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姑息性引流术对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王玮陈熙罗丹李启祥...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姑息性引流术对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240例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组,每组120例。对照组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ERCP组行ERCP支架植入胆道引流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减黄程度、免疫功能、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结果 术后,ERCP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汁酸(TBA)水平、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脂多糖(LPS)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且ERCP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CP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PTCD,ERCP支架植入胆道引流术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疗效更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远期生存率。

    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

    张峰王清龙崔博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HL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16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PCNL联合HLL治疗)和对照组(单纯PCNL治疗),每组58例。比较两组治疗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肾损伤因子[血肌酐(SCr)、血尿酸(SUA)、胱抑素C(Cys-C)]水平、结石清除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SCr、Cys-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结石清除率为98。28%,高于对照组的82。76%(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5%,低于对照组的18。97%(P<0。05)。结论 PCNL联合HL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效果确切,结石清除率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对肾脏干扰小、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复杂性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疗效安全性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轻比重腰麻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刘小鸣陈芳荣邹雨华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轻比重腰麻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82例老年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轻比重腰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40),将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轻比重腰麻的患者作为联合组(n=42),比较两组麻醉后患肢制动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RVAS)评分、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PVAS)评分、警觉/镇静评分(OAA/S)、麻醉效果、术后并发症及不同时点不同状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麻醉后,联合组RVAS、PVAS及OA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感觉阻滞见效时间、感觉阻滞成功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运动阻滞成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2h(T1)、4h(T2)、8 h(T3)、24h(T4),联合组静息状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T2、T3、T4,联合组运动状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轻比重腰麻镇痛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超声髂筋膜阻滞髋骨骨折疼痛评分轻比重腰麻老年患者

    胸腰椎骨折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治疗的围术期应激反应及其与术后康复的关系

    黄诗铭陈东风占鹏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治疗的围术期应激反应及其与术后康复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钉棒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组给予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围术期炎症应激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肌酸激酶(CK)]、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伤椎椎体高度比、Cobb角及手术优良率,分析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指标与胸腰椎骨折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治疗手术康复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IL-1p、IL-6、IL-10、CRP、TNF-α、MCP-1、HMGB-1、CK水平均高于术前,且术后1 d均显著升高,术后3 d及术后1周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围术期各炎症应激反应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及术后3、6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0。00%(36/40),略高于对照组的82。50%(33/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围术期应激反应与术后康复效果呈负相关(P<0。05)。结论 胸腰椎骨折围术期应激反应与康复效果呈负相关,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治疗创伤小,可降低术后炎症应激反应,有效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增强康复效果。

    胸腰椎骨折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围术期应激反应术后康复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奥拉西坦对脑梗死患者缺血区域脑血流量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刘鸣银欧阳纯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奥拉西坦对脑梗死患者缺血区域脑血流量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摸球法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甲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乙组给予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缺血区域脑血流量、认知功能障碍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1周、1个月,乙组缺血区域脑血流量均大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Barthel评分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高于甲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缺血区域脑血流量,减轻认知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认知功能障碍脑血流量脑梗死奥拉西坦丁苯酞软胶囊

    动态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联合血清甲胎蛋白水平诊断小肝癌的准确性分析

    马来福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诊断小肝癌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治疗的317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增强CT、DSA检查及血清AFP水平检测,比较3种检测方法准确率,并比较动态增强CT联合血清AFP水平检测及DSA联合血清AFP水平的准确率。结果 动态增强CT对确诊患者及疑似患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03%、66。67%,DSA对确诊患者及疑似患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97%、74。31%,血清AFP检测对确诊患者及疑似患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9。19%、65。97%,且DSA联合AFP对确诊患者及疑似患者诊断准确率分别93。06%、87。50%,显著高于动态增强CT联合AFP的90。17%、85。42%(P<0。05)。结论 采用DSA联合血清AFP水平检测诊断小肝癌准确率较高,有助于临床及时有效治疗小肝癌患者,对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动态增强CT数字剪影血管造影血清甲胎蛋白诊断准确性小肝癌

    腹膜后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

    车政达刁海曹志强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膜后穿刺置管引流术(PR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酶样蛋白A(SA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7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抽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APD)治疗,观察组采用PRCD治疗,比较两组血清CRP、PCT、SAA水平及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RP、PCT、SA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引流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R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生化指标水平和临床症状,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膜后穿刺置管引流术生化指标恢复情况并发症

    育龄期女性HPV感染筛查和疫苗接种认知调查及干预建议

    姜娜张倩周晓艳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查育龄期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调查其对疫苗接种认识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建议。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本区定点医疗机构接受HPV感染筛查的128例育龄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筛查其HPV感染情况,并调查其疫苗接种认识情况,对引发女性高危型HPV感染因素及影响女性HPV疫苗接种认知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记录筛查咨询前后无HPV感染女性意愿接种情况。结果 128例女性中HPV阳性检出率为19。53%(25/128),其中低危型HPV感染10例(7。81%),高危型HPV感染10例(7。81%),高/低危型混合感染5例(3。91%)。认知不良、认知良好分别为86例(67。19%)、42例(32。81%)。引发高危型HPV感染的因素为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性生活频率每周>3次及服用避孕药。影响女性HPV疫苗接种认知的因素为受教育年限<9年及家庭收入每年<1 000元。103例无HPV感染女性中,接受筛查咨询前,有接种意愿并接种HPV疫苗的女性有30例(29。13%);接受筛查咨询后,有接种意愿并接种HPV疫苗的女性有75例(72。82%),筛查咨询后女性HPV疫苗接种率高于筛查咨询前(P<0。05)。结论 育龄期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率高,且女性对HPV疫苗接种的认知程度不高,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有助于提高育龄期女性HPV疫苗接种率。

    育龄期女性HPV感染筛查HPV疫苗接种认知调查

    双腔水囊促宫颈成熟及对足月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董爱梅程莉詹其怡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双腔水囊促宫颈成熟及对足月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建档并分娩的120名足月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双腔水囊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点滴缩宫素,双腔水囊组给予双腔水囊引产,比较两组宫颈Bishop评分、临产开始时间、总产程、阴道分娩率、加用缩宫素率、软产道裂伤率、不良反应、羊水污染情况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双腔水囊组引产后宫颈Bishop评分[(6。95±1。41)分]与对照组的[(6。91±1。3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整体临产开始时间、总产程、分娩时加用缩宫素率、软产道裂伤率、羊水Ⅱ~Ⅲ度污染率及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腔水囊组阴道分娩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腔水囊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腔水囊引产应用于足月妊娠可提高阴道分娩率,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且不会引起宫缩过频,但需注意宫颈出血的发生。

    双腔水囊引产足月妊娠阴道分娩妊娠结局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汪林丽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产科收治的111例产前检查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妊娠糖尿病(GDM)者作为观察组(n=49),正常妊娠者作为对照组(n=62)。两组同时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脂等指标,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FGF-23水平,分析血清FGF-23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年龄、孕龄、餐后1 hC肽(1 hC-P)、餐后2hC肽(2hC-P)、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体重指数、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1h血糖(1h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HbA1c、空腹C肽(FC-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FGF-2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FGF-23与年龄及HbA1c呈正相关(P<0。05)。校正年龄后,血清FGF-23与HbA1c仍呈正相关(P<0。05),进一步行亚组分析发现,观察组血清FGF-23与HbA1c、年龄呈正相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FGF-23是GDM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清FGF-23水平升高可能参与GDM的发生和发展,临床上可通过加强对血清FGF-23的检测,更好地评估和治疗GDM疾病,以改善预后。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