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护士(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护士(中旬刊)
当代护士(中旬刊)

孙向明

月刊

1006-6411

ddhszz@163.com

0731-4415160

410008

长沙市湘雅路30号

当代护士(中旬刊)/Journal Modern Nurs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问题导向模式的认知行为干预在儿童克罗恩病中的应用

    刘佳游洁玉赵红梅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导向模式的认知行为干预在儿童克罗恩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8月—2020年8月,选取消化内科收治的92例克罗恩病患儿,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46)及对照组(n=46),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实施基于问题导向模式的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自我效能、不良情绪、服药依从性、疾病活动度、营养风险、肠道症状及营养状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自我效能评分、服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的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评分、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评分、克罗恩病活动指数评分、营养风险评分、肠道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的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 基于问题导向模式的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减轻克罗恩病患儿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患儿的自我效能,提高患儿的遵医用药依从性,改善患儿营养状况及肠道症状,有利于患儿的病情转归.

    问题导向模式认知行为干预儿童克罗恩病

    非营养性吸吮式护理指导方案对早产儿吞咽能力的影响研究

    杨晓园张娜娜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非营养性吸吮式护理指导方案对早产儿吞咽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接收的80例早产儿,采用床位号尾数的奇偶性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措施,研究组采用非营养性吸吮式护理指导方案.比较两组早产儿干预后的体重、摄奶量及恢复自主经口吞咽所需的时间.结果 研究组早产儿干预后第2周和第3周的体重及摄奶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早产儿恢复自主经口吞咽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非营养性吸吮式护理指导方案应用于早产儿,能提高早产儿的吞咽能力,进而提高早产儿的液态奶摄入量,提升体重,促进身体发育.

    非营养性吸吮早产儿吞咽功能体重摄奶量

    改良版早期预警评分配合转运流程在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蒲香君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版早期预警评分配合转运流程在急诊综合病房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需进行院内转运的226名急诊综合病房危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进行分组,将3月收治的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转运方式),将4月收治的患儿作为观察组(采用改良版早期预警评分配合转运流程),两组均113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交接合格率、家属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交接合格率及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版早期预警评分系统配合转运流程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及交接合格率,减少转运过程中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改良版早期预警评分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不良事件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非计划重返ICU的原因分析和对策探讨

    苏文乐肖娟陈红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非计划重返ICU的原因,并探讨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查阅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从本院小儿ICU转出的832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的资料,分析患儿重返ICU的原因,并据此制定应对策略.结果 有63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重返ICU,重返率为7.57%,重返ICU的原因包括呼吸道分泌物清理不足、感染、输液剂量与滴速把握不准确导致的肺间质水肿与心力衰竭、家属认知度不够等.结论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重返ICU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且复杂的,建议临床工作者通过完善ICU转入及转出标准、抗感染、控制输液量与输液速度、改善肺通气、纠正缺氧、减轻家属的经济负担并改善其对疾病的认知、建立ICU随访制度等措施,来提高ICU患儿的转出成功率.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非计划重返ICU患儿

    悬吊运动训练联合引导式教育在学龄前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荀洁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悬吊运动训练联合引导式教育在学龄前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安徽省宣城市某医院儿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接收的120例学龄前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引导式教育组(采用引导式教育)、悬吊训练组(采用悬吊运动训练)、联合组(采用悬吊运动训练联合引导式教育)4个组,每组各30例,比较4组患儿的平衡能力、粗大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结果显示,4组患儿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的D区(立位)及E区(步行、跑和跳)评分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儿的儿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各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悬吊运动训练联合引导式教育应用于学龄前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平衡能力,恢复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悬吊运动训练引导式教育学龄前脑瘫患儿平衡能力粗大运动功能生活质量

    复合保温护理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潘燕易美连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复合保温护理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72例进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护理措施)和观察组(采用复合保温护理措施),每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体温、低体温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围术期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后0 min、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24 h,观察组的围术期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术中采取复合保温护理措施,可以维持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正常体温,降低低体温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围术期舒适度.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手术室护理常规保温护理复合保温护理

    MDT信息化管理结合院内医护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效果分析

    付皎洁赵红梅狄开荣赵莉莉...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s,MDT)信息化管理结合院内医护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本院急诊收治的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急诊收治的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护时间指标、溶栓治疗情况、患者及家属的满意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就诊至急诊医师接诊的时间、就诊至卒中医师接诊的时间、就诊至CT检查完成的时间、就诊至CT报告判读的时间、就诊至溶栓治疗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溶栓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溶栓率(68.00%),研究组溶栓24 h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DT信息化管理结合院内医护一体化急救模式可有效优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救护流程,为患者的早期溶栓治疗提供有力保障,提高患者的溶栓率,改善患者的早期预后,实现快速救治及急救救护流程的持续质量改进,值得临床推广.

    多学科协作团队信息化管理院内医护一体化急救模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率

    综合护理干预对危重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低体温的预防效果

    肖箫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危重患者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并发低体温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19年11月在本院重症医学科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2019年12月—2020年2月在本院重症医学科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每组各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温和低体温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8 h后的体温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13.0%)低于对照组(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危重患者在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并维持其在透析过程中的正常体温.

    综合护理干预连续性血液净化危重患者低体温

    疼痛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谵妄发生情况、疼痛因子、应激因子的影响

    宋玉华苗运敏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疼痛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谵妄发生情况、疼痛因子、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21年6月本院ICU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干预,试验组采用疼痛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谵妄发生情况及疼痛控制情况,比较两组入ICU时、出ICU时的疼痛因子水平(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和应激因子水平(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结果 试验组的谵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谵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疼痛控制优良率大于对照组(P<0.05);出ICU时,试验组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血清丙二醛水平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ICU重症患者的疼痛,抑制疼痛因子的分泌,改善应激因子水平,预防谵妄的发生.

    疼痛护理干预ICU谵妄疼痛因子应激因子

    互动达标理论在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叶琳冯玉玲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互动达标理论在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中心进行PICC置管的87例老年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3).对照组患者按照置管流程进行PICC置管,置管后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内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组建互动达标理论干预护理小组,由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中心护士长对护理小组的4名专科护士进行互动达标理论知识培训,护士、患者、患者家属三方协同制定自我管理目标,对患者实施互动达标理论干预.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自我管理能力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动达标理论的应用能够提高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PICC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

    互动达标理论老年人恶性肿瘤PICC置管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