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临床医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临床医刊
当代临床医刊

双月刊

当代临床医刊/Journal The Medical Journal of Thepresent Clinical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价值

    田晶
    5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经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骨科接收 156 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78例.予以对照组单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予以治疗组经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术后两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关节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对比为 97.44%(76/78)和73.08%(57/78),统计学意义差异对比突出(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为 2.56%(2/78)和 26.92%(21/78),统计学意义差异对比突出(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术后关节塌陷程度上,数值对比分别为(125.6±8.7)和(125.6±8.7)、(4.5±1.6)mm和(2.3±0.9)mm,统计学意义差异对比突出(P<0.05).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经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极高,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降低术后关节塌陷程度.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疗效

    ICU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韦亚军
    5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ICU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ICU收治的需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患者 50 例,按气管切开方式不同分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组(A组)与传统气管切开术者(B组)各 25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结果 A组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χ2=12.006,P=0.032),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实施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微创性.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传统气管切开术ICU并发症

    胸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温志军
    5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胸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 180 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 90 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胸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胸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实验组 93.34%高于对照组 61.12%,组间有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发生并发症3.34%明显低于对照组 16.68%,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 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胸腔镜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身体恢复,且安全性高,可靠性强,临床可应用.

    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微创手术传统开胸手术临床疗效

    血筛核酸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谢成纲李亚红张东鹏戴国娇...
    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筛核酸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执行术前/输血前的 300 例患者(包括血液透析、血液病科、肿瘤科、肾病科、妇产科等科室患者),采集血液样本,执行PCR核酸检测(试验组)和化学发光试剂检测(对照组),对比观察检测结果.结果 核酸检测法敏感性、特异性明显大于化学发光试剂检测法(P<0.05);300 例患者中检测检出 10 例存在HBV,8 例存在HCV,不存在HIV,其中对不同种类的HBV-DNA含量、HBV-DNA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HBV-DNA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HCV-RNA含量检测为(1265.50±76.20)copy/mL,符合阳性者 7 例.结论 执行血筛时通过采用核酸检测法能获得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在血筛时核酸检测方法值得推广.

    血筛核酸检测临床诊断应用价值研究

    膜性肾病治疗后继发感染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的关系

    杨立文唐凤英
    6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膜性肾病治疗后继发感染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纳入收治的膜性肾病患者 60例,均接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包括 30 例无继发感染的患者(对照组),30 例存在继发感染的患者(观察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膜性肾病治疗后继发感染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膜性肾病治疗后继发感染的患者与低T淋巴细胞亚群有关.结论 针对治疗后的膜性肾病患者,CD4+细胞计数、CD4+/CD8+下降有助于识别继发感染情况,帮助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继发感染得到及时控制.

    膜性肾病治疗继发感染T淋巴细胞亚群

    LEEP术联合泡腾片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治疗效果观察

    赵俊青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LEEP刀宫颈锥切术联合重组α-2b干扰素阴道泡腾片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治疗的 94 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47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研究组给予LEEP刀宫颈锥切术治疗,术后均给予重组α-2b干扰素阴道泡腾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与月经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P<0.05);研究组术后发生并发症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经采用LEEP刀宫颈锥切术联合重组α-2b干扰素阴道泡腾片,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治疗效果显著,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中较常规冷刀宫颈锥切术更具优势.

    LEEP刀宫颈锥切术重组α-2b干扰素阴道泡腾片宫颈上皮内瘤变

    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后路腰椎融合手术的疗效观察

    张驰
    6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后路腰椎融合手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 82 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后路腰椎融合手术治疗)与对照组(单纯椎体间植骨治疗),各 41 例.比较分析腰椎功能、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治疗前两组JOA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疼痛程度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血肿压迫、脑脊液漏、切口感染等的总发生率1例(2.44%)低于对照组10例(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后路腰椎融合手术治疗,将明显降低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适合在临床应用推广.

    腰椎退行性疾病后路腰椎融合手术疗效观察

    KL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观察

    姚泓成
    6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针对于髋臼后壁骨折患者,实施KL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髋臼后壁骨折患者 56 例,分为观察组(KL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外侧钢板螺钉支撑外围阻挡固定治疗),各 28 例.比较分析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在干预前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伤性关节炎、神经刺激症、切口感染 1 例(3.57%)低于对照组 7 例(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髋臼后壁骨折患者,通过采用KL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将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

    髋臼后壁骨折KL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疗效评估

    小儿咳嗽糖浆辅助治疗婴儿肺炎的疗效分析

    张恩胜姜宁宋均亚孟大川...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小儿咳嗽糖浆辅助治疗婴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我院 1 岁以内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断的患儿 157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78 例与对照组 79 例,两组患儿入院后根据检查结果予以抗感染、化痰止咳平喘、保持气道通常及维持酸碱平衡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小儿咳嗽糖浆口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咳嗽、咳痰、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疗效、总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44%vs 88.61%,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及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类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10%vs 20.25%,P>0.05).结论 小儿咳嗽糖浆在辅助治疗婴儿肺炎中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儿咳痰及肺部啰音情况,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儿康复.

    婴儿肺炎小儿咳嗽糖浆辅助治疗疗效分析

    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

    刘东华
    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药物治疗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0 例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0 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阿替普酶药物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溶栓后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 96.67%高于对照组的 73.33%,组间数据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较之前分别降低、升高,且研究组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分别低于、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组间数据差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3)研究组、对照组用药期间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3.33%、13.33%,两组间数据差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药物治疗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可靠.

    替罗非班阿替普酶急性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