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闫支山

双月刊

1004-7182

ddht1972@163.com

010-68383377

100076

北京9200信箱21分箱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Journal Missiles and Space Vehicl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公司主管,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技术性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原名《国外导弹技术》,创刊于1972年,迄今出版250多期,被列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多次被评为航天优秀期刊。1993年改刊名为《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主要报道中国导弹与火箭系统及分系统技术及与其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与报告,并适当报道国际航天领域的热点、最新成果及新动态。本刊设有综述与述评、专家论坛、运载器总体及分系统技术、论文与报告、研究简报、高科技窗口、国外进展、热点漫谈、简讯、广告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种LOS环境下基于目标运动形式的TDOA定位方法

    李巍刘佳琪李虎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差定位(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被动定位技术,具有定位精度高、组网能力强、系统鲁棒性强等特点.针对运动目标定位计算复杂、精度收敛较慢等问题,在给出视距(Line of Sight,LOS)环境下定位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定位适用于多站时差定位系统的定位方法,该方法将组群时差定位关系方程合理地线性化为统计估计问题,利用在线迭代实时求解目标位置.给出了针对目标不同运动特性条件下的多平台协同定位算法及其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所述方法可以实现对目标的精确定位,并且分析了运动形式对于定位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对于系统的工程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时差定位无源定位运动目标定位再入飞行器定位精度

    浅析面向无人机蜂群运用的导弹观察、交互与协同

    李东泽吕良苏文山白显宗...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导弹智能协同发展,重点研究了导弹在无人机蜂群中的运用问题.介绍了导弹与蜂群系统各自的战术运用特点,探讨了集群对抗中导弹的运用模式,由此分析了导弹的智能化与集群化发展需求.针对集群智能的观察、交互与协同等问题,讨论了导弹在蜂群运用中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与关键技术.结合美军"多导弹同步交战技术"与"金帐汗国"改造弹药蜂群项目,分析研判导弹在集群运用方面的发展思路,并指出了实现智能协同的能力倍增点,为未来智能导弹系统研究提供探索思路.

    智能导弹导弹集群无人机蜂群集群智能作战运用

    高速飞行器潜入式分离起控联合仿真方法研究

    蒋希之赵长见赵俊锋郭栋...
    16-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速飞行器需要在低空大动压的环境下实现与助推级的分离.目前基于极限偏差法的分离起控仿真预示不够真实,设计冗余大.对于长行程小间隙的潜入式分离,起控设计时无法对两级进行碰撞检测.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分离起控联合仿真预示方法,在上面级分离动力学模型中引入姿态控制模型,降低设计冗余度,提高精细化设计水平.其次,该方法能够实现分离、起控全过程的碰撞检测,为保证分离起控安全性提供支撑.该方法为上面级起控时间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分离时序等的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高速飞行器级间分离起控联合仿真多体动力学

    低温推进剂在轨加注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王昊王浩苏陈士强李轩...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温推进剂在轨加注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天地往返与空间转移解耦的新型航天运输模式,显著提升高轨运载能力,在未来空间大规模运输、深空探测任务中有着巨大应用潜力.针对低温推进剂在轨加注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回顾了国外在实验室小规模与真实环境大规模下开展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在轨加注的未来应用场景及其应用优势,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低温推进剂在轨加注技术的研究提出后续发展建议.

    低温推进剂在轨加注微重力气液界面分离空间应用

    氢氧膨胀循环发动机动态特性研究

    董立宝张泽昊何博聂万胜...
    28-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氢氧膨胀循环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基于模块化建模仿真思想,给出了发动机部件动力学模型,结合发动机系统工作原理构建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模型,开展了氢氧膨胀循环发动机启动瞬态仿真研究.根据仿真结果并结合试车数据对发动机系统模型进行验证并优化,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发动机动态全过程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发动机动态变化过程中主要性能参数与试车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仿真模型准确性.

    膨胀循环发动机系统级仿真动态特性模块化建模动力学模型

    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工艺可行性研究

    胡海峰高新妮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了液体火箭发动机产品实现设计工艺特性,应用模型定义(Model based Definition,MBD)技术表征液体火箭发动机产品加工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设计工艺可行性审查实现技术途径,结合产品设计制造特点开发了液体火箭发动机面向制造的设计(Design for Manufacture,DFM)工艺性审查系统.该系统以MBD模型为载体,将发动机产品加工信息、尺寸信息、材料等属性信息通过PMI标注方式表达,开发模型检查工具,实现了在设计阶段对产品几何模型进行自动化工艺检查的目标,对产品工艺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工艺规则库匹配,给出设计人员检测分析结果,供设计人员进一步优化改进设计.通过采用工艺可行性分析手段,在设计阶段提升了产品的工艺可行性,减少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设计、工艺更改,缩短了产品研制周期.

    基于模型定义工艺可行性面向制造的设计液体火箭发动机开发与验证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飞行器航迹规划研究

    李荣晟杨小龙严晞隽任天助...
    41-4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蚁群算法在进行航迹规划时存在收敛较慢、易陷入停滞、转弯过多且角度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应用于飞行器二维航迹规划的改进蚁群算法.通过优化邻域扩展方式加速收敛,改进信息素生效策略,以提高蚁群对信息素的利用率,防止陷入停滞,引入局部优化修正航迹,减小航迹曲折程度.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收敛性、迭代次数、航迹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证明改进措施提升了蚁群算法收敛速度及规划航迹质量.

    航迹规划改进蚁群算法局部优化航迹质量收敛速度

    适应多射程与路径约束的再入预测校正制导

    郭浩辰黄汉斌郭涛杨业...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存在不同分布的路径约束与不同航程需求的升力式飞行器再入飞行任务,设计二次曲线形式的倾侧角剖面以增强飞行器的侧向机动能力,通过预测校正的迭代过程修正倾侧角剖面以满足航程需求,采用改进人工势场法设计侧向制导方法导引飞行器满足路径约束,最后通过粒子群算法优化制导参数以获得性能最优的轨迹.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能够适应多种航程需求与路径约束且以较高精度满足终端约束.

    升力式飞行器路径约束预测校正制导人工势场粒子群优化

    陀螺加速度计交叉耦合误差参数标定及补偿方法

    魏宗康高荣荣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陀螺加速度计非线性输出值表达式中横向加速度耦合误差未解耦的问题,综合考虑了陀螺加速度计在时变输入加速度和横向加速度同时作用时对输出的影响,利用基座3个正交方向的加速度,将外框架轴与转子轴不垂直度角作为已知量,计算得到陀螺加速度计的理论输出值.在此基础上,采用递推迭代方法对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同时,给出了陀螺加速度计输出值补偿模型.通过对比参数补偿前后的误差结果,输入加速度误差由0.05g减小到0.002g,验证了输出模型中交叉耦合误差的补偿对提高测量精度的有效性.

    陀螺加速度计交叉耦合误差误差标定误差补偿测量精度

    激光制导武器捕获目标能力研究

    温向华时子房余永俊郑士振...
    6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激光制导武器在海上、陆上等各种环境下捕获目标的能力,建立激光制导武器飞行轨迹、后向散射、目标漫反射等数学模型,通过比较激光制导武器视场角、后向散射功率密度、目标漫反射功率密度来判别制导武器是否能正常捕获目标.设置相关参数后仿真计算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相同的激光武器在海上相比于在陆上等环境中捕获目标时间更晚,捕获距离更近,后向散射更加严重.一般情况下激光制导武器在本照本投初始4.4s时间阶段内后向散射影响较为严重,通过降低激光照射器的出口能量或拉大激光制导武器中轴线与激光照射器光路距离至250m以上可规避后向散射的影响.

    激光制导武器飞行轨迹后向散射目标漫反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