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档案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档案学研究
档案学研究

付华

双月刊

1002-1620

010-63018706

100050

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06号

档案学研究/Journal Archives Science Stud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档案专业学术性刊物。结合我国档案事业的实际,开展学术研究,促进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信仰与文化:国家认同建构中的红色档案叙事探析

    周林兴姜璐鲍志芳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与信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构建国家认同的宝贵精神财富.借助叙事理念阐释红色档案中的历史文化内涵与革命精神信仰,发挥其在构建现实、历史、情感认同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红色档案叙事参与国家认同建构的运行机理,即通过对红色历史记忆的唤醒、重构、共享与展演,实现国家认同的触发、强化、理解与维护.建议通过根植档案叙事理念、协调档案叙事文本、拓展档案叙事主体、丰富档案叙事媒介等途径把握国家认同建构的话语权,增强国家认同建构的连续性、社会性和立体性.

    档案叙事红色档案国家认同

    "提高档案利用率"可休矣

    邢变变
    9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档案工作的目的是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的利用需要.针对一直低迷的档案利用率与不断发展的档案事业之间形成的反差,提出目前学界在计算方法、相关推论、工作改进等三个方面对档案利用率存在认知误区,认为档案利用率没有以往所认为的那么低,未利用档案比例也没有以往所认为的那么高,且档案利用率的提高具有偶然性,"提高档案利用率"是一个伪命题;探讨了"提高档案利用率"呼声不绝于耳的四个原因,包括档案利用价值观的盛行、数字政绩观的偏差、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方法的助推、档案学术争论的不了了之.

    档案利用率当年档案利用率总体档案利用率知识的一致性

    银行数字函证归档策略与方法研究

    夏天余芊蓉彭欣然
    100-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银行数字函证归档有助于发挥其法律凭证价值和监管作用.基于银行数字函证基本概念和业务模式,并结合相关政策文件,归纳银行数字函证特点并分析其归档要求,进而构建银行数字函证归档策略的体系框架,涵盖主体权责、业务流程、管理要素和归档机制相关内容;同时,分析银行数字函证归档的可信性保障方法,元数据管理与过程记录方法以及数据表示、解析与验证方法,为推动银行数字函证归档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提供借鉴思路.

    数字函证归档策略归档方法

    基于数据清理的企业档案数据质量控制研究

    张宁唐欣越
    110-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档案数据质量对于将数据视为资源、资产的现代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以数据形态存在的档案具有传统形态档案不具备的技术特性,同时承载了更高的价值期望.因此,数据产生主体需要更新档案数据质量控制理念与体系,全面提升档案数据质量,为资产化奠定基础.本文以企业档案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已有档案数据质量控制研究成果与典型厂商数据质量控制体系,融合数据清洗技术与传统文件梳理理念,创新提出企业档案数据质量维度框架,构建企业档案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并借助元数据管理落地,帮助企业实现档案数据质量提升目标.

    企业档案数据数据质量数据清理

    臭氧类档案消毒舱对纸质档案消毒效能比较分析

    廖柳刘宝辉张跃进李欢...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霉菌为主的档案微生物不仅严重影响档案寿命和价值,而且危害档案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因此档案消毒是加强实体档案保护和职业健康防护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实验法对等离子臭氧消毒舱和臭氧熏蒸消毒舱两种消毒设备纸质档案消毒效能进行比较分析.实验重点评估了纸张渗透能力、消毒有效量和消毒效果,结果显示等离子臭氧消毒舱在以上方面优于传统臭氧熏蒸消毒舱,更适用于批量纸质档案消毒灭菌任务.本文研究结果为档案馆选择消毒技术和设备提供了参考依据,对消毒设备研发和档案保护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等离子臭氧臭氧熏蒸渗透能力纸张有效量灭菌效果

    肇兴与特质:中国近代企业档案工作管窥

    颜巧雅覃兆刿
    125-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企业档案管理实践是我国档案事业近代化和专门化的重要一脉.分析其生发的背景、核心主张、管理规则和业务重心,是对中国档案事业史的丰富和深化.近代企业档案工作虽多有时代局限,但在企业经营中的功能定位、企业领袖的档案意识、一体中心和安全效用结合的档案管理实践,既是我国企业档案工作的历史传统,也是思考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的重要经验素材.

    中国近代企业档案管理中国档案事业史档案事业现代化

    明末至民国时期"档案"一词的形成、流变与传播

    闫静赵佳豪
    134-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取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对"档案"一词的形成、流变与传播过程进行梳理,可以揭示档案概念的演化与历史语境、制度变迁和学说迭代的深刻关系.基于新发现的史料,"档案"一词产生的具体时间提前至清康熙五年(1666年)曾担任过启心郎一职的韩世琦所撰《抚吴疏草》,而其产生与明末后金朝以来特殊的文化政策、军事环境、政治背景密切相关.随后,"档案"在清朝流变,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文档名词的核心地位,这时的"档案"与其前身"档子"并不能简单对译.到民国时期,"档案"逐渐作为通用文档名词在社会普及,并前所未有地深入民间.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档案"作为一个专有词汇被创造出来,经过公共传播过程,逐渐稳定了其语意,从而获得了生命力.

    档案源流概念史满文翻译

    明清档案中起首语的标点方式

    吴佩林吴伟伟
    142-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文起首语是位于公文开头,用来说明公文的发文人(发文机构)、发文目的,以提示公文内容的用语.规范标点起首语是初学者较难跨越的一道门槛.通过对明清档案起首语中发文人(发文机构)、事由、发文人(发文机构)与事由之间、事由结束时的标点,以及部分其他体裁起首语的标点方式的纠正和辨析,得出这一交代词标点使用的一般性结论.对此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助于档案初学者和利用者准确阅读和理解档案的结构与内容,也将有益于明清档案及其同类文书的规范整理.

    明清档案起首语标点方式交代词档案整理

    信息动态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