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产业与科技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产业与科技论坛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财贸经济研究所
产业与科技论坛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财贸经济研究所

半月刊

1673-5641

luntan008@163.com cn137138@163.com

0311-83017456

050051

河北省石家市裕华西路67号

产业与科技论坛/Journal Estate and Science Tribun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栏目:本刊特稿、焦点透视、产业发展、区域经济、评价分析、经济与法、科技创新、管理世界、比较借鉴、文化教育、学术交流、硕博论坛、创业故事。主要读者对象:产业界、科技界、理论学术界、实业界、党政政策研究部门、财贸金融、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农林渔牧、科学技术与推广、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工业制造、商务营销等各行各业理论与实践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热点及展望

    吴平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一经提出,便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当前,学界主要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理路、丰富内蕴、鲜明特质、价值意义以及原创性贡献等方面展开研究,取得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今后,学界仍需拓宽研究方法、扩展研究视域和深化学理性阐释,将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不断推向深入.

    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热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文化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安全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王星予于丽芬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识形态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以全新理念思考意识形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论述内容丰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阐明了意识形态安全的目标指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且阐明了意识形态安全的价值导向;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增强并维护了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能力,阐明了意识形态安全的实践路向.

    意识形态工作意识形态安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治理的启示

    王馨悦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除了追求物质生活还更加重视精神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的质量,由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有所提高,所以便源源不断地向自然索取,从而造成了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匮乏,在生态危机下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建设融入社会主义建设中去.而马克思的自然观可以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为我国解决环境问题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文明人与自然

    乡村振兴背景下宿州市乡村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任百成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方面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另一方面乡村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必要的精神资源和内生动力.宿州市既是一座经济欠发达而文化资源丰富的农业大市,立足地方优秀文化,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路径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将有力推动宿州市的乡村振兴.通过弘扬皖东北抗日根据地、淮海战役等红色文化加强积极向上的价值引领;通过传承闵子骞所代表的孝贤文化培育孝亲敬老的优良家风;通过完善文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农村居民提供优良的精神文化食粮;通过挖掘饮食文化、书画文化、楚汉文化等优秀地域文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乡村文化文化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下天祝县电能替代项目实施策略研究

    徐俊星曹李祥王江民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背景,结合国家"30/60目标"以及甘肃省政府"两州一县"重点工程,基于目前国内"电能替代"技术水平与运营方式,选择天祝县为例,就推进"电能替代",减少燃煤、燃油污染物排放战略为契机,对电能替代推广现状进行透彻分析,探索"电能替代"市场运作可能性,剖析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该研究助力天祝地区电能替代项目推广实施,同时助力甘肃省政府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为"电能替代"业务渗透履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提供参考.

    电能替代清洁能源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校村企"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张青山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校、村镇和企业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大践行主体,它们之间不仅存在利益共生、产教融合、协作互赢的密切关系,也是乡村产业能否实现振兴发展的最大主观因素.开启"校村企"融合发展模式,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对接和服务"三农"、培养高素质农业领域人才的必然路径.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分析我国职业教育"校村企"融合发展的时代特征,探讨当前职业教育"校村企"融合发展的实际困境及摆脱路径,以期促进我国乡村产业实现学校、乡镇以及企业三方的合作共赢.

    乡村振兴职业教育"校村企"融合发展

    产业学院赋能产业发展的逻辑、策略与路径——以"康复保健产业学院"为例

    叶纯孜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学院是产教融合直接载体,若要实现其服务社会、服务产业发展的使命与价值,在于科学合理地确定发展战略的逻辑起点;构建实体化、市场化运行机制;善用政策红利组合,创设发展环境汇聚发展动能;以思想文化融合为先导,增强价值认同与行动协调;以创新驱动赋能产业发展,实现校企间知识转移为知识资本有效增值;全面深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深度契合;利用产业学院教育资源禀赋,为企业提供适切人力资本开发服务,彰显职业教育对产业增值赋能作用和溢出效应.

    产业学院产业发展产教融合

    我国《民法典》实施后个人信息保护的司法现状研究——基于相关案例的思考

    李文波覃远春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经济快速发展,科技革新让人们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但由此也带来了个人信息遭受泄露、滥用等风险,个人信息迫切需要得到民法保护.我国《民法典》顺应时势,将个人信息纳入立法保护范围.本文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司法案例出发,加以总结分析,管窥《民法典》施行后个人信息保护的司法状况,了解保护实际效果及司法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个人信息保护隐私权权益保护

    高校电信网络诈骗的特点、成因及治理策略——基于F市视角

    黄琦清黄传盛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呈持续高发态势,诈骗手法层出不穷,高校学生作为电信网络诈骗受害的高危人群,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是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从高校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和特点的角度出发,发现F市高校学生存在自我防范意识不足,学校教育缺乏系统性、专业性预防机制,诈骗手法更新迭代速度快等问题.最后提出运用协同治理理论,以防为主,打防结合,防范网络诈骗,增强学生防范能力保护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高等学校电信诈骗协同治理防范意识

    服务型制造环境下闭环供应链协调研究

    刘伟伟韦良崔维伟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循环经济正在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基于废旧产品回收的逆向物流管理与产品服务化的制造模式也逐渐走向前沿.首先,构建了由制造商、零售商、顾客构成的两级闭环供应链,针对不同的回收模式,建立了相应的主从博弈模型,研究了两级再制造的情形下所涉及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支出成本及收益情况.其次,经过分析得到,相对比无回收模式,无论是传统的回收模式还是服务集成模式,都可以同时提高制造商、零售商、顾客三方的利益;相对比传统的有回收模式,当顾客对服务包价格不敏感时,服务集成模式更受制造商的青睐,而且能够同时增大受益顾客的覆盖面,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逆向物流服务型制造博弈论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