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财政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财政研究
财政研究

贾康

月刊

1003-2878

010-88191225 88191233

100036

北京复外三里河财政部科研所转/北京市阜成路甲28号新知大厦

财政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财政理论刊物。对财经工作中的重大课题进实证分析和行理论探讨,报道财经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的最新成果与动向,介绍中外财经理论研究的新观点新知识,主要栏目有理论探讨、改革探讨、工作研究、宏观经济、厅局长论坛、专题讨论、比较研究、经验介绍、财务会计、争鸣、地方财政、调查报告、书刊评论、学术动态、外国财政等栏目。读者为财经部和企事业工作人员、财经理论工作者和财经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经济发展与税收:综述与展望

    谷成史心旭李鹏洋
    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力的同时,也给基于工业经济形态建立的税收体系带来了诸多挑战.相应地,学术界就如何有效回应数字经济发展对税收的冲击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本文从税制设计原则、税制要素设置、政府间横向税收分配、税收收入变动、税制结构调整、数据资产课税、税收征管和国际税收协调等多个方面梳理了数字经济下税收理论界的研究成果,旨在为推进税制改革、优化税收征管模式、衔接国际税收规则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数字经济税制改革税收征管国际税收综述与展望

    所得税减税与小微企业劳动生产率

    杨得前李柯润汪鼎李永友...
    2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减税是帮助小微企业缓解压力、增强活力的重要手段,对改善企业生产效率和发展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全国税收调查数据,采用聚束方法评估了 2016年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为使所得税适用税率大幅降至10%,企业在应纳税所得额30万元断层点左侧形成了明显聚束效应.具体而言,减税政策下的边际迁移企业平均会调减应纳税所得额约3.3万元以满足减税条件.(2)所得税减税促进了小微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升.主要机制在于,减税能够鼓励企业加强专用性投入来促进边界扩张,在同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雇佣规模的同时,对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给予支持,通过资本劳动力的补充以及创新能力的拓展,有效推动生产经营的长期发展.但减税通过激励员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较为有限.(3)从受益分布看,所得税减税对规模小、成立时间短、盈利水平较低、融资约束较大的企业有明显纾困效应.配合其他组合式的减税降费,降低税收征管不确定性,有助于增强该政策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效果.

    小微企业减税激励劳动生产率聚束分析

    中国绿色税收的双重红利效应及其空间溢出性研究

    刘磊周阳
    4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现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多次强调并全面部署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战略.基于2010-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中国绿色税收的双重红利效应及其空间溢出特征.研究表明:我国绿色税收具有环境红利,暂未产生经济红利,同时具有正向的环境空间效应和负向的经济空间效应;在机制检验中,绿色税收与地区科技创新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创新激励机制还未畅通;在不同绿色税收类型的研究中,行为引导型绿色税收、资源占用型绿色税收和环境保护税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绿色税收双重红利空间溢出环境保护经济增长

    税收营商环境的"稳外资"效应——兼论政策协同的影响

    李燕陆帆李志聪蔡欣荣...
    5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地缘政治影响加深的背景下,如何稳定外资基本盘成为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议题.本文以2017年和2018年国家税务总局开展的税收营商环境试点改革为准自然实验,检验税收营商环境优化是否能带来"稳外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税收营商环境试点改革产生了显著的"稳外资"效应,一方面提升了地区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尤其对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以及中小型外资企业更为显著;另一方面,增强了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2)税收营商环境试点改革的"稳外资"效应主要通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缩小外商投资的制度距离、减少企业不确定性预期以及维护稳定的供应链关系实现.(3)税收营商环境试点改革与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外开放等政策的协同效应对稳定外资流入至关重要,且政策协同效应需进一步提升.本文的政策启示是,要增强我国吸引外资的"磁吸力",需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并注重不同政策之间的协同效应以发挥政策合力.

    税收营商环境稳外资政策协同外商投资企业进入

    中国经济低碳转型与财政政策提质增效——基于减碳和增长双视角的DSGE模拟分析

    赵桂芝郭雁飞
    7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候变化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经济低碳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激励、约束、引导和调控作用意义深远.本文通过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财政政策对经济低碳转型的动态影响和传导机制,探讨经济增长和碳减排双重目标下的财税政策工具选择.政策单独模拟发现,能源税、碳税、节能减碳支出以及绿色企业补贴在促进碳减排和经济增长方面各有优劣.政策组合模拟发现,合理的财税政策组合能够克服单一施策的短板,并增强经济低碳转型的综合效能;碳税、节能减碳支出与绿色企业补贴政策的优化组合有助于财政政策赋能经济低碳转型的进一步提质增效.

    经济低碳转型DSGE模型动态模拟政策联动效应

    增值税改革对我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影响:来自"营改增"的证据

    王绍媛孙明轩
    8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方法探讨增值税改革对中国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的影响.理论上,"营改增"通过促进企业间的分工联动,加深国内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实证研究发现,"营改增"后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加深.异质性分析发现,"营改增"政策对于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机制分析发现,"营改增"通过促进企业专业化分工加深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从税制改革、财政政策与产业分工协同作用角度出发拓展了"营改增"对企业分工的效应研究.

    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营改增专业化分工中间品

    产权权利束分割与国有企业竞争地位跃升——基于央企试点分红权激励实践的经验证据

    马新啸黄晓珊
    10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培育核心竞争力是微观主体适应新发展格局和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构成新时代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中央企业分红权激励改革的准自然实验,考察产权权利束分割对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地位的影响,主要发现:产权权利束分割能够提高国有企业运营效率、增强产品竞争力以及改善社会声誉,从而提升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地位.进一步研究表明,前述效果在人力资本结构较好、雇员稳定性较强、技术密集型以及行业竞争程度较高的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最后,国有企业通过产权权利束分割提升市场竞争地位后,能更好地实现出口深化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本文对国有企业加快培育核心竞争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

    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地位产权权利束分割分红权激励

    地方中小银行专项债的政策效果评估——基于中小银行风险和盈利能力视角的分析

    邵鹏程王励晴吴昕扬
    11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我国中小银行微观数据,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评估中小银行专项债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中小银行专项债的实施能够显著降低被注资银行风险,提高利息净收入水平、提高贷款拨备率和降低同业资金比率是该政策发挥风险化解作用的主要渠道.然而,中小银行专项债的造血功能并不明显,未能有效促进被注资银行盈利能力提升,致使其内生资本积累能力依然不足,从而出现专项债注资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反而下降的现象.这可能危及中小银行对于专项债的还本付息能力,产生中小银行专项债演化为地方新增债务的风险.此外,中小银行专项债政策效果受银行主体信用评级、业务多元化、注资模式以及地方债务压力等因素影响.本文研究对于完善中小银行经营治理、提高中小银行专项债政策效果并防范中小银行专项债因主体偿债能力不足而新增地方债务风险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专项债注资中小银行风险化解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