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罗丽霞萧燕萍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于本院行上肢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0。3%罗哌卡因皮下注射,观察组予以0。5%罗哌卡因皮下注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和麻醉前后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收缩压(SBP)水平及麻醉时间指标、痛觉阻滞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观察组SBP水平低于对照组,CTnⅠ、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痛觉总阻滞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0。3%罗哌卡因相比,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0。5%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更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罗哌卡因超声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数控压力充气泵在预防截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胡思彦程凌袁娟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数控压力充气泵在预防截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76例截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方案,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数控压力充气泵,比较两组治疗20 d后DVT发生情况、治疗前及治疗20 d后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计数、凝血综合指数(CI)及下肢肿胀程度。结果 治疗20 d后,实验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d后,两组APTT、PT及T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d后,两组PLT计数及CI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双下肢腿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20 d后,实验组左腿膝上10 cm、左腿膝下15 cm、右腿膝上10 cm及右腿膝下15 cm腿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数控压力充气泵可有效预防截瘫患者DVT的发生,改善凝血功能,缓解下肢肿胀情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数控压力充气泵截瘫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价值

    2006至2017年丽江市1346例人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赵永丽和秀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06至2017年丽江市人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报告发病率及1346例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HIV/AIDS的传播和流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丽江市2006至2017年AIDS网络直报资料,经查重、核实、筛选,对丽江市报告的HIV/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6至2017年丽江市共报告HIV/AIDS 1346例,年均报告11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9。34/10万,其中2017年报告HIV/AIDS 213例,报告发病率最高达17。36/10万,2006年报告HIV/AIDS 13例,报告发病率最低为1。13/10万,丽江市2006至2017年HIV/AIDS报告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且HIV/AIDS报告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 91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6。35/10万,AIDS 19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37/10万。1346例HIV/AIDS中男884例,女462例,男女比为1。91:1;平均年龄(37。25±13。63)岁,以30~45岁最多,占41。16%;职业中农民最多,为884例,占65。68%;而学生最少为29例,占2。15%,其中18~25岁21例,占72。41%。民族中汉族最多,为629例,占46。73%;感染途径中是异性传播最多,为1017例,占75。56%;HIV/AIDS地区分布:年均报告发病率从高到低为古城区、宁蒗县、玉龙县、华坪县、永胜县,分别为16。51/10万、10。75/10万、8。10/10万、7。59/10万、7。05/10万。结论 2006至2017年丽江市HIV/AIDS报告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传播方式以性传播为主,在做好AIDS综合防制时,需加大HIV监测检测力度和检测服务宣传,加强性传播途径防控力度。

    流行病学特征艾滋病人免疫缺陷病毒

    2例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刘爱凤王志敢罗海军朱德茂...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 分析2019年4—9月长沙市中心医院诊治的2例肺LELC临床病理特征,复阅全部苏木精-伊红(HE)切片及免疫组化切片,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肺LELC镜下形态表现类似,低倍镜下肿瘤边界较清晰,呈推挤样及浸润性生长。高倍下肿瘤细胞体积大,胞界不清,细胞质丰富、淡染,胞核呈空泡状,核仁明显。患者2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实性成片,排列紧密,淋巴细胞稀少,表现出非经典病理形态。免疫标记表达一致,肿瘤细胞细胞角蛋白(CK)、P40、P63、细胞角蛋白5(CK5)表达均为阳性,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新天冬氨酸蛋白酶A(Napsin A)、CD56、嗜铬素A(CgA)、突触素(Syn)表达均为阴性。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均阳性。结论 肺LELC相对罕见,病理医师需仔细观察其形态学特征,注意鉴别诊断,合理应用免疫标记,并完善EBER检测,可获得正确诊断。

    肺癌淋巴上皮瘤样癌EB病毒编码的小RNA

    双肾体积比值在小儿先天性肾积水术后评价的意义

    曾宸吴素青陈艳红翁育娟...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双肾体积比值:一种新的在小儿先天性肾积水术后评价指标的意义。方法 结合超声影像的客观表现,针对小儿肾积水术后,提出双肾体积比值的概念及其判断手术效果、评估预后价值,并结合1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患儿术后病情变化验证双肾体积比值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结果 患儿于2020年3月24日行腹腔镜下右侧肾盂成形肾盂输尿管再吻合术+输尿管成形术,1月后行右侧输尿管支架取出术。第二次手术术后超声检查提示肾积水持续增加,术后1周复查积水稳定,出院后密切随访彩超。结果 提示,术后双肾体积比值大小与预后及术后病情变化相关,比值越趋近于1,肾积水预后越佳,术后情况改善越佳,比值越远离1;肾积水预后情况越差,术后改善情况越不理想。结论 双肾体积比值是一种可靠的用于预后评估指标,可避免患儿接受过多CT及核素检查,避免不必要的造瘘及重复插拔双J管,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双肾体积比值小儿肾积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肾输尿管移行部狭窄

    30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后确诊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治特点分析

    林伟方建禅李魁张劲帆...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30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后确诊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经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后证实为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理结果和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理类型、乳腺癌发生部位、年龄分布及临床特征、手术方式、病理分期;乳腺恶性肿瘤直径与切缘关系及预后。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1986例患者中,乳腺恶性肿瘤30例,占比1。51%;平均肿瘤直径(13。2±1。3)mm。病理类型:导管原位癌9例(30。00%)、小叶原位癌2例(6。67%)、浸润性导管癌19例(63。33%)。乳腺癌发生部位:肿瘤位于外上象限16例(53。33%),外下象限6例(20。00%)、内下象限3例(10。00%)和内上象限5例(16。67%)。30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中,<35岁仅1例,占比0。15%;35~45岁11例,占比1。49%,>45岁18例,占比2。99%。彩超分级:BI-RADS分级中,4a类恶性肿瘤最高,占比73。33%。二次手术方式:导管原位癌中,保乳手术率为33。33%,非保乳手术率为55。56%;小叶原位癌中,保乳手术率为100。00%;浸润性导管癌中,保乳手术率为31。58%,非保乳手术率为68。42%。术后病理分期:0期和I期恶性肿瘤占比最高(86。67%)。二次手术检出残腔阳性率为30。00%。中位随访15个月,仅1例(3。33%)浸润性导管癌在同侧胸壁复发。结论 年龄>45岁、彩超为4a类、肿物为多发多象限分布时,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需谨慎。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后恶性肿瘤病灶残腔阳性率较高,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保乳手术率,不建议其作为乳腺恶性肿瘤的常规治疗手段,推荐其仍作为乳腺癌的活检手段之一。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乳腺恶性肿瘤诊治分析

    miR-34a和miR-145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与HPV16感染的相关性

    喻金梅李霞邹美燕安云婷...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R-145和miR-34a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HPV16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经宫颈活检病理学确诊的41例宫颈癌患者为A组,42例癌前病变患者为B组,4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为C组。3组均行miR-145、miR-34a及HPV16感染检测,比较3组宫颈组织中miR-34a和miR-145的表达水平及HPV16感染阳性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3组宫颈组织中miR-34a和miR-145的表达与HPV16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A组宫颈组织中miR-34a和miR-145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B组和C组,B组宫颈组织中miR-34a和miR-145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A组HPV16感染阳性率显著低于B组、C组,B组HPV16感染阳性率显著低于C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组织中miR-34a和miR-145的表达与HPV16感染呈高度负相关(P<0。05),同时,宫颈癌组织中相关性更高,慢性宫颈炎患者组织中上述表达与HPV16感染无相关性。结论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miR-145、miR-34a呈低表达,与HPV16感染显著相关,miR-145、miR-34a表达水平越低,患者HPV16感染风险越高,未来可将miR-145和miR-34a动态监测结果作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早期筛查与诊断的重要标志物。

    宫颈癌癌前病变miR-145miR-34aHPV16

    抗菌药物联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

    陈艳雪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联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2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抑酸联合铋剂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指数(GLQI)评分、临床症状积分、幽门螺杆菌清除率、胃肠激素指标[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自觉症状、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情绪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临床症状积分、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GAS、CCK均水平低于对照组,MT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菌药物联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胃肠激素指标及炎症反应,提高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抗菌药物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消化性溃疡生存质量

    术毕前颈浅筋膜下喷洒罗哌卡因对甲状腺术后女性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

    林太峰金炫宇金炳植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毕前颈浅筋膜下喷洒罗哌卡因对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多模式术后镇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行全身麻醉下甲状腺手术的4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A组于术毕前颈浅筋膜下喷洒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B组于术毕前颈浅筋膜下喷洒0。5%罗哌卡因10 ml,比较两组术前(T0)、拔管时(T1)、术后1 h(T2)、术后4 h(T3)、术后8 h(T4)、术后16 h(T5)、术后24 h(T6)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与T2~T6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T1、入苏醒室时(T7)Ramsay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T1~T4时,B组SBP、DBP、HR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5~T6时,两组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4时,B组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5~T6时,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T6时,B组术后8 h追加镇痛药物发生率为10。0%,低于A组的35。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时,B组Ramsay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7时,两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0。0%,低于A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毕前给予甲状腺手术患者颈浅筋膜下喷洒0。5%罗哌卡因术后早期镇痛镇静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生命体征,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罗哌卡因颈浅筋膜甲状腺手术术后镇痛

    伤骨再生汤联合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疗效

    江一帆黄声群林德健江建灿...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伤骨再生汤联合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法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88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伤骨再生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Rasmussen放射学评分、Rasmusse膝关节功能评分、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asmussen放射学评分、Rasmusse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CTX、PI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5、IL-6、IL-10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伤骨再生汤联合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伤骨再生汤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手术胫骨平台双髁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