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电影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电影
当代电影

张建勇 周涌

月刊

1002-4646

dddy@chinajournal.net.cn

010-82296102

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小西天文慧园路3号

当代电影/Journal Contemporary Cinema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电影艺术专业刊物。注重电影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尤其是对中国电影精品和国外电影经典作品的分析,并注重对当代电影作品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是枝裕和电影中的家庭现实主义

    梁君健王静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庭是全球范围内现实主义电影关注的焦点.是枝裕和是当今呈现家庭题材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导演之一,迄今创作的16部剧情长片中有15部为家庭题材.是枝裕和将现实主义传统创造性地嫁接到日本家庭戏剧之上,形成了一种可被称为家庭现实主义的独特创作方式.是枝裕和的家庭电影在三代同堂的家庭、缺位的家庭和"类家庭"结构这三个类别中建立人物和开启叙事.他通过在家庭语境中探讨社会议题超越了日本家庭戏剧的局限,又通过在家庭生活中质询生命意义将传统的现实主义向前延伸,并将儿童用作拯救者,为家庭现实主义提供积极的答案.

    是枝裕和家庭现实主义纪实美学类家庭结构家庭戏剧

    影像规训与算法凝视:电影语言与人工智能的对齐问题研究

    图拉
    94-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第一符号学视角下,符号学意义的电影语言,即是电影意义的符号系统.基于这一论断,本研究以媒介模型为基础,结合规训理论与凝视理论,就影像规训与算法凝视的概念内涵与逻辑模型进行系统界定,构建出一个能够对人机观念对齐问题,进行综合论证的解释框架.其有效揭示了影像符号系统在建构、反馈及评估过程中的运作机制:影像规训通过语境控制符号、符号规训观念及观念调节语境的三重互动,实现符号系统的建构;算法凝视则通过对人类与系统的双重控制形成反馈机制;而观念对齐则作为评估机制,确保了对齐过程的统一性与结果的多样性.这一理论框架为电影语言介入人工智能的认识论范畴与方法论路径奠定了基础,并为人机共生关系中的对齐问题探讨提供了基本的逻辑分析范式.

    电影语言人工智能规训理论凝视理论对齐问题

    "非物"已至,电影何为?——物性的消隐与作为"堡垒"的电影院

    郑炀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浪潮之下,电子游戏以数据化的"非物"逻辑对电影形成冲击,使后者逐渐摆脱胶片、道具布景和物理空间等传统材质,动摇了其作为艺术媒介的本体特征与价值根基,导致电影物性的消隐.本文回溯卡努杜、弗鲁塞尔及海德格尔的艺术观念与媒介理论,比较电影与电子游戏在本体属性、制作逻辑与空间特征方面的差异与关联,指出"非物"的电子游戏渗透并改变电影媒介形态肌理、审美范式与叙事逻辑的种种方式.因应此变局,本文认为,唯有电影院能够在"非物"浪潮中为电影保留最后一方可锚定的物之疆域,成为电影物性的最后"堡垒".

    非物电影院物性电子游戏

    再经典化如何可能?——数字平台语境下的电影"去经典化"及其迷影修复

    战迪潘越
    110-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在平台化传播机制影响下,解构经典、亵玩经典的"去经典化"风潮愈演愈烈,因此,对经典作品进行发掘的"再经典化"实践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本文基于数字平台的文化语境,从迷影文化视角切入,反思"去经典化"现象,梳理"再经典化"的建构路径.本文认为,新迷影群体拥有突破技术驯化强大效能,有望在电影"再经典化"实践中充当认识论范畴的稳定器,为共同创造公共价值理想提供重要条件.

    数字平台迷影文化"去经典化"再经典化

    刺点影像、展览时刻与频闪效应:流媒体电影的影像吸引力

    王义仁张智华
    118-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流媒体电影的影像实践中,媒介装置的更迭为吸引力模式赋予了差异化的内部结构与运作逻辑,装置技术配置与影像形塑手段之间形成动态的因果关系.本文融汇装置理论与影像吸引力的双重视角,考察流媒体电影的媒介装置与观影情境,探究其内在的视觉运作机制,并据此提出了刺点影像、展览时刻与频闪效应三种核心的吸引力美学特质,以期为流媒体电影的未来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认知.

    流媒体电影媒介装置影像吸引力影像实践

    人文关怀,温暖现实——现实题材电影创作座谈会综述

    周舟
    126-128页

    信息动态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