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档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档案
档案

宛志亮

双月刊

1004-2733

dana@chinajqurnal.net.cn

0931-8516901

730010

甘肃省兰州市雁滩路3680号档案杂志编辑部

档案/Journal Archive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档案》杂志的办刊宗旨是“传播知识、交流经验、启迪思想、指导工作”。本刊锐意创新,传递档案信息,扶持学术新秀,广纳百家直言,博采众说之长,开展学术探讨,反映工作动态,努力成为档案工作者的知音,文秘工作者的益友,史料研究者的助手。本刊长期坚持“立足甘肃,面向全国”的办刊风格,突出学术性、史料性、文化性、可读性,视角新颖独特,内容雅俗共赏,既面向档案学人、文档工作者,更面向社会大众,国际、国内公开发行,欢迎订阅并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肃省档案馆藏名人手迹》正式出版

    郭潇月
    3页

    甘肃省档案馆馆长张秀丽带队赴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市档案馆开展业务合作调研工作

    李进
    3页

    数字人文视域下浙南红十三军档案的开发利用

    郑慧梁丹斐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浙南红十三军档案现状调研,从开发主体、开发客体、成果形式和宣传服务能力方面提出相关问题.利用数字人文的理念和技术对红十三军档案开发利用提出加强开发主体多元化跨界合作;打造专题档案数据库;全景式讲述红十三军故事;利用数字人文平台宣传红十三军档案四个创新性路径.

    数字人文浙南红十三军档案档案开发利用

    档案数据确权问题探讨

    王毅叶芷含
    10-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档案数据来源者和处理者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政府、企业、个人档案数据双重权益结构,进而揭示档案数据确权的路径.可以看出,档案数据确权是实现档案数据有效管理和利用的关键,只有明确数据的财产权、人格权和知识产权,才能保障档案数据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推动档案数据治理的发展和进步.

    档案数据数据确权双重权益

    新《档案法》实施后档案开放利用行政诉讼的新变化、诉讼风险点及应对

    李莎莎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档案开放有限与档案需求增长间矛盾一直存在.新《档案法》实施后行政诉讼案有新变化:档案利用权有了新的法律救济、诉讼案件大幅下降、诉讼案由结构主体有变.从立法、执法、普法和履职提出对策,以期为相关政策研究提供参考.

    档案开放利用行政诉讼案件政府信息公开档案查询

    美国耶鲁大学数字档案馆LUX的实践与启示

    周亚锋谢鑫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耶鲁大学文化遗产资源建设已形成较为成熟、特色鲜明的体系,探寻数字档案馆LUX实践可为我国高校提供经验借鉴.分析LUX的发展脉络和功能目标,发现其建设具有四大特点和经验,即以顶层设计为引领,致力于开放获取,遵循技术原则,秉持公平开放理念.基于此,对我国高校建设数字档案馆得出以下启示: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协同合作新机制;坚持开放获取,促进资源整合与共享;深化技术原则,持续优化更新;强化保障体系,倡导公平开放.

    耶鲁大学文化遗产资源GLAM数字档案馆

    档案学主文献可视化分析——基于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平台的考察

    秦圣柳周海陈雨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平台,以2013至2022年间档案学领域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为数据来源,通过科学计量与知识图谱工具,对档案学主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挖掘研究热点与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档案学主文献初步形成了核心作者群;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跨机构合作程度较低;电子文件、档案数据、数字人文、社会记忆是档案学主文献的高频关键词并形成6个关键词聚类研究热点.文章最后从研究领域、研究方法、话语权地位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档案学主文献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文献计量分析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平台

    明代"宪票"的发现和浅析

    耿洪利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沈阳师范大学所藏《文苑英华》为明隆庆元年(1567年)刻,隆庆六年(1572年)、万历六年(1578年)、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递修本,其书皮用明代万历年间福建官府废弃公文纸作衬托裱而成.公文内容主要是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至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间福建各府县衙门上呈巡按福建监察御史的官府日常开支的账簿和辖内的各项事宜.较为特殊的是,这批公文中存部分明代宪票实物,其对于研究明代地方官府职权的行使和明代巡按监察御史的职能研究等问题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就这批裱纸中残存的明代宪票进行针对性的解读和分析,意在为学界提供弥足珍贵史料的同时,为明史学界提供一个新的研究窗口.

    《文苑英华》裱纸公文明代宪票

    徽州家谱档案与宗族观念:表现、发展与效果

    王露徐海静
    40-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宗族观念是随着宗法制度的萌芽、发展和确立而产生的一种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社会对血缘关系、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的重视.徽州谱牒在中国谱牒文化中独树一帜,通过对徽州家谱档案的深入分析,探寻其中蕴含的宗法思想,从宗族观念中挖掘对于新时代构建家国一体思想的启示.

    徽州家谱档案宗族观念宗族徽州档案

    从唐宋封禅玉册看陇南玉文化史

    蒲向明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玉在国家产生和发展进程中扮演过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表现国家、朝廷和帝王与玉文化的关系方面,唐宋封禅玉册堪称代表.由初唐至盛唐仅有玉册官以及少府监负责玉册镌字的零散记录,开元时期封禅用玉册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程序性礼仪,已经在当时被做为制化范式来对待.唐玄宗封禅泰山玉册,从用玉到刻字,不仅规模大,而且内容也丰富,全部玉册为粉白色阶玉.宋真宗玉册质地,也属白色阶玉,规模超唐玄宗封禅玉册,在沿袭唐制的同时有进一步发展.阶玉是一种限于唐宋帝王贵族层面上特定范围的用玉类型,出产于阶州即今陇南市武都区白龙江流域.阶玉不同于陶、竹等日常用材,与相对高价的金、玉、帛相比,自有其独特的地方.陇南玉文化史可以上溯至西周晚期,礼县西山遗址出土的系列玉器,是重要的实物佐证,由此延及明清至今的栗玉开采和加工,包括三项省级非遗的栗玉雕刻技艺保护、传承与发展,构成了陇南玉文化史的基本概貌.

    唐宋封禅玉册阶玉栗玉早期秦玉器陇南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