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闫支山

双月刊

1004-7182

ddht1972@163.com

010-68383377

100076

北京9200信箱21分箱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Journal Missiles and Space Vehicl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公司主管,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技术性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原名《国外导弹技术》,创刊于1972年,迄今出版250多期,被列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多次被评为航天优秀期刊。1993年改刊名为《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主要报道中国导弹与火箭系统及分系统技术及与其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与报告,并适当报道国际航天领域的热点、最新成果及新动态。本刊设有综述与述评、专家论坛、运载器总体及分系统技术、论文与报告、研究简报、高科技窗口、国外进展、热点漫谈、简讯、广告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非平稳高斯过程的高空风场偏差建模方法

    张云伟张博戎李静琳赵小平...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空风场偏差建模方法对运载火箭气动载荷计算和总体性能优化具有显著影响.目前工程常用方法未考虑不同高度层风速相关性,所得样本与实际风场特征存在差异,难以精确预示火箭气动载荷.提出将U/V风速分量建模为关于高度的非平稳高斯过程,基于大量历史风场样本统计分析实际风场在不同高度层的特征参数,利用扩展最优线性估计方法生成与实际风场具有相同分布的子样.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相比传统手段能够从形态上更加准确表征真实风场剖面.基于真实飞行器仿真程序对风致载荷进行计算,结果显示该方法对气动载荷裕度的预示误差远小于目前工程方法,对提升火箭运载效率和放行概率具有重要意义.

    高空风偏差建模高斯过程运载火箭风载荷

    变形翼舵技术在导弹领域的应用需求及技术发展路线

    姚重阳王晓鹏张海瑞雷豹...
    9-1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变形翼舵技术可解决导弹对发射平台尺寸强约束问题,改善导弹升阻比及弹道末段机动性能,实现飞行全程气动外形最优,适应多任务作战需求.对国内外变形翼舵技术发展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变形翼舵方案组成,分析了导弹对变形翼舵技术的需求,提出了单次阶跃变形、往复伸缩变形、柔性连续变形三阶段技术发展路线以及各阶段的关键技术,为变形翼舵技术在导弹武器领域的深入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变形翼舵导弹应用需求发展路线关键技术

    飞行器折叠舵展开及锁紧过程动力学仿真研究

    陈克吴佳奕金玲卞亚东...
    14-2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飞行器折叠舵的展开及锁紧过程是多载荷综合作用的动态过程.对该动态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建立了考虑气动载荷和摩擦作用的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对不同气动载荷工况下的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了气动载荷作用对展开及锁紧过程的影响;并通过空载展开试验,验证了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基于该模型,从载荷和能量维度分别应用角加速度法和角速度法,对不同气动载荷工况下摩擦做功进行了辨识.研究结果表明,摩擦力矩受气动载荷影响;摩擦做功随气动促进作用的增大而增大;角加速度法和角速度法辨识摩擦做功均合理.此次研究为飞行器折叠舵的设计与分析提供了理论参考.

    飞行器折叠舵展开及锁紧过程动力学仿真气动载荷摩擦做功辨识

    基于火箭简化模型的多状态模型修正研究

    杜家政王哲李星辰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火箭发射过程中燃料的不断减少导致火箭结构不断变化,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也会随之变化.针对有限元模型的不准确性,以截面惯性矩为修正参数,不同状态下数值仿真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的误差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多状态模型修正的优化模型.通过灵敏度分析和一阶泰勒展开对目标函数进行显式化处理,并利用序列线性规划求解得到设计变量的最优解.同时对于多状态结构,以多截面简支梁模型为例,利用锤击法对简支梁进行试验,设计磁吸重物方案模拟多状态模型,以单截面简支梁试验的前4阶频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优化模型,经过修正将多截面简支梁模型修正为单截面简支梁模型,并且符合截面惯性矩与面积的比例,验证了多状态模型修正方法的准确性.

    多状态模型修正截面惯性矩优化设计火箭简化模型有限元分析

    超重-星舰运输系统机构技术分析

    郭嘉于兵马红鹏王辰...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重-星舰(Super Heavy-Starship)运输系统是美国太空探索公司(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Corp.,SpaceX)提出的两级完全可重复使用重型运载火箭.超重-星舰运输系统广泛应用机构技术以实现火箭的连接分离、气动控制、着陆缓冲等功能,同时采用高压冷气等取代传统火工品作为动力源.针对超重-星舰运输系统的着陆缓冲机构、栅格舵机构、阻力舵机构、级间分离机构、气驱机构,阐述机构组成、工作原理、设计思路、优缺点,总结SpaceX公司机构技术的创新点,分析中国运载火箭机构技术在研制及应用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超重-星舰运输系统着陆缓冲机构气动控制机构连接分离机构气驱机构

    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火炬点火系统方案研究

    李锦江刘恒刘登丰褚宝鑫...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多次点火需求,开展了火炬式电点火系统方案论证和仿真研究,明确了较为合理的低压火炬式电点火系统方案,并完成整机级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氢主阀打开瞬间点火室混合比波动较大,可能造成结构烧蚀;从氢涡轮前引气氢、氧泵后引液氧的方案烧蚀风险较小,但对发动机起动和稳态特性有一定影响.试验验证了仿真分析结果,实现了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首次低压火炬式电点火起动,初步表明点火系统方案可行.

    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火炬式电点火系统方案仿真

    煤油末段密闭加注管路抽泄流程优化分析

    韦康杨波白玥王宇亮...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煤油末段密闭加注管路抽泄流程可能出现的加注精度及煤油品质的问题,通过分析管路内煤油变化的影响因素,讨论了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引起的管路形变,构建了温度、管径、形变压力的热力学计算模型,试验验证了模型计算的准确性,根据模型数值计算结果,提出了抽泄流程优化措施,确保了加注管路抽泄流程的可靠性.

    加注管路计算模型热交换抽泄流程优化分析

    基于傅里叶变换解耦的容错控制方法

    杨毅张中哲赵辉李琪琦...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多相电机的容错控制中,对于通过多约束求解获得的较为复杂的非正弦型容错电流一般采用滞环控制方法进行容错控制.电压空间矢量控制相对滞环控制具有转矩脉动小、能量消耗小的优势,在多相电机的控制中更为普遍.为解决非正弦型容错电流不能直接解耦变换以适用于电压空间矢量控制的问题,引入傅里叶变换并将非正弦型容错电流分解为基波电流与三次谐波电流,实现非正弦型容错电流的解耦变换,基于此推导解耦变换矩阵,采用仿真分析的方法来验证处理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这种处理方法可以解决多相永磁同步电机开路容错控制下的非正弦型容错电流无法直接解耦变换导致的无法直接适用于电压空间矢量控制的问题,以实现降低转矩脉动、提高电机电流平稳性的目标.

    五相永磁同步电机容错控制傅里叶变换解耦电压空间矢量控制

    基于自抗扰理论的舰载武器随动控制研究

    张杨王志勇王缜姜宗民...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舰载平台在复杂海面风浪环境下保持姿态的稳定,是舰载武器工作的重要基础.针对舰载平台的姿态稳定控制,设计了自抗扰控制器提高了舰载平台对目标角度随动跟踪的精度,并保证了系统快速响应,抑制风浪扰动及负载扰动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控制器的控制效果,提出粒子群算法进行了控制器的智能化参数寻优,经过仿真分析及样机试验验证了自抗扰控制器在提高系统随动跟踪快速性、精准性及鲁棒性的作用.

    舰载武器随动跟踪自抗扰控制参数优化粒子群算法

    固体运载火箭铁路运输侧翻吸能系统技术研究

    邵健帅姚曙光梁平路孔令香...
    65-7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固体运载火箭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出现侧翻异常工况下的安全性进行研究,在调研、分析多种减振吸能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缓冲气囊和蜂窝金属组合的侧翻吸能系统技术方案.采用Hypermesh和LS-DYNA软件进行侧翻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案可将火箭侧翻跌落的加速度由27g降为8.91g,发射筒与车厢的接触碰撞力由382.59kN降为无接触,可明显提高固体运载火箭在铁路运输侧翻等异常工况下的生存能力,为后续固体运载火箭专用铁路车的设计提供重要指导.

    固体运载火箭侧翻过程减振吸能系统仿真分析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