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家庭氧疗中的疗效分析

    蔡博俞光胜秦剑黄晓青...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长期家庭氧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在大理大学临床学院呼吸科、汕头潮南民生医院呼吸科、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治疗好转出院患者87例,随访6个月,根据氧疗情况分为A组(未进行氧疗干预组,n=27),B组(常规鼻导管吸氧组,n=35)和C组(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组,n=25),观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6 min步行距离(6MWD),改良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OPDA ssessment Test TM,CAT),动脉血PaO2、PaCO2,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肺动脉压力,肺通气功能(FEV1、FEV1占预计值%).结果 治疗后,C组6MWD、MMRC和CAT评分改善效果均优于A、B两组(P<0.05);B组6MWD及MMRC改善效果优于A组(P<0.05),B组CAT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C组治疗后肺动脉压、FEV1、FEV1%pre改善效果明显(P<0.05),B组FEV1%pre治疗后优于A组(P<0.05),肺动脉压、FEV1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肺动脉压及FEV1%pre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5).治疗后,B、C组血液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B、C组PaO2、PaCO2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且C组优于B组(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长期家庭氧疗,能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肺通气功能等;而HFNC比单纯使用低流量给氧具有更大的优势.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家庭氧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呼吸衰竭

    可调式负压引流联合臭氧水治疗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研究

    谢小红黄斌许科铭邓玉铭...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工作不同模式和压力的间断负压引流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与促进感染性创面抗炎修复的临床相关性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临床感染性创面患者150例,经过清创手术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例.A组为长间断低负压引流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组,B组为长间断中负压引流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组,C组为短间断低负压引流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组,D组为短间断中负压引流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组,E组为对照组.观察5组患者治疗10 d后全身炎性指标、疼痛评分及创面的局部情况.结果 治疗10 d后,E组平均愈合率(30.1±6.2)%,感染率为23.3%;A组平均愈合率(46.3±11.2)%,感染率为13.3%;B组平均愈合率(40.7±8.7)%,感染率为10.0%;C组平均愈合率(50.5±12.3)%,感染率0%;D组平均愈合率(48.9±9.6)%,感染率0%.C组短间断低负压引流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组创面愈合率最高,感染率最低,E组愈合率最低、感染率最高;疼痛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E组、B组、D组、A组和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5组患者血浆白细胞计数、CRP(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调式负压引流联合臭氧水可降低感染性创面患者的炎性指标,控制感染,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感染性创面愈合率,且短间断低负压引流联合臭氧水治疗效果更好.

    可调式负压引流臭氧水感染性创面

    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孙丽贺梦菲赵维纳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多模态磁共振分析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区的血流量及代谢改变,阐明失语症的机制,为临床失语症的治疗、预后及康复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后失语患者,按《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判断所有失语患者类型,共纳入35例脑梗死后失语患者,其中感觉性(Wernicke)失语15例,运动性(Broca)失语20例.对累及的病变区进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及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分别测定病变区域及对侧镜像区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以及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和乳酸(Lactate,Lac),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其中感染性失语患者较对侧镜像区在rCBF明显减少;MTT、TTP较对侧镜像区明显延长,NAA及Cho较对侧降低,出现Lac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性失语较对侧镜像区在rCBF、rCBF明显减少,MTT、TTP明显延长,NAA及Cho较对侧降低,出现Lac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区呈现低灌注、低代谢状态,提示其可能为失语症发病机制.

    脑梗死失语磁共振灌注加权磁共振波普分析

    引导式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应用于新生儿PICC置管中的效果观察

    李莉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引导式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2例PICC置管新生儿,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PICC置管,研究组采取引导式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进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定位效果,包括一次性到位率、置管时间、穿刺处出血量.结果 研究组导管尖端一次性到位率(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8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置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穿刺处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采用引导式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可提高定位效果,保障新生儿置管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新生儿PICC置管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应用效果

    阿奇霉素联合头孢类药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感染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姜佳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头孢类药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感染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12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1)和研究组(n=62).对照组予以头孢类药物治疗,研究组予以阿奇霉素联合头孢类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6%,高于对照组的80.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第1秒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EV1/EVC)、最大呼气流量(PEF)等肺功能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头孢类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抗感染,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加快患者康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感染治疗阿奇霉素头孢类药物

    超声引导药物注入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脊柱后凸畸形的影响

    贾慧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药物注入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脊柱后凸畸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脊柱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药物注入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脊柱后凸畸形改善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脊柱后凸畸形改善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脊柱结核患者进行超声引导药物透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脊柱后凸畸形状况,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脊柱结核超声引导药物注入治疗生活质量临床疗效脊柱后凸畸形改善度

    CO2激光联合薏苡仁汤治疗复发性扁平疣的疗效

    马硕张健安立辉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CO2激光联合薏苡仁汤治疗复发性扁平疣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复发性扁平疣患者,根据电脑随机盲选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CO2激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薏苡仁汤.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皮损、瘙痒、疼痛、红肿积分及疣体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O2激光联合薏苡仁汤可有效改善复发性扁平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复发性扁平疣薏苡仁汤CO2激光临床症状

    体检人群中体重指数与血压、血脂、血糖及血尿酸的相关性分析

    程臻胡瑜刘雨濛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中体重指数与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之间的关系,为我市市民健康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接受体检的7004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检测体重指数、血压,对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及血糖和尿酸进行检测,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体重指数与其他体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接受体检的人群中,平均BMI(26.42±3.54)kg/m2,其中男(26.36±2.76)kg/m2,女(26.49±2.85)kg/m2.受试者中无消瘦者,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1.29%和23.80%;超重和肥胖患者的BP、血脂、FPG及SUA异常率均高于BMI正常人群;超重率、肥胖率、血脂和血尿酸异常率在45~59岁达到峰值.此外,控制年龄因素的偏相关分析显示,BMI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与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尿酸呈正相关(P<0.01).结论 超重和肥胖与血压、血脂、血糖和血尿酸的异常密切相关,本市市民的超重率、肥胖率偏高,应加强体质量控制,降低由此引发的健康危险因素.

    体重指数高尿酸血症高血脂症高血压高血糖

    结肠途径经内镜肠道植管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菌移植和肠道给药的效果

    李振东张雪何帅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结肠途径经内镜肠道植管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菌移植和肠道给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行结肠途径经内镜肠道置管术进行粪菌移植与肠道给药,分析所有患者的置管情况、不良事件、满意度、影响因素.结果 200例患者中,治疗成功率为100.00%;操作时间5.3~13.8 min,平均(9.74±2.36)min.经内镜肠道植管固定部位:末端回肠固定者2例(1.00%),固定于回盲部者168例(84.00%),固定于横结肠下者17例(8.50%),固定于左半结肠者8例(4.00%),固定于降结肠者5例(2.50%).小组织夹使用者64例(32.00%),大组织夹使用者130例(65.00%);均未使用者6例(3.00%).组织夹数量为3~4个,平均(3.36±0.28)个.结肠途径经内镜肠道置管术的使用情况粪菌移植治疗者193例(96.50%),同时实施结肠给药治疗者169例(84.50%);结肠灌汤给药治疗者7例(3.50%).结论 结肠途径经内镜肠道植管术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给药治疗与粪菌移植,安全性较高,应用效果显著.

    结肠途径经内镜肠道植管术溃疡性结肠炎粪菌移植肠道给药

    复合辅酶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

    王楠谢友东宋宝君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复合辅酶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联合复合辅酶注射液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IL-7水平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HBV-DNA载量、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ALT复常率、病毒学应答率、部分病毒学应答率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CLDQ评分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结论 利用复合辅酶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提升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复合辅酶注射液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