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豆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豆科学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大豆科学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刘忠堂

双月刊

1000-9841

dadoukx@sina.com

0451-86668735

150086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

大豆科学/Journal Soybean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是我国乃至世界大豆领域唯一的一份学报,现已成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农学农作物类中文核心期刊(位居第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被引频次最高的300种期刊之一。一直被国家科技信息中心作为统计分析我国科技论文发表情况的1000余种期刊源之一;还被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多家权威文摘收和引用。本刊办刊宗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我国大豆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推动大豆学术研究和生产的发展。读者对象:从事大豆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烯效唑和胺鲜酯对大豆叶片光合特性与碳代谢的调控效应

    黄文婷冯乃杰郑殿峰靳丹...
    243-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化控技术对大豆盛花、盛荚和鼓粒期光合特性与碳代谢的调控效果,采用大田试验,于垦丰41初花期叶面喷施烯效唑(S3307)和胺鲜酯(DTA-6),以喷施清水作为对照,测定各生育时期光合参数、碳代谢产物及其相关酶、干物质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 表明:烯效唑和胺鲜酯能显著提高各生育时期的水分利用效率、净光合速率、SPAD、蔗糖与淀粉含量、及盛花期和盛荚期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胺鲜酯显著降低各生育时期转化酶活性,提高蔗糖合成酶与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在盛荚期效果尤为显著,烯效唑可提高各生育时期蔗糖合成酶与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并降低花期转化酶活性.与对照相比,胺鲜酯和烯效唑提高盛花期叶和茎分配率,降低叶柄分配率,胺鲜酯显著提高各生育时期的单株干物质积累并降低盛荚期叶分配率,烯效唑显著提高盛花期单株干物质积累和盛荚期荚分配率.胺鲜酯和烯效唑可不同程度调控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提高产量,胺鲜酯和烯效唑的增产率分别达到8.78%和7.16%.说明烯效唑和胺鲜酯能够有效提高大豆各生育时期光合作用能力,促进碳代谢产物及相关酶的合成,有利于提高产量,且胺鲜酯作用效果最佳,增产率最高.

    烯效唑胺鲜酯大豆光合特性碳代谢

    低温胁迫对大豆花期不同冠层叶片生理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王新欣赵晶晶冯乃杰郑殿峰...
    252-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花期低温胁迫对不同品种大豆不同冠层叶片生理活性和产量的影响,以垦丰16和合丰50为试验材料,于大豆开花期进行低温及恢复处理,采用人工模拟自然环境低温的方式,研究低温对大豆花期不同冠层叶片叶绿素、蔗糖、淀粉、淀粉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大豆花期遭遇低温胁迫显著降低了单株粒重,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其下降幅度逐渐增加,2年内合丰50各处理从上到下各冠层粒重减少幅度依次为17.96%~32.89%、3.46%~10.79%和23.24%~ 45.35%,垦丰16各处理从上到下各冠层粒重减少幅度依次为1.63%~38.83%、7.67%‖30.45%和2.91%~21.22%.两品种的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冠层叶片叶绿素、淀粉和蔗糖含量逐渐降低,叶片淀粉酶活性逐渐增加,自然环境下恢复过程中上述指标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大豆花期遭遇低温胁迫致使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不利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叶片内淀粉和蔗糖含量急剧减少且不能在4d内恢复,不利于大豆产量的形成,推断这是低温胁迫造成大豆减产的重要原因.

    大豆低温胁迫花期不同冠层叶片生理代谢产量

    1971-2016年寒地大豆霜冻害时空演变特征及对产量影响

    吕佳佳朱海霞宫丽娟王铭...
    260-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寒地大豆霜冻害演变特征,利用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59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6年逐日日最低气温资料和大豆发育期资料,基于作物霜冻害等级气象行业标准,采用数理统计和墨西哥帽小波法分析大豆乳熟期轻、中、重霜冻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规律,并统计分析研究区各站霜冻害发生年份的产量增(减)状况.结果 表明:1971-2016年,黑龙江省西北部、三江平原西北部及牡丹江半山区等地为寒地大豆乳熟期霜冻主要发生区域.大豆乳熟期轻度、中度、重度霜冻害在1971-1980年发生范围最广、发生频率最高,2011-2016年发生范围及频率最小.寒地大豆乳熟期霜冻害发生存在3~5年短期振荡周期和20年左右的中期振荡周期.1971-2016年,霜冻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以负效应为主.对典型站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乳熟期霜冻害出现日期越早对产量的负效应越大.霜冻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为霜冻等级及出现日期的协同作用.研究结果对寒地大豆安全生产及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寒地大豆霜冻害演变特征产量

    改良剂对盐化草甸土不同土层理化性质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石礼文王承昊周伟杜吉到...
    269-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苏打盐化草甸土大豆种植产量低的问题,实现效益最大化和盐碱土可持续利用,本研究采用大田对比法,设置CK、T1、T2和T34个处理,每个处理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分别增施改良剂0,30,60和120 kg·hm-2,测定土壤相关理化性质和大豆产量,以期明确土壤改良剂对大豆田盐化草甸土的改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施肥处理(CK)相比,T3处理10~40 cm土层容重降幅为3.17%~3.39%,T2和T3处理10~40 cm土层pH降幅分别为1.46%~1.83%和1.59%~2.19%,T2和T3处理0~30 cm土壤交换性钠含量降幅分别为3.08% ~4.45%和3.61%~3.98%,T2和T3处理0~30 cm土层电导率、各级别水稳性团聚体百分数和MWD均显著增加,T1、T2和T3处理产量分别增加4.77%、21.94%和25.68%,效益分别增收176.7,953.8和892.5元·hm-2.综合改良效果及效益,针对本次供试土壤盐渍化程度,改良剂最优用量为60 kg·hm-2.

    苏打盐化草甸土土壤改良剂大豆土壤产量

    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对连作大豆根际土壤细菌菌群的影响

    崔晓莹白莉郭娜殷继忠...
    277-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 mycorrhizal fungi,AMF)-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对不同连作年限大豆土壤细菌菌群的影响,分析了接种F.mosseae后连作0,1,3和5年的根系菌根侵染率、细菌菌群结构和多样性以及KEGG功能预测,从而为AMF缓解大豆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表明:大豆土壤细菌菌群多样性和丰度随着连作年限升高而减少,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硝化杆菌属(Nitrobacter)等有益菌丰度也随着连作年限升高而减少.而接种F.mosseae不仅能改善根际土壤的细菌多样性,提高Sphingomonas、Gemmatimonas、Nitrospira和Lysobacter等有益菌的丰度,还改善了根际细菌群落氨基酸代谢、强化信号转导、膜转运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等功能,显著缓解了大豆连作障碍.

    连作大豆摩西管柄囊霉土壤细菌菌群KEGG功能预测

    不同聚集信息素诱芯及诱捕器对大豆田间点蜂缘蝽诱捕效果研究

    胡壮壮师毅李拥虎薛建光...
    288-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大豆“症青”发生面积的逐步扩大,点蜂缘蝽已引起了大豆科研工作者与生产者的高度重视.为探讨高效的点蜂缘蝽诱捕技术,本研究于2019年8月份在安徽省当涂县用不同诱芯、诱捕器及其组合评价聚集信息素对点蜂缘蝽的诱捕效果.方差分析表明:诱芯、诱捕器及其互作间诱捕效果差异都达极显著水平.缓释包诱芯1-2和PVC诱芯2-2显著高于橡胶塞诱芯3-x和空白对照.小船型诱捕器和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显著高于通用桶型诱捕器和绿色粘虫板.PVC诱芯2-2、缓释包诱芯1-2和小船型诱捕器的组合效果最佳,但小船型诱捕器底部组件粘虫板会粘住点蜂缘蝽导致点蜂缘蝽死亡.缓释包诱芯1-2、PVC诱芯2-2和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的组合效果次之,且其能诱捕到点蜂缘蝽完整活体,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试虫.对诱捕到的昆虫种类分析表明:试验期间诱到的蛾类昆虫相对较多,特别是橡胶塞诱芯3-x对蛾类有较强的引诱效果;不同诱芯、诱捕器都只诱到少量蜂类昆虫;绿色粘虫板较其它诱捕器粘到显著更多的瓢虫类昆虫.PVC诱芯2-2、缓释包诱芯1-2和小船型诱捕器、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组成的4种组合能引诱到较多点蜂缘蝽,且其它昆虫较少,说明有较高的专一性,实用性.

    大豆点蜂缘蝽诱芯诱捕器聚集信息素

    大豆对黄蓟马抗性遗传分析

    包选平吴月颖李旻耕高乐...
    297-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大豆对黄蓟马抗性的研究,同时推动黄蓟马及其它类蓟马的防治工作,本研究利用齐黄34与冀豆17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黄蓟马自然侵食幼苗的方法对128个株系进行抗虫鉴定,以虫害指数表征各株系苗期抗虫能力,基于各株系基因型进行连锁遗传分析.初步鉴定了3个大豆苗期抗黄蓟马的遗传位点rtjq、rtf2、rtf3,其中,位于大豆11号染色体上的rtf1是主效位点,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5.8%,且与已报道的大豆抗蚜虫位点qRAP_ B1_1位置重合,研究结果能为大豆抗虫机制解析和大豆抗虫品种的选育提供重要参考.

    大豆黄蓟马抗虫性连锁分析rtf1

    基于响应面法的电控可调节窝眼轮式排种器的优化设计

    李晓红刘晓丽刘龙屈哲...
    304-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大豆小区播种机精密排种的需求,改进一种电控窝眼轮式精密排种器选取传送带速度、落种高度和控制排种器转速的脉冲当量3个影响因素,采用响应面法Box-Behnken Design (BBD)模型,以合格指数为评价指标进行试验,考察排种器工作过程中不同影响因素间交互作用对排种性能的显著性,并找到电控窝眼轮式排种器最佳工作参数.结果 表明:脉冲当量、传送带速度及二者交互作用均对排种性能试验影响显著.通过BBD模型获得的排种器最佳工作参数为:脉冲当量为2 848,落种高度为135.85 mm,传送带速度为0.52 m·s-1,此时的合格指数最大值为99.52%.通过试验验证,实际合格指数最大值为99.27%,和模型预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0.25%,表明该模型拟合度较高,可用于电控可调节窝眼轮式排种器排种性能试验的分析和预测.

    响应面法窝眼轮式排种器电控排种参数优化

    中美贸易争端背景下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研究

    程遥马禹宁健康
    31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贸易争端的影响,中国进口美国大豆数量急剧减少,使得中国大豆产业受到较大影响.因此,本研究基于中美贸易争端进展情况及近年来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现状,通过梳理中国大豆生产、需求及进出口状况,研究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大豆及其相关产业带来的影响,主要包括大豆生产扩张、大豆加工业萎缩、禽畜业发展受阻和饲料业发展变化等.最后,提出中国应当采取的应对策略,即加大中国大豆种植、提升国产大豆经济效益、扩大国产大豆市场份额、寻找多元进口渠道.

    中美贸易争端大豆产业发展产量供求

    大豆重迎茬研究进展

    李森姚钦刘俊杰金剑...
    317-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随着国家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大豆产业振兴计划的实施,大豆重迎茬种植现象在部分地区有抬头的倾向.大豆重迎茬种植是制约大豆产量的主要瓶颈问题,为了解决大豆种植行业面临的重迎茬问题,开展大豆重迎茬障碍机制及对策研究对于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综述重迎茬种植在大豆、土壤环境和土壤与作物相互作用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初步探讨重迎茬大豆化感物质和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机制,着重阐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在重迎茬条件下的演变规律,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以展望,以期为充分认识和解决大豆重迎茬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重迎茬大豆土壤环境化感作用土壤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