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湘南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湘南学院学报
湘南学院学报

李映山

双月刊

1672-8173

xnxyxb@yahoo.com.cn(文科);hnxnxyxb@163.com(理科)

0735-2865113

423000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北路8号

湘南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angnan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哲尔吉·康拉德《客居己乡》的"他者"主题

    姚昕钰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匈牙利犹太作家哲尔吉·康拉德的《客居己乡》是一部20世纪东欧知识分子关于战争、政治及生活的回忆录,亦可看作自传体小说.叙述者康拉德因身份异质性而在诸多历史情境中被形塑为他者,以他者身份见证历史,以亲历者视角书写记忆,由个体记忆勾连出家族、民族等集体记忆.作品通过集体创伤记忆的书写,揭露群体他者化的经过及后果,呈现出深入思考集体及个人身份认同问题的主题意蕴.

    哲尔吉·康拉德《客居己乡》他者记忆书写身份认同

    论王跃文小说《漫水》的审美与审丑

    许贤旺刘嘉俊王晓慧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漫水》是一部温情弥漫的乡土性小说,在其中蕴含作者独特的乡土审美与审丑观念.小说人物之语言、品性与其情感,都有其对立面,构建了美丑二元对立的模式.小说《漫水》中的"美""丑"二元形态以及二者之间的微妙联系,从一个新颖的角度探索了乡土小说"在今天的更多可能".在《漫水》二元世界中,既有对人性善美的讴歌,也有对心灵晦暗的窥探;既有对淳美乡风的颂扬,也有对恶俗陋习的批判.这样的二元世界,并非分裂的对立,而是统一于乡土文学审美思想的整体建构——审丑终向审美升华,《漫水》以审美立体思维展现出乡土文学更为广阔的美学空间.

    王跃文《漫水》审美审丑

    闻一多唐诗研究中的民间意识

    马曼清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诗研究是闻一多学术生涯的开端,闻一多将唐诗的发展视为一个由宫廷走向民间,逐渐全民化的过程,研究中有着明显的民间意识.闻一多认为,初唐时期来自民间的诗人,写下了许多情感真挚的作品,使得唐诗从宫体诗中解脱出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平民诗人杜甫则彻底让唐诗从贵族的、浪漫的转向了民间的、写实的;在研究中闻一多还特别注重对民俗志材料的运用.

    闻一多唐诗研究民间意识

    "爱以闲谈而消永昼"——论金宇澄《繁花》的文本与图像的互文性

    李扬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宇澄小说《繁花》共有二十幅作者亲自绘制的插图,以语图互文的形式将上海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市民阶层的生活真实地展现出来.这些插图可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记忆中的老上海地图,一类是与当时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有关的插图,还有一类是与故事情节有关的插图.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巧妙而精细的工笔画插图与《繁花》的叙事风格和小说主题一脉相承,在与文本彼此呼应的同时,为理解小说提供了另外一重视角,能够更直观地传达作品的内蕴和作者的情感倾向.此外,插图又提供了隐含作者的叙述视角,以不断强调作者在场的方式,增强了小说的非虚构性效果.

    《繁花》插图研究互文性

    网络用户规避监管"话术"的表现及其治理策略

    刘星雨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对网络空间信息内容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帖子、评论、弹幕中的不良信息衍生出多种规避监管的"话术"."话术"通过改写语言形式、衍生不良语义传播违规信息内容,通过营造虚假身份,模仿正常语言表达来引导互动、博取流量.此类用户行为消解语言文字的形义关系,精准对抗社区平台的规则与监管,仅依靠"删、封、堵"的管理方式难以根除.因此,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要治理"话术",在监管工具的应用上应优化语言技术,提高对问题语言的识别准度;在监管机制的完善上应构建更通畅的举报反馈讨论渠道,细化问题信息内容处置方式,以提升"话术"处理效率.

    网络空间不良信息语言使用语言形式语言治理

    湖南桂东话"话"的多功能用法及其语法化路径

    郭中发卢小群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话"是湖南桂东话中最常用的言说动词.在使用过程中,"话"虚化成了重申标记、引语标记、准标句词、状语从句标记、听说传信标记和意外范畴标记等语法标记.言说动词语法化成重申标记、引语标记和听说传信标记.在此基础上,引语标记演变为了准标句词和状语从句标记,听说传信标记则演变成了意外范畴标记.

    桂东话"话"标记语法化多功能用法

    松滋方言"准"字标记被动句

    王盼盼李康澄
    90-9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松滋方言"准"字被动句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来源."NP1+准+NP2+VP"是"准"字兼语句和被动句共有的字面形式,但二者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互异."准"字被动句特点为施事的强制出现、叙述事件的完成性、补语的受事指向性、受事的客观遭受性和整体表意的拂意性.被动标记"准"来源于使役动词"准",与"让""教""叫"的演变过程一致,是汉语"使役—被动"演变规律作用下的产物.被动"准"字形成于近代,"准"由使役到被动的演变具备了语义、句法等条件.如今,在松滋方言中,使役动词"准"和被动介词"准"的用法并存.

    "准"字句被动使役动词松滋方言

    习近平书信文本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实践机制

    陶春丽武奎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书信文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文献,与新思想概论课教材在精神实质、关涉内容、结合条件方面高度契合,为融入提供现实可能.习近平书信文本具有官方权威的性质、温和亲切的基调、言简意赅的话语、具体现实的对象、与时俱进的语境.这些特质能增强教学的感劝性、感染性、感知性、感召性、感应性,为融入提供现实必要.为提升融入实效性,务必构建自觉的融入主体、精准的融入内容、多元的融入方式、全程的融入阶段、及时的融入评价.

    习近平书信文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大学生

    苦难教育对大学生挫折教育的重要启示——基于习近平青年观中的苦难教育

    王成光刘愉婷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挫折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大学生的抗压性和耐挫力至关重要.习近平青年观中关于苦难教育的观点既有重要的生成逻辑也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在它的指导下开展大学生挫折教育要求我们注重理论教育,正确认识挫折;强化问题意识,积极有效引导;倡导多方参与,形成教育合力.只有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才能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习近平青年观苦难教育大学生挫折教育

    大学生"晒文化"的图景透视及引导路径

    杨晓宁阚乃虎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晒文化"作为当代青年亚文化的一种表现样态,突出反映了媒介化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这对认识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心理需要和思想脉动具有重要价值.通过考察大学生"晒文化"的话语表达图景、身体美学图景、媒介生活图景、媒介交往图景,发现大学生"晒文化"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同时存在个体本位价值隐忧、身体审美德性隐忧、美好生活物化隐忧和社会交往异化隐忧.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聚合引领力,提升德育、美育和心理教育的融合影响力,增强媒介化时代美好生活的实践创造力,提高人际交往虚实互洽的双栖共生力是引导大学生"晒文化"良性发展的应然之道.

    晒文化图景媒介化身体美学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