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季正矩

双月刊

1005-6505

ddsj@vip.sina.com

010-66509501/31

100032

北京西城区西单西斜街36号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Journal Contemporary World & Socialism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罗莎·卢森堡的民族理论内涵与实践指向

    马嘉鸿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莎·卢森堡按照经济主义的思路,将民族问题还原为阶级问题,主张通过无产阶级的跨国合作和世界革命,推翻普遍的阶级压迫,致力于在废除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之后,实践民族的文化自治.卢森堡关于民族问题的看法,展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说的新发展,是在反抗帝国主义世界体系的斗争实践中总结出的力量重组与制度方案.在百余年后的今天,重新回顾卢森堡关于民族问题的思考,对于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以及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卢森堡列宁民族问题无产阶级革命

    多重治理迷思:美国非法移民"庇护之争"

    王聪悦
    94-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美国的非法移民问题和边境危机愈演愈烈,有关非法移民庇护的必要性及合法性的争议倍增.联邦政府力求从严管控非法移民,把州与地方积极配合联邦执法作为优化美国移民体系的主要步骤,这与次国家层面一些主张为非法移民提供必要生存条件和抗争策略的传统及包容治理模式相互抵牾,形成了"庇护之争".通过关注国家一次国家互动进程可知,美国的庇护派与反庇护派不仅同样历史悠久,政策脉络迥然,且在移民联邦主义之辩、新地方主义挑战、城市身份政治和国家生命政治等价值理念的分散牵引中各执己见、难以调和.国家一次国家的多重治理结构与"庇护之争"相互耦合,是美国多元主义社会特性的必然产物,真实刻画了地域认同、国家认同、社区认同相互博弈的美式传统,但最终也将难以摆脱全球化的宏大叙事,并在"全球地方化"和"地方全球化"的双向进程中,继续影响美国庇护政策的选择及其非法移民治理的未来走向.

    美国非法移民多重治理庇护政策反庇护

    美国科技利益集团与政党关系演变及其影响

    邹虹瑾
    105-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30年来,科技利益集团对美国科技战略产生着愈发重要的影响.科技行业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参与政治游说,2008年后放弃了在竞选资助中一贯采取的"骑墙"策略,转而几乎一边倒地支持民主党.这一转变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科技行业的核心诉求与民主党传统立场一致,前提条件是民主党的新自由主义改革,而奥巴马的当选及随后民主党和科技行业形成的"旋转门"是变化发生的催化剂.随着民主党和科技利益集团结成较稳定的同盟关系,民主党、共和党有关科技产业的政策主张已出现极化趋势,美国的科技战略可能随执政党的变更而左右摇摆,技术民族主义或许成为两党为数不多的共识点之一.

    科技产业利益集团政党极化技术民族主义

    数智时代人的数字异化:表征、原因及其克服路径

    罗理章李鸿旭
    11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的数字异化是异化现象在数智时代的具体表现.人的数字异化不仅表现在人的数字劳动异化上,还体现在作为数字生存者的人在生存生活状态方面的异化,具体呈现出数字劳动商品化、人对数字劳动过程的依附、人的主体性虚化和人的现实性消解四重样态.人的数字异化是资本逻辑宰制下算法演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制造认同的必然结果,也是人迫于压力而自我量化的现实选择.解决人的数字异化问题,一是要揭露数字资本主义的本质,二是要重新发掘和恢复人的主体性,三是要构建数字交往与数字命运共同体,替代数字资本主义的增殖逻辑.

    数智时代数字异化算法演绎数字命运共同体

    西方政党的公投抉择——基于意大利与荷兰案例的考察

    胡淑佳
    12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投机制的引入将部分地转移政党原有的权力,而不同政党对公投的态度却是不同的.无论是选民的参与诉求还是政党既定的意识形态,都难以清晰阐释西方政党对公投的不同态度,理性选择理论对此的解释也不充分.通过追踪分析意大利与荷兰的案例,可全面观察政党面对公投时是如何进行理性抉择的.西方政党对公投的态度遵循利益首位原则,取决于公投是否有利于政党在竞争格局中获得更多优势.政党在议会内的权力地位、政党体系的竞争程度、外部环境的变化都将影响政党的利益计算,甚至会催化政党对公投态度的改变.

    西方政党全民公投意大利荷兰

    美国"新南方"政党政治及其转向——基于弗吉尼亚州的分析

    郭馨怡
    134-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美国南方各州选举竞争性上升,其中最早"翻蓝"的弗吉尼亚州自2008年起一直在总统大选中支持民主党,成为进步主义"新南方"的重要代表.通过分析当代弗吉尼亚州政党政治的发展历程可知,南北战争后该州曾有两次转向"新南方"的尝试,但都未能摆脱州内保守派白人选民的选举控制,以失败告终.21世纪以来,弗吉尼亚州内政治层面的"白人至上主义"、经济层面的财政保守主义和价值观层面的文化道德主义均有不同程度的衰落,逐渐脱离"南方特色"的保守主义政治传统,再一次开始迈向"新南方".就目前来看,弗吉尼亚州可能继续在总统选举中倾向民主党.该州的选举转向反映出美国"两个南方"之间的政治分化正在扩大,未来南部地区或将不再是共和党的"铁票仓".

    "新南方"弗吉尼亚州民主党共和党

    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理论自觉、话语创新与问题应对

    张志洲
    14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强我弱"仍然是当前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面临的总体格局.要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从根本上说,需要理论自觉、话语创新以及对具体问题积极有效的话语应对能力建设.中国要想获得与自身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必须在知识生产和理论生产上追赶甚至超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如果任由以学术面目出现的西方理论的"话语陷阱"来解释中国,那么中国就会被解释得面目全非.因此,中国理论家和学者应该有理论自主性的自觉.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说到底是话语的生产与传播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要提升话语质量,必须在话语创新上下功夫.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丰厚的话语创新历史经验值得总结,也有一些"词不达意"的话语案例可以从中吸取教训.西方的话语创新能力尤其是造词能力和叙事中的修辞运用值得借鉴.争取源源不断的话语创新,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西马"的融通为动力和话语资源.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里,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一个目标方向,应该是让世界熟悉并认同中国的话语表达.从长远来说,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必须打造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国际话语权西强我弱理论自觉话语创新话语应对

    近年来俄罗斯与西方在非洲的博弈:世界秩序的视角

    徐国庆
    149-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世界秩序之争,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各自加大了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关注力度.在世界秩序的视角下,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非洲围绕反新殖民主义、人道危机与安全秩序、主权独立等议题展开针锋相对的博弈.博弈既提升了非洲在世界秩序变革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了俄罗斯外交战略向"全球大多数"转移的信心,也给非洲带来了新的复杂因素.

    俄罗斯西方国家非洲大国竞争世界秩序

    欧盟产业补贴规则调整及其对中欧合作的影响

    姜云飞
    159-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补贴与反补贴问题一直是国际经贸规则领域的重要议题,其中的产业补贴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2023年10月,欧盟《外国补贴条例》完整实施,标志其产业补贴规则调整取得重要进展.从单边、双边和多边三个维度来看,欧盟已成为推动国际产业补贴规则调整的关键力量.从内容上看,欧盟将内部的国家援助规则外溢至国际产业补贴规则领域的意图日益明显.欧盟调整产业补贴规则具有三重动力:寻求规则制定的战略动力、打通内外竞争环境的经济动力以及促进欧洲一体化的政治动力.但欧盟同美国在调整补贴规则的过程上存在区别,因此中国在同欧盟的经济交往中面临挑战但也存在合作空间.

    反补贴国家援助外国补贴条例国际经贸规则

    斋藤幸平对马克思未来社会观的新阐释述评

    陈艺文
    168-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在气候危机时代创造社会主义解放的想象力,日本学者斋藤幸平通过重新考察马克思的著作笔记,深入阐述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替代方案的设想,提出了马克思基于资本主义生态批判形成"生态社会主义"视野并在自然科学和人类学研究过程中逐渐转向"去增长共产主义"的思想演进线索.从"生态社会主义"到"去增长共产主义",反映了马克思通过吸收借鉴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来拓展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过程,也展现出马克思对共产主义实现"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目标的持续探索.斋藤幸平从"去增长"视角对马克思未来社会观的生态化阐释,推进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文献学考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与主流环境主义的批判性对话,但也由于忽视了不同概念话语的异质性和文本研究与现实 问题研究之间 的内在张力,难以实现对共产主义生态观的科学准确理解与时代化建构.

    生态社会主义去增长共产主义斋藤幸平生态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