构、生物量和产量以及作物营养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本文重点总结了镉对高等植物抗氧化系统和光合系统毒性机制,并对未来研究中应重点关注的领域方向进行了展望.

    高等植物毒性效应土壤污染

    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污染及防治研究进展

    蒋喜艳张述习尹西翔张少鹏...
    150-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土壤污染中无机污染占比较大,而无机污染中重金属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当前,由于工农业生产、矿产开采、燃料燃烧和车辆排放等各种人类活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正在恶化,且农产品受重金属影响日趋严重.本文概括了土壤-作物系统中重金属的来源、危害,阐述了该系统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着重分析了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对人体健康风险的影响,总结了当前用于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和防控措施,以期为土壤污染修复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产生的人体健康风险,保障食物安全.

    重金属土壤-作物系统人体健康风险来源危害生物有效性

    水产品中重金属异质性导致的风险

    曹欢胡钰梅潘迎捷赵勇...
    161-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金属在自然界中可以多种形态广泛存在,人们通过食物链将其摄入,其在人体内的吸收、转化、代谢因形态不同而不同.随着对食品中重金属危害的深入研究,发现不同形态的重金属具有不同的风险.目前对于水产品中重金属的安全评价主要以总量为标准,没有完善的具体形态检测及标准,导致了不能准确评价水产品中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本文讨论了砷、汞、镉和铅4种水产品中常见重金属的不同形态对人体健康风险的差异,探讨了重金属形态异质性引起的毒性差异,以期准确评估重金属不同形态对环境和生物的风险,为水产品重金属的膳食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重金属水产品风险评估异质性

    壬基酚在SD大鼠内分泌腺、胃、心脏、肝脏、肾脏和血清的分布与消除

    张钰婕颜婷杨警俞捷...
    174-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壬基酚经消化道摄入后在SD大鼠的内分泌腺、胃、心脏、肝脏、肾脏和血清中的分布与消除情况.取39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3组(每组3只),除对照组(一次性给予同等剂量玉米油)外其余各组一次性灌胃400 mg·kg-1的壬基酚,在灌胃后的0.25、0.5、1、2、4、8、12、24、48、72、96和120 h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处死大鼠,取其内分泌腺(胸腺、甲状腺和肾上腺)、胃、肝脏、肾脏、心脏和血清,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壬基酚的含量,并计算代谢动力学相关参数.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二室模型分布相半衰期(t1/2α)、曲线下面积(AUC)、自中央室向外周室转运速率常数(K12)、自外周室向中央室转运速率常数(K21)、平均驻留时间(MR0~t)、二室模型清除相半衰期(t1/2β)、中央室总体清除率(CL/F)、自中央室消除速率常数(K10)、吸收相半衰期(t1/2Ka).壬基酚在大鼠各器官组织内的代谢除肝脏外均为二室模型.在内分泌腺中,胸腺内峰浓度最大,cmax=4.927 mg·L1,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766.163 mg·L-1·h、平均驻留时间最长,MRT0~t=53.901 h;肾上腺组织中壬基酚二室模型清除相半衰期最长,t1/2β=1 306 826.882 h;甲状腺组织中壬基酚的 t1/2Ka=1375 h、K12=0275 h-1、K21=0.165 h-1、MRT0~t=50.705 h;在实质性器官中,胃组织中壬基酚的达峰时间最早,Tmax=2 h,峰浓度最高,cmax=41.4 mg·L-1,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364.319 mg·L-1·h;心脏组织中壬基酚的T1/2Ka=2.013 h,CL/F=7228 L·kg-1·h-1;肝脏组织中壬基酚的K10=021 h-1;肾脏组织中各代谢动力学参数数值与肝脏相似;血清中的各项代谢动力学参数数值均处于中等水平.壬基酚主要分布在胸腺组织和胃组织中,在胃组织中驻留时间短易被吸收,在胸腺组织中驻留时间长且浓度高.壬基酚在肝脏和肾脏中清除率高.

    壬基酚SD大鼠内分泌腺内脏分布与消除

    综合根系活性及叶片光合速率揭示碳纳米材料对湿地中水生植物的影响

    杨祥宇邓亚宏石益广袁小兵...
    181-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湿地通常被认为是去除纳米材料(nano-materials,NMs)的有效技术.然而,湿地植物在碳纳米材料(carbon nano-ma-terials,CNMs)胁迫下的响应尚不清楚.本研究对常见CNMs包括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纳米富勒烯(nC60)在低(10 μg·L-1)和高(1 000 μg·L-1)浓度条件下暴露5 d和180 d的影响展开研究.植物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出现显著变化且丙二醛(MDA)过量.此外,SWCNTs和MWC-NTs均明显抑制了光合速率和根系活性,而nC60的影响并不明显.植物生物量及主要元素(C、N、P)含量均有波动.

    碳纳米材料植物活性人工湿地抗氧化酶活性光合速率生物量

    人工沉积物中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文婷隋彦伯周雅娜张赟...
    191-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天然水体中合成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Fe3O4 NPs)含量未有可靠数据,因此就其安全阈值开展研究.本研究以模式动物斑马鱼为受试生物,将2 hpf的斑马鱼胚胎暴露在含有不同浓度Fe3O4 NPs的沉积物中,96 hpf后考察其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沉积物中Fe3O4 NPs浓度的增加,斑马鱼胚胎及幼鱼的死亡率、畸形率呈现上升趋势,孵化率则呈现下降趋势.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孵化率在0.8 mg·g-1 Fe3O4 NPs的暴露下开始显著下降(P<0.05),畸形率则在0.4 mg·g-1 Fe3O4 NPs暴露下开始显著上升(P<0.05).96 hpf斑马鱼幼鱼体内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含量随着沉积物中Fe3O4 NPs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1.6 mg·g-1和32 mg·g-1 Fe3O4 NPs暴露下显著下降(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在Fe3O4 NPs最高浓度组(32 mg·g-1)显著下降(P<0.05).随着沉积物中Fe3O4 NPs浓度的增加,96 hpf的斑马鱼幼鱼体内Fe3O4 NPs含量呈上升趋势,从0.4 mg·g-1 Fe3O4 NPs开始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沉积物中Fe3O4 NPs含量≤02 mg·g-1是安全的,≥0.4 mg·g-1是不安全的,沉积物中Fe3O4 NPs的安全阈值范围是0.2~0.4 mg·g-1.

    纳米四氧化三铁斑马鱼急性毒性氧化损伤沉积物生物积累

    钝化剂对土壤砷、铅、镉的人体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宁涵王梦雨余广彬历红波...
    201-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摄入污染土壤是人体砷、铅和镉暴露的重要途径,向土壤中施加钝化剂可降低重金属的人体生物有效性,进而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健康危害进行有效防控.然而,评估向土壤中直接施加钝化剂对砷、铅和镉人体生物有效性的调控效果的研究仍缺乏.本研究选取湖南中西部3个矿区土壤,将9种钝化剂以1%比例施入土壤,开展小鼠活体实验,以肝肾为生物终点,测定钝化1个月后土壤中砷、铅和镉的相对生物有效性(relative bioavailability,RBA).株洲黑土、株洲黄土和水口黄土的pH分别为6.94、6.50和5.70.钝化前,株洲黑土中砷、铅和镉的RBA分别为(37.1±7.54)%、(49.0±4.10)%和(23.1±1.20)%,石灰可将铅RBA降低30.9%;株洲黄土中砷、铅和镉的RBA分别为(41.1±5.49)%、(46.5±11.6)%和(40.7±9.39)%,钙镁磷肥、磷灰石和石灰可将降砷RBA降低25.0%~30.7%;水口黄土中砷、铅和镉的RBA分别为(74.4±3.48)%、(70.4±2.92)%和(81.5±4.98)%,9种钝化剂均可将砷、铅和镉RBA降低11.4%~49.9%、12.0%~44.5%和7.06%~45.0%,其中木制生物炭和石灰效果显著.结果表明,相对于中性土壤,钝化剂在酸性土壤能发挥更好的效果;不同的钝化剂中,石灰的效果最好.本研究结果对原位利用钝化剂来控制土壤重金属人体健康危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重金属土壤生物有效性钝化剂

    有机磷酸酯在岷江干流鱼体中的分布

    刘小雯印红玲彭斐李世平...
    213-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进入水环境中后,可通过生物富集放大最终对人体健康带来威胁.然而目前对OPEs在各流域生物体内的赋存及生物富集效应报道甚少.本文定量测定了岷江干流新津、宜宾和乐山3个站点不同种鱼体的鳃、肝脏、肾脏和肌肉等组织中6种OPEs的含量,包括磷酸丁酯(TnBP)、磷酸三异辛酯(TEHP)、磷酸三丁氧乙酯(TBEP)、磷酸三苯酯(TPhP)、磷酸三氯乙酯(TCEP)和磷酸三氯丙酯(TCPP).结果表明,位于中下游(乐山和宜宾)的鱼体肌肉中∑6OPEs的含量高于岷江上游的新津.鱼体各组织中∑6OPEs的浓度占全鱼中总浓度的比例依次为肾脏(16%~53%,平均值37%)>肝脏(23%~50%,32%)>鳃(7%~29%,20%)>肌肉(5%~21%,11%).TBEP和TCPP是岷江鱼体中的优势单体.岷江干流有持续的OPEs输入,其潜在的生态风险值得关注.

    有机磷酸酯鱼体分布岷江

    宁夏枸杞幼苗叶片中抗氧化酶及游离氨基酸对镉胁迫的响应

    梁昕昕辛亚平贾雪闫兴富...
    222-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镉(cadmium,Cd)胁迫对宁夏枸杞幼苗的叶片细胞、抗氧化酶活性、茎叶游离氨基酸及其关键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以宁杞1号的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处理方式,分别设置0 μmol·L-1和100 μmol·L-1的CdCl2胁迫,根据石蜡切片观察第72小时、第144小时叶片细胞的变化,测定过氧化酶的活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第72小时枸杞地上部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利用转录组测序及分析挖掘与氨基酸转运代谢相关的功能基因,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验证,以期为游离氨基酸对植物适应外源Cd胁迫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宁夏枸杞的地上组织在Cd胁迫下,叶片细胞、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氮代谢均发生显著变化,并且Cd胁迫还促使茎叶累积了一些与抗逆性有关的氨基酸,如脯氨酸、丙氨酸和瓜氨酸等,同时诱导了一些氨基酸转运及吸收相关基因的表达.

    镉胁迫宁夏枸杞抗氧化酶游离氨基酸实时荧光定量PCR石蜡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