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传播
当代传播

郑红

双月刊

1009-5322

ddcb@xjdaily.com

0991-5593946,5593316

830051

新疆乌鲁木齐市扬子江路1号

当代传播/Journal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s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 《当代传播》主要展示我国新闻传播理论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和前沿理论,分析中国新闻传播实践的演进规律,揭示各种传播现象的本质内涵,推进新闻传播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设有新闻与传播研究、环球视野、传媒产业、传媒观察、新媒体、新闻教育研究、应用研究等栏目。面向全国高校、科研院所、新闻单位、传媒研究机构等从事新闻理论科研、教学以及相关学术活动的专家教授、研究人员和在校师生等。 《当代传播》连续五届入选全国新闻核心期刊,自2008年起入选CSSCI来源期刊。荣获中国期刊方阵社科双效期刊、中国社科期刊学术论文统计数据库核心刊物、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500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第一、二届新疆优秀社科期刊等称号。自1999年(首届)至今,已连续六届荣获新疆期刊奖。其刊用的论文被其他知名刊物采用、转载、摘登的比率居全国新闻理论期刊前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我民族志的生命镜像书写及其价值反思

    丁和根查荣林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我民族志作为一种后现代范式的研究方法,旨在基于自我的反身性实践,诠释作为生命谱系的自我图景及其意义.自我民族志在问题、田野和方法等层面提供了审视自我的全新视角,通过描述自我经验来展现自我主体性,同时对自我日常进行深刻省思,有助于研究者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自我经验和文化现象.自我民族志研究范式通过自我的多重性视角,构筑自我田野观测的生命镜像结构,提供自我解构和自我深描的文化透镜.它并非生命镜像的简单描摹,而是以自我为方法,回归自我实践的主体之维并重塑自我的解释范式.在自我民族志研究范式中,自我解释的关键在于重新审视个体实践的反思性空间,把握生命镜像的整体结构以编织自我的意义之网.

    自我民族志生命镜像研究范式自我研究

    数字巴别塔问题

    杜骏飞
    71-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社会网络性"的讨论,阐明这样一种数字社会理想:以普遍联结来衡量数字社会网络的价值,并实现一种开放、团结的数字交往性.1.在一个指数级增长的交往网络中,梅特卡夫定律只能呈现物理意义上的网络价值,而无法决定数字社会网络的意义.2.网络社会既非持久的聚合,也非单纯的离散;社会自身的发展水平及其对媒介环境的塑造,构成了一种特定的自反性.3.人类社会的数字团结,同时面临着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张力,它们之间的切换,取决于网络社会的幂律逻辑.总体而言,在本文"数字巴别塔"式的理论愿景中,人的因素——不同阶层与群体、尤其是关键节点的观念水平,才是最为重要的锚定.

    社会网络性网络性数字社会数字巴别塔数字交往性

    跨介质的数字交往如何可能?——论数字技术语境下的人-物联结

    束开荣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的人-物联结形塑了一种跨介质的数字交往.文章认为,人类与媒介物、数码物在感知和实践上的边界耦合,既不同于控制论传统中将信息视为一种实体来消解人类身体(碳基)与智能机器(硅基)之间的介质区别,也不同于哈拉维意义上的赛博格将人与智能机器视为一种共生合成体.跨介质数字交往在构成论意义上,以诠释、伴随以及自反性等多元维度,重构着人类与数字人工物之间的关系生态,由此延展着人类关于日常生活的认知、时空体验以及价值系统,并有助于进一步反思技术操纵/主体意志的二律背反问题.

    数字交往跨介质数码物媒介物

    面向高等新闻教育的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角色建构研究——以"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的新闻职业话语为基础

    邹佳丽郑石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新闻教育的现代化过程始终带有务实和实务取向.2020年,在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国记协的直接指导下,作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创新之举和重要抓手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正式发起建设并形成了长效工作机制.2023年是"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推进开展十周年,本文以"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135位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话语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元新闻话语与社会角色理论,探索面向高等新闻教育的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建构.研究发现,职业话语叙事阐释了典范传统与时代语境下当代新闻人承载的角色期望.同时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在组织、公民、家庭多重角色扮演中,呈现了理想化与现实性并存的认知张力.基于角色期望和角色认知的现实,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致力于开展对新闻边界和新闻权威的共同维护.多维的角色建构剖析有利于破除新闻实践与学术知识系统间的认知壁垒,将新闻理想注入青年一代的认知系统中,同时为辅助理解新闻教育实践提供了思考的新视角和新路径.

    高等新闻教育元新闻话语新闻职业话语角色新闻工作者

    社交媒体语境下农民价值观的代际断层与传承研究

    王一岚
    88-9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介本身的意识形态属性会让媒介接触者的价值观受到影响.由社交媒体使用所产生的代际数字鸿沟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甚至带来了农民价值观的代际断层.当前,中国乡村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加速期,乡村要彻底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关键在于农民的现代化,而农民的现代化核心在于其价值观念.社交媒体在乡村的广泛使用,促使我国乡村逐渐演变为媒介化乡村,农民的价值观出现代际断层.本文采用人的现代化理论,运用参与式观察的方法阐释社交媒体语境下农民价值观代际断层的表征、影响因素及演进趋势.

    社交媒体农民价值观代际断层

    感知、生产与行动:饭圈粉丝的算法想象

    孙卫华刘亚楠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博作为内娱粉丝追星的首要平台,见证了粉丝出圈的全过程.粉丝使用微博追星不可避免地要与内嵌其中的算法进行互动.既往研究普遍关注粉丝与算法的互动,但粉丝如何通过日常追星体验对算法知识进行建构尚未有深入研究.本文基于对9位饭圈粉丝访谈内容的分析认为,粉丝作为微博平台活跃的内容提供者能够感知到算法对内容的操纵,他们通过对微博算法的见解生产了一套利他主义的算法知识,并将其运用到日常追星实践中,以此利用或抵抗算法.

    算法想象算法知识饭圈粉丝

    《王者荣耀》是怎样被海外玩家接纳的?——一项基于国产游戏出海的扎根研究

    林玉佳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传播学跨文化理论研究,通过对《王者荣耀》海外玩家的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探索文化实践如何在游戏过程中展开.经过三级编码后,本文发现文化冲突、游戏设计、玩家认知、文化融合强度、不可控因素这五个主范畴,对国产游戏出海过程中的文化传播存在显著影响,但其影响方式和作用路径并不完全一致.本文通过分析他们之间典型的关系与结构,提出了"国产游戏的跨文化传播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概念模型"的理论构想与维度.研究认为,海外玩家初次接触《王者荣耀》会因为文化差异引发解码冲突,导致对游戏的抵抗或对游戏文化理解的偏差,形成"文化折扣",后期通过游戏内、外两个层面实现游戏的"文化增值",改变游戏认知,促成对游戏的认同,由此增强国产游戏对外传播中与海外玩家的意义共享,搭建文化传播的多元渠道,推动国产电子游戏的国际传播.

    《王者荣耀》电子游戏扎根理论跨文化传播文化增值

    洗脑广告传播实践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基于青年亚文化视阈的研究

    张庆园梁影霞
    103-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主流价值体系中,洗脑广告多被视为一种不和谐的声音存在,与其屡获营销成功的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冲突.在青年亚文化主流化转向背景下,传统精英视角和单一的营销效果分析的局限日渐凸显.本文探讨洗脑广告在普通青年群体中的流行,以及广告营销中被凸显的"沙雕"文化背后的价值体系和行为逻辑.研究发现,现实情境与普通青年的主体性需求是洗脑广告传播实践的重要驱动因素.主流文化起框架性作用,以资本为手段,"框现"青年亚文化特质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框限"了其发展的更多可能,需要在新的社会情境中正视传统视角与青年亚文化转向之间的不平衡.

    洗脑广告普通青年青年亚文化广告"沙雕"化情境主体性

    播客复兴何以可能:情感、知识与流动的声音建构

    王媛梅雨浓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在线音频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使作为其子类行业的播客的爆发式增长态势引发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播客复兴这一现象,梳理了播客复兴的技术、平台、内容逻辑,并通过深度访谈探究了播客在被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意义.研究发现,播客以一种"中间者"的方式为使用者们提供了声音陪伴、知识经验分享,搭建了公共讨论空间.播客复兴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孤独、倦怠等社会情绪的回应,是一种深度媒介化的实践.

    播客复兴内容逻辑媒介实践声音陪伴

    传媒幽默

    中插2-中插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