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财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财经
当代财经

王秋石

月刊

1005-0892

cfe@jxufe.edu.cn

0791-83816904

330013

南昌市庐山南大道

当代财经/Journal Contemporary Finance & Economic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其四大主要学科(经济理论类,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类,会计类,财政类)均进入“中文核心期刊表”,居全国经济类期刊前列。为实施新世纪精品战略,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当代财经》在内容上仍将追踪学术前沿,企求理论深度,突出当代财经的热点、难点和焦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智能制造的新质生产力形成逻辑与跃迁路径研究

    吴群陈倩
    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也是新质生产力在制造业升级发展中的重要形态表现,通过智能制造可以加快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并进一步促进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基于智能制造的新质生产力形成逻辑主要有技术创新驱动、生产模式转型、生产要素整合和协同共生发展四个逻辑,分别呈现高效化、柔性化、网络化和自优化的质态.随着科技不断创新和数字化持续赋能,未来新质生产力将向强韧型、知识型、生态型和智慧型新质生产力跃迁.智能制造为中国制造强国战略提供了强大动力,但基于智能制造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仍存在关键技术在外、高端人才紧缺、资源配置欠佳和人机协同度不高等困境.攻克关键技术是新质生产力跃迁的基本保障,培育高端人才是支持条件,优化资源配置是重要动力,深化人机共生是高级目标.在这些方面的努力将有助于形成更高层次的智能制造新质生产力,从而为实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智能制造新质生产力形成逻辑表现质态跃迁路径

    产业增长和产业关联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吴茂华王弟海
    1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实际产出增长率的影响,以往的研究往往忽略了产业关联的作用.产业增长不仅直接影响经济增长,还可能通过影响其他产业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表明,工业实际产值增长会促进服务业产值增长,但是会降低农业产值增长;服务业实际产值增长会抑制工业产值增长,并且会降低服务业相对价格增长率;农业实际产值增长会降低服务业相对价格增长.在考虑产业关联的情况下,对经济增长率的分解结果显示,1979-2022年中国工业产值增长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净效应为5.72%,其中通过影响其他产业产值增长和价格结构变化的间接效应为1.2%;服务业产值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的净效应为2.49%,其中间接效应为-1.18%.进一步研究表明,工业增长净效应能够解释中国省级地区间实际产出增长率差异的78%.1979-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由工业增长拉动(贡献率为64.1%),这一结果要高于未考虑产业关联时的直接效应(贡献率50.68%);此外,服务业增长的间接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大的阻碍作用.

    经济增长三次产业产业关联增长率分解

    财政纵向失衡对创新驱动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基于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廖直东
    2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驱动发展是支撑我国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基础.基于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0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双重视角考察了财政纵向失衡对创新驱动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存在创新数量效应和创新质量效应,财政纵向失衡会显著地抑制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创新质量效应,但并不影响其创新数量效应.从创新投入的视角分析发现,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对创新人力资本投入和创新资金投入都有积极影响,但财政纵向失衡抑制了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积极作用,引致财政纵向失衡对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在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之间产生分异.因此,为提升创新驱动政策有效性,我国应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适度降低财政纵向失衡;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保障财政科技投入;总结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经验,纵深推进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

    财政纵向失衡创新驱动政策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创新数量创新质量

    科技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研究

    岳红举
    4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是推动科技强国建设的基础性保障.当前的划分改革存在四个方面的风险:"上级决策、下级执行"机制诱发了上下级政府之间的"议价权"风险,财政事权的"共同主导型"导致了"职责同构"风险,支出责任的"能力导向型"引发了下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的财力匹配风险,而方案制定的"改革锦标赛"模式易出现渐进式改革风险."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政府间纵向关系是划分改革的基本目标,但仍取决于政府与市场横向科技投入关系的厘清.加快科技强国建设,既需要"市场有效"与"政府有为"的横向协同,也需要中央统一领导与发挥"两个积极性",以及省级政府统筹调控与地方政府分级负责的纵向协同.因此,进一步优化划分改革的实践进路是:完善科技创新的市场导向,健全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厘清共同财政事权和专属财政事权,明确支出责任的划分比例,优化财力匹配机制;在渐进式改革中增强规范化程度,提升法治化水平.

    科技财政体制财政事权财政支出责任科技强国建设共同财政事权

    未预期货币政策与金融周期——基于固浮利差的研究

    陈彩虹安琪欧阳志刚张继强...
    5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周期在货币政策调控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准确识别未预期货币政策、探究未预期货币政策与金融周期之间的关系,能够为货币政策改革提供新思路,有助于货币政策的优化和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利用固息债和浮息债之间的利差在货币政策公告前后变动的特点,通过代理变量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识别中国的未预期货币政策,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未预期货币政策对金融周期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使广义货币供应量上升1个标准差的未预期货币政策冲击,会导致金融周期上行0.06%;未预期货币政策的冲击对金融周期波动的解释力度约为30%;未预期货币政策对金融周期的影响会通过融资渠道和预期渠道实现;当前货币政策调控呈现出对金融周期的逆周期调控和跨周期调控的特点.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应当进一步健全预警管理机制,密切关注金融周期的变动,完善货币政策的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优化沟通协调能力,促进金融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的良性循环.

    金融周期货币政策固浮利差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企业ESG表现——一种市场化治理机制的探索

    傅文霁李青原兰森
    7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企业ESG(环境、社会、治理)表现是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基于地区行政审批中心设立的准自然实验分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能提高企业ESG表现.在作用路径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主要通过抑制管理层短视行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以及加剧市场竞争程度三条路径提升企业ESG表现.异质性检验发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效应在民营企业、企业家精神较高的企业以及政府与市场关系较差的地区的企业中更显著.从市场投资者和供应链关系的视角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提高企业ESG表现的同时,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商业信用的获取能力.因此,中国的ESG治理实践应继续朝着市场化改革方向前进,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市场化行政审批中心企业ESG表现可持续发展

    职场不公正对待与员工建言行为:被调节的中介模型

    毛畅果郭磊
    8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日常工作环境中,低强度的不公正对待频繁发生,且慢性损害较大,但由于其表现形式相对隐蔽,通常被组织管理者忽视.采用多层次线性分析模型,探讨心理契约破裂和不文明行为这两种低强度职场不公正对待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机制及作用边界.基于针对42个团队415名全职员工的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不公正对待均能显著降低员工的组织认同,从而抑制员工建言行为.此外,这种间接效应受到员工主动性人格和领导仁慈风格的调节.具体地,员工的主动性人格会加剧心理契约破裂和不文明行为对组织认同的负向影响,而领导的仁慈风格则会增强组织认同对员工建言行为的正向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管理者应关注低强度的职场不公正对待,深入理解它们在不同领导风格和员工特征下的影响机制;通过制度设计、文化培训和管理激励等手段,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和干预策略,营造和谐健康的组织环境.

    心理契约破裂不文明行为建言行为主动性人格仁慈领导

    品牌的价值:品牌资本与企业盈余管理

    徐业坤郑秀峰
    9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品牌资本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资本对企业的财务决策有深刻的影响.基于2010-2016年全国税收调查的数据,在利用永续盘存法估计企业品牌资本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品牌资本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企业品牌资本能抑制企业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品牌资本具有财务效应、声誉效应和监督效应,因而品牌资本能抑制管理层的盈余操纵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牌资本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在复杂度高的企业和属于消费品行业的企业中更明显.经济后果分析发现,品牌资本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能提高企业价值.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应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完善与企业品牌战略相关的政策措施,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品牌资本盈余管理财务效应声誉效应监督效应

    数字经济、碳全要素生产率与城市低碳发展

    吴昌南田凌峰
    11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数字经济正蓬勃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正大力推动城市低碳发展.那么,数字经济能否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利用2011-2021年我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在测算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市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能促进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和降低城市能源消耗强度,从而能提高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进而能促进城市低碳发展.调节效应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强度能增强数字经济对城市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资源型城市、能源消费结构以非煤炭为主的城市,数字经济对城市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为此,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以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城市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

    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能源消耗强度碳全要素生产率城市低碳发展

    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四链"融合的影响

    齐平宋威辉高源伯
    12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对促进制造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简称"四链")融合,进而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并基于2011-2021年中国制造业省级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探析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四链"融合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四链"融合,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缓解资本错配与劳动力错配是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四链"融合的重要机制.空间计量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促进制造业"四链"融合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分组估计检验结果表明,在沿海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数字经济对促进制造业"四链"融合更具推动力.各地区应遵循"四链"融合内在逻辑,夯实制造业"四链"融合基础;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畅通数字经济赋能渠道;以政策为导向,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推进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四链"融合进程.

    数字经济制造业"四链"融合空间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