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临床医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临床医刊
当代临床医刊

双月刊

当代临床医刊/Journal The Medical Journal of Thepresent Clinical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体重指数与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张扬
    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同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手术者术后并发症、复发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半月板损伤者100例.根据患者BMI的不同,分成A组(BMI在18.5~23.9 kg/m2)48例、B组(BMI在24.0~27.9 kg/m2)30例、C组(BMI>28.0 kg/m2)22例.均给予关节镜手术治疗.对各组患者术后随访1、3、4个月,评价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对比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及复发率,分析BMI同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相关性.结果 术后随访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均逐渐提高,术后1、3、4个月的HSS评分,A组评分高于B组,B组评分高于C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复发率方面,A组低于B组,B组低于C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BMI同术后并发症及复发均呈正相关关系(r=0.415,0.488,P<0.05).结论 半月板损伤实施关节镜手术,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可得到改善,且BMI水平低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低,BMI同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的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

    半月板损伤体重指数关节镜术并发症复发

    冠心病患者PCI术中发生冠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处理措施

    桂永清梁艳君周雅贤
    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PCI术中发生冠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分成无复流组(n=15)正常血流组(n=185),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对比,针对资料存在差异项目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此外针对冠脉无复流患者应用硝普钠,硝酸甘油、替罗非班等对症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栓负荷、不适当的导管技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基础疾病等均是冠心病PCI术中发生冠脉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PCI术中发生冠脉无复流使用硝普钠、替罗非班等对症治疗,可改善患者TIMI血流分级、降低cTFC帧数.结论 冠心病患者PCI术中冠脉无复流原因有多种,采取合理的方式干预可改善血流状况,获得满意预后.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脉无复流危险因素处理措施

    不同位置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柏继英
    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白内障术中采取不同位置透明角膜切口对术后角膜散光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就诊接受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70例,共涉及70眼.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按角膜最大散光子午线方向做角膜切口,对照组在颞上方或鼻上方做切口.结果 治疗前与治疗后7d、1个月、3个月,分别对两组视力进行测量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显示上述不同观察时间点,两组视力水平结果均不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不同观察时间点的视力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7 d、1个月与本组治疗前进行比较,两组角膜散光度测量结果均显著提升(P<0.05),治疗后3个月,与本组治疗前角膜散光度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两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7 d、1个月组间比较两组角膜散光度测量结果,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内障术中切口位置选择角膜最大散光子午线方向可减少术后散光.

    白内障手术切口角膜散光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不同年龄腹股沟疝的临床有效性

    戴昌华
    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腹腔镜微创手术用于治疗不同年龄段腹股沟疝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等指标情况.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20.0%,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首次下床时间为(13.154.04)h,对照组为(17.755.2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老年患者相比,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非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效果较好,有利于缩短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对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

    腹腔镜微创手术术中出血量腹股沟疝不同年龄并发症

    环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观察

    翟小强刘华祝兵
    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环泊酚、瑞芬太尼联合用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76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观察组患者应用环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对比给药前(T0)、给药后即刻(T1)、胃镜进入咽喉时(T2)及检查结束时(T3)收缩压(SBP)、心率(HR)及(SpO2)变化情况,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T0及T3时两组SBP、HR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T1及T2时两组比较,观察组具有更高的SBP及HR值(P<0.05),两组T0至T3时SpO2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应用环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能取得理想的镇静及麻醉效果,麻醉期间患者生命体征更加稳定且患者不良反应更少,应用价值较高.

    无痛胃镜检查环泊酚瑞芬太尼丙泊酚生命体征

    乳腺腺病及乳腺癌MRI影像表现的对比

    毛旭
    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腺病和乳腺癌在磁共振影像学上的特点.方法 纳入我院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腺病的患者和27例乳腺癌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资料.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乳腺DWI和DCE-MRI扫描.分析两组患者MRI表现的特点并进行鉴别诊断.结果 乳腺癌MRI表现为肿块样强化,共有23例,乳腺癌的特征主要是分叶或不规则形状,毛刺或不规则边界,不均匀强化,扩散受限.在乳腺腺病方面,12例表现为肿块样强化,特征与乳腺癌有所不同,乳腺腺病的特征主要是分叶或不规则形状,光滑或规则边界,均匀强化,轻度或无扩散受限.乳腺腺病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共计43例,35例腺病的TIC曲线表现为Ⅰ型,8例表现为Ⅱ型,0例表现为Ⅲ型,DWI图像轻度或无扩散受限,乳腺腺病可以是单侧或双侧发病,乳腺腺病的强化特征为局灶性或弥漫性.乳腺癌4例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其TIC类型为Ⅱ型,乳腺癌在DWI图像上显示为扩散受限,乳腺癌通常是单侧发病,乳腺癌的强化特征为段样或导管样.结论 乳腺腺病和乳腺癌在MRI影像学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但也存在一定的重叠.结合动态增强和DWI可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有助于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乳腺腺病:乳腺癌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弥散加权成像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效果分析

    陈敬滨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方式与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5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沙丁胺醇1.25 mg+异丙托溴铵250 mg+0.9%生理盐水2 mL治疗,观察组采取布地奈德1 mg+沙丁胺醇1.25 mg+异丙托溴铵250 mg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整体所需时间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头晕现象,各出现1例恶心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00%.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运用西药治疗的综合效果较佳,患儿症状缓解所需时间更短,不良反应更少.

    沙丁胺醇布地奈德小儿支气管哮喘不良反应

    后路微创经皮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比较观察

    戴思雨陈余庆张科孙凯...
    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观察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开展后路微创经皮、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取得的实际成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5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后路微创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干预)与对照组(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各26例.对比患者疾病疗效、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腰背痛情况等.结果 两组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疗效25例(96.15%)高于对照组19例(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背部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积极开展后路微创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可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加快康复速度,改善腰背痛情况,适合临床推广.

    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治疗微创疗效评估

    单孔与双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丁明胜
    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小儿腹股沟斜疝单孔与双孔腹腔镜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我院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70例,随机分为单孔腹腔镜组(n=35)和双孔腹腔镜组(n=35)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儿手术及康复指标、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单孔腹腔镜组患儿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双孔腹腔镜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双孔腹腔镜组(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双孔腹腔镜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双孔腹腔镜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即刻、12 h、1 d、2 d的VA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术后即刻、12 h、1 d、2 d单孔腹腔镜组患儿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双孔腹腔镜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方面,单孔腹腔镜组分别为5.7%(2/35)、2.9%(1/35),双孔腹腔镜组分别为8.6%(3/35)、5.7%(2/35),两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单孔腹腔镜治疗临床疗效较双孔腹腔镜治疗显著.

    单孔腹腔镜双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疗效

    尿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对糖尿病诊断的价值

    冯锦辉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尿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对糖尿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且确诊为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尿常规联合生化检验)及对照组(单用尿常规检验)各50例.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和敏感度、诊断满意度等.结果 经实施病理诊断,观察组糖尿病检验准确率为47例(94.00%),漏诊误诊率为3例(6.00%);对照组准确率为40例(80.00%),漏诊误诊率为10例(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特异度为49例(98.00%),敏感度为48例(96.00%);对照组中诊断特异度为41例(82.00%),敏感度为40例(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49例(98.00%)高于对照组40例(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患者,采用尿常规联合生化检验,可明显提升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和对结果的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

    糖尿病尿常规生化检验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