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胎盘生长因子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冯程程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预后情况,并根据其结果分为预后不良组(n=24)和预后良好组(n=5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患者入院时血清GST、PLGF水平,分析血清GST、PLGF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GST、PLGF水平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价值。结果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预后良好56例(70。00%),预后不良24例(30。00%)。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时收缩压(SBP)、入院时舒张压(DBP)、入院时脑梗死面积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后不良组血清GST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而PLGF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血清GST水平降低、PLGF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GST、PLGF水平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AUC值为0。815、0。833,评估价值均较好。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GST水平降低、血清PLGF水平升高会增加其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且血清GST、PLGF水平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价值较好,故检测血清GST、PLGF水平并及时实施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脑梗死血清谷胱甘肽-S-转移酶胎盘生长因子预后价值

    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延迟救治的影响因素分析

    姜辉杨柳谢志惠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救治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6月于本院就诊的18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调查,并设计临床资料填写表,详细记录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信息,分析院前延迟时间分布及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延迟就诊的相关因素。结果 18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共17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缺血性卒中111例,出血性卒中59例。院前延迟时间为10。5(2。2,13。9)h;发病<3 h到达医院的患者45例,占比26。5%;发病后3~<6 h到达医院的患者30例,占比17。6%;发病后6~<24 h到达医院的患者20例,占比11。7%;发病后24~<48 h到达医院的患者29例,占比17。1%;发病后48~<72 h到达医院的患者13例,占比7。6%;发病后≥72 h到达医院的患者33例,占比19。4%。发病<6 h就诊的75例患者纳入早期就诊组,发病≥6 h就诊的95例患者纳入延迟就诊组。186例患者根据转运方式分为120急救转运组(n=39)和非120急救转运组(n=13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独居、NIHSS≤4分、非120急救转运、非直接入院、无房颤史、有脑卒中病史、缺血性卒中、无卒中相关知识是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延迟就诊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120急救转运组决定性延迟时间、院前延迟时间均短于非120急救转运组(P<0。05)。120急救转运组NIHSS≤4分、与家属居住、有卒中相关知识、心房颤动、有脑卒中病史、出血性卒中、有意识障碍占比均高于非120急救转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独居、NIHSS≤4分、非120急救转运、非直接入院等是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就诊延迟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卒中快速识别系统,选择正确、有效的急救转运方式,能显著缩短院前延迟就诊时间,为及时救治患者争取更多时间,使患者获得最大的临床效益。

    急性脑卒中院前救治延迟因素

    Cariostat龋易感检测预测学龄前儿童新发龋病风险的价值

    吴小利刘敏李仕超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ariostat龋易感检测预测学龄前儿童新发龋病风险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妇幼保健院行口腔检查的1480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儿童均行Cariostat龋易感检测,并根据龋态值分为龋态值低风险组(n=622)、龋态值中风险组(n=330)、龋态值高风险组(n=528)。统计1480名儿童2020年患龋率,比较不同性别儿童2020年患龋情况[患龋率及龋坏牙数(dt)、因龋缺失牙数(mt)、因龋充填牙数(ft)、龋失补牙数(dmft)]、不同龋态值组2020年患龋情况、不同龋态值组2020年新发患龋率及新增dmft,分析Cariostat龋易感检测预测学龄前儿童新发龋病风险的价值及一致性。结果 1480名受检儿童中,检出龋病1012名,患龋率为68。4%;不同性别儿童患龋率及dt、mt、ft、dmf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龋态值高风险组患龋率、dt、ft、dmft均高于龋态值中、低风险组,且龋态值中风险组高于龋态值低风险组(P<0。05)。龋态值高风险组新发患龋率及新增dmft均高于龋态值中、低风险组,且龋态值中风险组高于龋态值低风险组(P<0。05)。Cariostat龋易感检测预测新发龋病风险的灵敏度为74。2%,特异度为84。6%,准确率为80。5%,Kappa值为0。590。结论 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生率较高,采用Cariostat龋易感检测技术预测学龄前儿童新发龋病风险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龋病学龄前儿童Cariostat龋易感检测龋态值

    槐杞黄颗粒对气阴两虚证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赵明郝珉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槐杞黄颗粒对气阴两虚证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和枣庄市立医院儿科收治的100例气阴两虚证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槐杞黄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症状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CD3+、CD4+和CD4+/CD8+均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外周血CD3+、CD4+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热、肺部啰音、咳嗽等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槐杞黄颗粒治疗气阴两虚证支原体肺炎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槐杞黄颗粒气阴两虚支原体肺炎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

    血清甲胎蛋白和胆碱酯酶水平与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熊京霞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甲胎蛋白(AFP)、胆碱酯酶(ChE)水平与肝硬化(LC)合并肝癌(HCC)患者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LC合并HCC患者作为LC合并HCC组,另选取同期60例LC失代偿期患者作为LC失代偿期组,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3组均检测血清AFP、ChE水平,并进行Child-Pugh分级评定,比较3组血清AFP、ChE水平及LC合并HCC组不同Child-Pugh分级血清AFP、ChE水平,分析血清AFP、ChE水平与Child-Pugh分级相关性及血清AFP、ChE单一检测、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度。结果 LC合并HCC组血清AFP水平高于LC失代偿期组、健康组,且LC失代偿期组高于健康组(P<0。05);LC合并HCC组血清ChE水平低于LC失代偿期组、健康组,且LC失代偿期组低于健康组(P<0。05)。LC合并HCC组Child-Pugh分级:A级30例,B级18例,C级12例;随着Child-Pugh分级升高,血清AFP水平升高,血清ChE水平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AFP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血清ChE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P<0。05)。血清AFP与ChE联合检测诊断LC合并HCC准确度为91。67%,高于AFP单一检测的76。67%和ChE单一检测的61。67%(P<0。05)。结论 LC合并HCC患者血清AFP、ChE水平会发生明显异常,且与Child-Pugh分级相关,能反映病情程度,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性,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订。

    甲胎蛋白胆碱酯酶肝硬化肝癌Child-Pugh分级相关性

    血必净联合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杨俊明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必净联合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利奈唑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咳嗽症状改善时间、通气情况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OI)]、感染指标[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观察组咳嗽症状改善时间、通气情况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00%)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细菌清除率(100。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aCO2、PaO2、SaO2、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PaCO2低于治疗前,PaO2、SaO2、OI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aCO2低于对照组,PaO2、SaO2、O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CT、IL-6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PCT、IL-6和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奈唑胺联合血必净治疗重症肺炎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部炎症反应及血气指标,提高细菌清除率和临床疗效,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血必净利奈唑胺重症肺炎患者细菌清除率血气指标

    美金刚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老年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钟凤元王璐赖慧国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美金刚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老年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88例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单一使用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美金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氧化应激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ADL、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P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丙二醛(MDA)、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对照组为9。0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单独使用多奈哌齐比较,美金刚联合多奈哌齐临床疗效更佳,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自主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及认知功能,还可改善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安全可靠。

    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症美金刚多奈哌齐氧化应激血管内皮功能

    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对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病情改善效果的影响

    罗辉潘鑫张鹏代志远...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对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病情改善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84例的脑卒中后癫痫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癫痫发作次数少于治疗前,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短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癫痫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SE、TNF-α、IL-2及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发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脑卒中后癫痫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癫痫发作频率,缩短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改善炎症反应及预后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发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左乙拉西坦脑卒中癫痫辅助治疗改善效果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王君一陆振华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100例拟诊为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最新版精神障碍指南分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n=74)和非脑器质性精神障碍(n=26),分析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病因及临床特征。结果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病因以脑梗死为主,共61例,占82。43%。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年龄[(62。56±10。56)岁]大于非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56。76±14。7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无明显的人格改变(OR=3。570,95%CI:1。432~8。904,P=0。006)。结论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年龄较大,多为老年患者,与非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相比,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人格改变较少。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临床特征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路颖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一东北国际医院收治的9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病理组织切片活检,并刮取患者癌旁正常组织行相同活检,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的PD-1/PD-L1水平。比较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的PD-1、PD-L1表达阳性率,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L1表达阳性率与肿瘤T分期的关系及PD-1表达水平与无进展生存期(FPS)的关系。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临界值5。0%、临界值10。0%的PD-1、PD-L1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表达与肿瘤T分期有关(P<0。05)。PD-1表达阳性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短于PD-1表达阴性患者(P<0。05)。结论 PD-1/PD-L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均存在高表达,PD-L1表达与肿瘤T分期有关,可反映疾病严重程度,而PD-1表达可影响患者预后,减少患者无进展生存期。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