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刘 迁

半月刊

1672-6111

jyjsyjzz@163.com

010-59482280/59428770

100088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甲13号院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Journal DONG DONG HUA SHI JI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上古时期中西方音乐教育之比较

    何倩倩
    268-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比较入手,围绕音乐教育的内容、思想等,对中西不同的音乐教育作了梳理。西方远古时代的音乐对教育具有观念方面的传承作用;而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存在对音乐的发展、传播与继承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比较的目的在于通过上古时期中西音乐教育的比较能够了解更多中西音乐的不同。

    上古时期中国西方音乐教育比较

    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黎扬月
    269-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是文学的最高形式。阅读鉴赏诗歌,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文学素养。高中语文第一册学习鉴赏中国现豁诗歌和外国诗歌,第三册和第五册学习鉴赏中国古典诗歌,在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品味意象、意境为突破口的诗歌教学是提高鉴赏诗歌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意象意境想象鉴赏能力

    创造性思维在美术活动中浸润与提升

    王慧燕
    270-270页

    “以诗补察时政,以歌泄导人情”——从《与元九书》中浅议白居易的诗创理论

    孙东阳
    271-271,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的诗歌创作的重要原则,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指导思想。白居易认为文学应该为现实和政治服务,他要求诗歌创作立足社会现实,抒发百姓疾苦,揭露社会弊端,从而达到讽喻劝谏的目的,所谓“以诗补察时政”。这一点他在《新乐府诗序》中又予以说明,“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白居易《与元九书》歌诗理论言志缘情

    布依族民歌“好花红”之审美心理

    刘玲玲
    272-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布依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灿烂、风格各异的布依族文化。脍炙人口的布依族民歌“好花红”,就是其天才创造之一,广泛流传于第二土语区,形成一个“好花红歌族”。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布依族民歌“好花红”也有着其内在的价值特征和审美性。通过对“好花红”主体与客体之间审美学特征的分析和解剖,我们可以从深层次了解到布依族这一特殊音乐事象的重大意义及其与周围相关联事物的内在涵义。

    布依族“好花红”审美

    论艺术真实应具有特殊诗意性

    李敏
    274-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试图对艺术真实进行深入探讨,结合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理念,提出艺术真实应具有一种特殊诗意性。

    艺术真实诗艺诗意特殊性

    荒诞中的真实——简析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刘欢高玲陈旭飞
    275-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代表作,也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用荒诞的手法表现了世界的荒诞性,人们用行为来对这个荒诞的世界提出希望,而希望只能在荒诞的等待中进行。作者在《等待戈多》这部剧中用荒诞的舞台布局、支离破碎的语言和情节,反映了生活的荒诞,人生的荒诞。

    荒诞派喜剧社会现实戈多等待

    浅谈陆机《文赋》

    王嘉明
    276-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陆机的《文赋》是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对我国的古代文学批评史有着非凡的意义,《文赋》中的一些理论,在当时有着引导作用,引导了其以后诗歌的发展方向。

    文学自觉陆机缘情创作理论

    《红楼梦》大观园改革一回中宝钗与探春的对比——兼对《红楼梦》文学性的批评

    张欣
    277-27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小说史上,还没有像《红楼梦》这样能细致深入然而又是气魄阔大地从整个社会的结构上反映生活的复杂性和广阔性的作品。也许过去我们在研究中过分注意了薛宝钗与林黛玉的对比分析,而忽略了另一对很有对比性的对象:薛宝钗与贾探春。而这一点的重要性,作为后半部分的开头(在第56回)中作者已经揭示了二者的某些关系,并隐隐约约的映射了后面的情节发展。本文便从第56回入手对宝钗与探春进行对比并作粗略分析。

    红楼梦宝钗探春对比性

    浅析大众传媒影响下儿童文学作品的传播

    闫晓庆于雅楠
    278-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儿童文学在文学中地位的提升,儿童文学作品越来越受关注,市场上涌现出大量的儿童文学原创作品。如今在高销量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其受传媒的影响有多大?传媒是否已经掩盖了儿童文学作品真正的内涵?儿童文学市场面临着怎样的问题?本文将就这些问题,以杨红樱、曹文轩、郭敬明、安妮宝贝四位作家为研究对象,将大众传媒下儿童文学作品品质与营销之间的关系作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发现高销量儿童文学作品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并对进一步规范儿童文学作品提出可行性建议,从而为构建纯洁和谐的儿童文学作品起推进作用。

    大众传媒儿童文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