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滁州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滁州学院学报
滁州学院学报

许志才

双月刊

1673-1794

czxyxb@126.com

0550-3510742

239000

安徽省滁州市丰乐大道1528号

滁州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uzhou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俗体育视角下凤阳花鼓传承研究

    武亚军付明萍马建国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分析探究了民俗体育视角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蕴含的多重民俗体育价值,研究结果显示凤阳花鼓具有底蕴深厚的历史价值、全民健身的体育价值、"五育并举"的教育价值、地域特色的经济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承人的断层、传播方式的局限、民俗体育价值研究不足、社会关注度的缺乏等情况,是凤阳花鼓民俗体育价值的现代传承遭遇的诸多困境,值得我们警惕.通过挖掘历史、文化、体育价值,创新推广方式,探索凤阳花鼓与现代艺术、音乐、舞蹈、体育等的融合创新,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凤阳花鼓,增强在年轻人群中的吸引力;培养传承队伍,开展数字化保护,保障老艺人、培养接班人,通过数字化手段,让凤阳花鼓成为民俗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标杆;创编广场舞,服务全民健身,创作具有凤阳花鼓特色的健身广场舞,使全民健身活动具有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文旅交融、五育并举,打造凤阳花鼓的文旅IP,依托高校智力资源,探索一条民俗体育文化与高校合作的新路径,让这朵"东方芭蕾"之花更加绚丽地绽放.

    民俗体育凤阳花鼓传承

    民俗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价值与践行路径——以池州傩戏为例

    查艳王晓东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充分调动并发挥乡村社会中固有特色资源作为内生、可持续的发展动力.民俗体育是传承千年的民俗文化,是原生态的身体运动,是根植乡土的社会活动,是盘活乡村的重要动力,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价值.以池州傩戏为实践考察案例,认为民俗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应以文化底蕴为根基,发挥文化驱动为进路.其具体践行路径为:把握民俗体育的文化为内核,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立足民俗体育的健康功能,以推进乡村全民健康;发挥民俗体育的组织功效,以维系乡村公序良俗;发展民俗体育的产业要素,以实现乡村经济繁荣.

    民俗体育乡村振兴池州傩戏

    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以安徽省黄山市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为例

    聂涛宋欣和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信用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为了解决农村发展中的信用问题,各地纷纷探索建设"信用村",以信用为基础,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其中,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是一种重要的模式.安徽省黄山市通过前期试点和全面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用农村信用金融服务活跃乡村发展,以农村信用管理提升基层治理,探索"信用+乡村治理"新模式新路径,优化农村信用生态环境,弘扬诚信道德风尚,不断深化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乡村振兴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乡村振兴党建引领农村信用体系信用村乡风文明

    中国共产党贫困治理的理论生成、内在价值与经验启示——基于"赋能赋权"理论的微观视角

    付金凤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立足于人类解放事业,指明了消灭剥削制度、建立公有制、发展生产力、公平分配财富的反贫困路径,为无产阶级政党减贫斗争提供了方向指引.在我国贫困治理的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为人民谋幸福,运用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创造性地以赋能、赋权为手段,因势利导,推进政治治理与经济发展,逐步实现了社会进步、生产发展,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创造了人间奇迹.在未来若干年内,通过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将集中精力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贫困治理理论生成内在价值经验启示

    党内请示报告制度的内涵嬗变、功能定位与价值表达

    俞念胜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新时代,面对日趋严峻复杂的管党治党形势,如何化解党所面临的独有难题,始终保持党的蓬勃生机与活力,党内请示报告制度建设亟待加强.建党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健全和完善请示报告制度,始终坚持在党内严明请示报告的纪律要求.党内请示报告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大革命至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五个阶段的内涵嬗变.由此,从理论上深入认识和正确掌握这一重要党内制度的内涵嬗变、功能定位与价值表达,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党内请示报告制度制度体系价值

    合作与共赢:新四军营救美军飞行员探析(1944-1945)

    常琛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抗战胜利前夕,基于中美合作,华中根据地掀起了救援失事飞行员的热潮.根据地军民依托中美展开的气象与通讯合作,为美方提供气象、军事等情报,减少不必要的坠机风险;在事发地不畏牺牲,积极施救,并与美方积极沟通,化解信任危机,确保飞行员被顺利营救.在护送飞行员归队时,坚持速度与隐蔽相结合,有效回避了日军的搜索,保障营救行动的顺利完成.另外,在飞行员居于根据地期间,新四军军民以高标准保障飞行员日常需求,体现根据地军民热情;开办各类欢迎活动,丰富飞行员日常生活;适时展开政治宣传,弘扬我党良好政治形象,使飞行员对中共印象有所改观.纵观营救历程,不仅包含着两国人民跨越国籍的深厚情感,亦对当下正确处理中美关系有着启示意义.

    美军飞行员中美合作华中根据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机理探析

    赵颖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的有利条件、增强文化自信的精神保障、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支撑等重要价值.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的实现,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供给、画出中华民族最大同心圆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凝聚力量.通过采取深挖教材主线、丰富讲授方式、创设情境课堂等形式,提升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网络育人和实践育人的聚力协同作用.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路径

    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

    孟昭苏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关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研究工作,既是对当前各类公共突发事件引发"众生相"的广泛社会关注的有力应对,更是对"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的深入思考.通过对当前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细致梳理,研析符合我国国情和育人目标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模式的转变思路,围绕社会责任感教育定位的不断更新、课堂育人内容与渠道的整合创新、依托实践应用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内化以及社会责任感教育实践共同体建立等方面,对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实施提出具体建议,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社会责任感高校学生教育模式实践路径

    培养高职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路径研究——基于皖籍共产党员红色家书认知的调研

    周红柳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徽人文荟萃,红色文化深厚,红色资源丰厚.充分利用本省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对本省红色文化的历史传承.其中,红色家书是这一历史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通过高职大学生对红色家书的认知理解,探讨将红色家书用于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路径,培养高职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

    皖籍共产党员红色家书高职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高校美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左铁峰
    108-114,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育是审美教育与美感心理及造美能力教育的结合.高校美育教学若实现王国维先生所言的造就"完全之人物"目标,可以"课程美育"与"美育课程"两种不同维度的课程体系予以实施.其中,"课程美育"是一种综合性教育理念,是将某个学科专业的各类课程与美育同向同行,并以此形成的协同育人效应;而"美育课程"则是指高校基于美育的育人目标诉求而针对性开设的以艺术类课程为主体的系列课程.由"课程美育+美育课程"形成的"长短匹配、点线结合"的高校美育课程体系,是以彼此相异且互为补足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着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美育价值取向.

    高校美育课程美育美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