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季正矩

双月刊

1005-6505

ddsj@vip.sina.com

010-66509501/31

100032

北京西城区西单西斜街36号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Journal Contemporary World & Socialism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与伟大贡献

    吴德刚
    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思考与实践探索,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坚强组织保证,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宝贵经验,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为世界和平进步和科学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在充满未知的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征途上,毛泽东和与他同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不惧成败的勇气和智慧,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镌刻下奠基者的丰碑、探索者的功绩和先行者的身姿,成为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毛泽东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

    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李捷
    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使命的提出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是两项紧密联系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起源看,它是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应运而生的;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看,它是随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发展的;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作用看,它是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指南.从未来发展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理论创新增长点,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创新着力点.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新使命文化主体性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容体系论析

    商志晓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要着重把握其基本内容和体系架构.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容体系,必须紧密联系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考察活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实践工作层面的部署推进与思维认识层面的理念创新有机统一,进行综合思考和深化探析.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容丰富,由四个主要方面(即"总论""分论""知论""行论")与一系列重要论述构成一个内在联通、结构严谨的逻辑架构,展现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内容体系的厚重严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容体系仍在发展完善之中,我们须以辩证思维去理解把握,以科学方法去践行落实.

    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建设"九个坚持""十四个强调""七个着力"

    从七大思维看习近平文化思想

    辛向阳吕耀龙
    3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容丰富、体系精巧,以七大思维的科学方法来解读这一思想,有助于全面领会其中的理论智慧和哲学奥妙.从战略思维看,它回答了事关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长远问题和根本问题,突出了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描绘了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战略途径.从历史思维看,它坚持在真实历史中探源文明,在大历史中看待中华文化,廓清了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迷雾.从辩证思维看,它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原理来认识文化.从系统思维看,它强调不同文化要素之间的互补,注重对文化工作进行整体性部署,注重发挥文化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作用.从创新思维看,它坚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推动文化建设,注重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方式方法,将创新作为一种文化贯穿到各个方面.从法治思维看,它注重加强国家和地方层面文化立法,并以多种形式促进文化建设法治理念的普及.从底线思维看,它注重防范西方物质主义膨胀和精神颓废危机,注重道德风险防控,注重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特别是意识形态安全.

    习近平文化思想七大思维宣传思想文化建设

    "第二个结合"巩固文化主体性的理与路

    王朝庆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体性是人基于理性而获得的自主自为的能力和精神状态.所谓文化主体性,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交流场域中的人面对古今中外文化关系时所显示出来的能动性,它突出体现为人们既能够自觉地拥有文化意识,又能够自觉地坚定文化自主和增进文化认同,同时又能自觉地掌握科学的文化发展方法并能实现文化创新."第二个结合"超越了中国近代以来其他文化流派给出的各种文化发展方案,有力地巩固了文化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唤醒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意识,促进了人民群众独立自主地对待外来文化,强化了人民群众对本民族文化的理性认同,开创了文化创新发展的科学方法以及造就了新的文化生命体.

    "第二个结合"文化主体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全面准确把握"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基本涵义与实质

    韩庆祥虞海波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多次强调要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国之问"注重中国化叙事,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其基本涵义包括"道路之问""强国之问""福民之问""强党之问""精神之问",其实质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世界之问"强调拓展世界眼光、全球视野,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关切,注重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人类发展进步共命运,其实质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为解决人类问题和世界问题作出贡献."人民之问"强调人民性,注重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其实质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时代之问"指的是一个时代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注重的是开放性、发展性,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时俱进地回答时代发展所需要进一步关切的根本问题,其实质是要求与时俱进地大力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社会主义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与道义制高点

    刘同舫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解中国共产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历史性意义,重点在于把握社会主义道路之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与道义制高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依据源于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定,其指明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建构的体制机制保障,更从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出发对人类文明新形态予以阶段性定位.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道义依据可以从社会主义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价值追求中得以彰明,社会主义能够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发展目的.从科学与道义的双层审视人类文明新形态,可以呈现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是历史必然性与价值理念的有机统一,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所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思想新境界和时代新格局.

    社会主义人类文明新形态科学依据道义依据

    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主体性的人学审视

    王虎学凌伟强
    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归根结底是人的自信,而人的主体性的彰显、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人的自信得以确证的根源所在.基于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主体性的陨落、人的主体地位的前提缺失、人沦为抽象化、虚无化的工具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冲突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反思和批判,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从根本上实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以及与其相伴而生的资产阶级的、物化的自信的价值超越.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的各个时期,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地位逐步得以彰显并在历史的进一步发展中得以巩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是中国式"现代人"的自信,饱含着丰富而深厚的人的主体性意蕴.

    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马克思主义人学主体性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特质、文明向度与文明图景

    罗永宽王文浩
    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反映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般趋势.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本质上属于社会主义的文明范畴,具有继承性与赶超性、整体性与普惠性、持续性与协调性、和合性与世界性的文明特质.中国式现代化升华了社会主义制度文明,统筹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充分尊重和保护人类文明多样性,开辟了世人向往的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宽了世界文明的维度和向度.中国式现代化拓新了社会主义文明叙事,传承并焕新了中华文明篇章,展现出超越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新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特质文明向度文明图景

    列宁在俄国发展道路问题上对自由主义民粹派的批判及其启示

    王进芬杜倩雯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向何处去"成为俄国思想界激烈争论的焦点问题.自由主义民粹派主张俄国不经过资本主义,而是通过完善俄国村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列宁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围绕俄国发展道路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主张:批判自由主义民粹派贬低资本主义历史作用和崇尚农村公社的错误观点,阐明资本主义在俄国社会发展中的必然性和进步性;批判自由主义民粹派主张"农民主体论"和"知识分子领导论"的错误倾向,强调无产阶级及其先进代表才是推动俄国社会发展的领导力量;批判自由主义民粹派虚假的人民性,主张俄国发展道路的选择要以实现人民群众利益和依靠人民群众为出发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列宁俄国社会发展道路自由主义民粹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