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患者危重分级处理在急诊CT检查中的实践

    艾峥胡宝民赵军邢博凯...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依据患者危重分级决定急诊CT检查优先顺序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10日起连续两周在本院急诊CT接受检查的患者.首周收集患者427例,设为对照组,以急诊FLAETS患者危急程度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价,按患者到检先后顺序进行检查.第二周收集患者461例,设为实验组,以FLAETS分级标准为依据,按危重级别接受检查.具体分级如下:1级(濒危、危重),对应FLAETSⅠ、Ⅱ级患者,立刻接受检查;2级(急症),对应FLAETSⅢ级患者,完成1级患者检查后,优于3级患者检查;3级(非急症),对应FLAETSⅣ、Ⅴ级患者,在完成1、2级患者检查后,按到检顺序就诊.检查前,患者均被告知相应的接受检查顺序依据,检查后进行就诊满意度调查,按1~5分打分,1分为十分不满意,3分为合格,5分为十分满意.结果 实验组有1~3级患者分别为92例,323例和46例.对照组有1~3级患者分别为85例,289例和53例.两组患者危重程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1~3级患者平均候诊时间分别为2.54 min,16.57 min和29.35 min.对照组1~3级患者平均候诊时间分别为13.91 min,16.98 min和18.02 min.实验组较对照组,1级患者候诊时间明显缩短,2级患者候诊时间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级患者候诊时间明显加长.就诊满意度调查,实验组各级患者打分均高于对照组,1、2级患者满意度均达优秀(>4分),3级患者满意度也合格(≥3分).对照组1级患者满意度不合格(<3分).结论 传统不分诊的检查方式操作简单,但明显延长了危重患者就诊时间,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及治疗延误,增加患者风险,给患者的就诊体验也最差.实行按危重级别分诊检查后,可优化急诊CT检查资源,明显加快危重患者就诊,而对于非急症患者,在提前告知分诊就诊原则后,也能得到患者理解,整体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最终达到合理化分配,人尽其力,物尽其用的服务理念,满足医患双方需求,可在临床方面运用.

    急诊分诊检查流程急诊放射检查CT

    黄栀子局部外敷治疗碘海醇药物外渗的临床应用

    叶新英吴莲香邓作梅刘华之...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黄栀子局部外敷治疗碘海醇药物外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住院做增强CT泵入碘海醇药物外渗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与研究组(n=20)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50%硫酸镁局部外敷;研究组患者给予黄栀子+面粉+75%乙醇局部外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效果时间以及患者接受程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时间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接受程度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药物外渗致肢体肿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黄栀子局部外敷治疗碘海醇药物外渗,能快速消肿和止痛,迅速降温,治疗简单,护理方便.

    黄栀子局部外敷碘海醇外渗治疗

    三种检查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及诊断效能研究

    潘祥梅王英华骆文香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TCT、DNA及涂片3种检查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及诊断效能.方法 将到本院进行宫颈癌检查的150例妇女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先后进行传统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准,比较3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DNA法筛查宫颈癌的检出率、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均比TCT法及涂片法高,除DNA与TCT的特异性外,其他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TCT法及涂片法,使用DNA法检测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更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TCTDNA涂片宫颈癌诊断效果

    鼻咽癌肿瘤微环境中IL-6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及意义

    吴美华陆伟潘梅艳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鼻咽癌肿瘤微环境(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microenvironment)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7例鼻咽癌组织和20例鼻咽慢性炎中IL-6、Vimentin、E-cadherin的表达,使用SPSS 22.0分析IL-6与Vimentin、E-cadherin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①鼻咽癌组织中IL-6、Vimentin、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9%、24.6%、70.2%,IL-6、Vimentin表达高于慢性炎,E-cadherin表达低于慢性炎.②鼻咽癌中IL-6的表达与E-cadherin负相关,与Vimentin正相关.③IL-6的表达与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正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鼻咽癌肿瘤微环境中,IL-6高表达,参与上皮-间质转化,促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转移.IL-6表达者发生远处转移的概率更高,临床分期越高,提示患者预后差,可能是反映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有重要的预后意义.

    鼻咽癌肿瘤微环境IL-6上皮-间质转化意义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黄晓黄瑶张耀文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凝血指标对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形成的影响.方法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微血管病变组(n=50)及无微血管病变组(n=50),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对比3组间同型半胱氨酸(Hcy)及PT、APTT、TT、FIB、D-Di-mer的差异,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微血管病变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T2DM有微血管病变组Hcy、FIB、D-Dimer水平显著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T2DM有微血管病变组凝血指标PT、TT、APTT显著低于无微血管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Hcy与PT、APTT、TT、D-Dimer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与FIB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经回归分析发现Hcy是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存在严重的凝血与纤溶功能异常,高Hcy水平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提示可以通过早发现、早治疗高Hcy血症及纤溶异常达到预防微血管病变形成的目的.

    2型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凝血功能微血管病变

    针灸中药加康复治疗并用在中风后遗症中的疗效观察分析

    余运影吴炳煌赖靖慧卢敏敏...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针灸中药加康复治疗并用在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实施治疗的92例患者为例,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康复疗法,观察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灸和中医汤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中,对患者实施针灸中药加康复治疗,有助于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独立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针灸中药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

    铜离子微创技术在痔手术中的应用

    李丹王万民徐诚郝敏...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内痔铜离子电化学疗法联合外痔切除、传统外剥内扎手术对混合痔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研究组行铜离子电化学疗法联合外痔切除手术,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记录两组治疗情况、治疗效果、术后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照组混合痔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均为100.00%;研究组混合痔患者术后24 hVAS法评分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外痔切除联合铜离子电化学疗法治疗混合痔有效性、安全性均较优,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铜离子电化学疗法临床应用价值

    外固定支架术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孟猛秦强巩思政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术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尺偏角、掌倾角,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尺偏角明显低于对照组,掌倾角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6.88%(31/32)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2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固定支架术可显著缩短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尺偏角、掌倾角及腕关节活动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外固定支架术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腕关节功能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探析

    刘春雨栾岚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均为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进行研究,根据抽签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CAG方案进行治疗,而观察组联合使用地西他滨进行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估,并且观察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治疗结束一年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两组存活与死亡情况.结果 两组经不同方案治疗后,观察组联合治疗的疗效较对照组优越(95.56%>75.56%),并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出现例数较对照组少(8.89%<26.67%),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结束一年后,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中,应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疗效与安全性,故值得加大推广力度.

    地西他滨CAG方案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间接免疫荧光方法研究EB病毒感染类型与免疫功能关系

    林建生赖辉添黄安清庄煌煌...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研究EBV感染类型与免疫功能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泉州市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怀疑EB病毒感染的住院患儿166例,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联合检测EB病毒四种抗体及CA-IgG亲和力;同时检测患儿免疫功能:外周血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B、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和T细胞亚群CD4+T、CD8+T;外周血体液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和补体C3、C4.结果 急性感染组EBV衣壳抗原CA-IgM阳性率只有9.75%,早期抗原抗体EA-IgG阳性率比较高(36.58%).急性感染组B淋巴细胞、CD4+T%、CD4+T/CD8+T这三个指标比无感染组低(P值为0.025,0.003,0.01).急性感染组CD8+T%值比无感染组高(P=0.005).既往感染组IgG和IgA比复发感染和无感染组高(P<0.05).结论 分析不同感染类型免疫功能的差异,有助于临床诊治.

    间接免疫荧光EB病毒感染类型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