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全瓷高嵌体修复对牙体缺损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

    姜涛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对牙体缺损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全瓷高嵌体修复,观察组使用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牙周相关指标[探诊深度(PD)、牙龈探诊后出血指数(BOP)、菌斑指数(PLI)和临床附着水平(CAL)],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实验室指标[瘦素(LE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及治疗后Kay牙齿美学分级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D、BOP和PL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AL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LEP、TNF-α、CRP和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观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与对照组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治疗牙体缺损患者,可增强治疗效果,降低牙龈出血和菌斑水平,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计算机辅助与制作全瓷高嵌体修复牙体缺损牙周组织美观

    不同抗凝方案连续性血液净化对ICU脓毒血症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对比

    许文鹏郭斌斌刘庭文潘洁...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不同抗凝方案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血症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行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60例ICU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无肝素抗凝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肾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8 d,两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d,两组血小板计数、PT、APTT及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 d,两组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d,两组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个月结束时,两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肝素连续血液净化改善ICU脓毒血症患者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的作用与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相似,但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更为合适抗凝方案,对于高危出血患者或活动性出血患者采用无肝素抗凝方式可更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脓毒血症凝血功能无肝素抗凝连续血液净化

    通心络胶囊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偏头痛症状改善情况及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评估

    李敏成静冯朝华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偏头痛症状改善情况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99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3例。3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A组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对照B组给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观察组给予通心络胶囊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头痛程度(VAS)评分]、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血浆黏度(PV)、全血低切黏度(WBLSV)、全血高切黏度(WBHSV)]、脑血流速度[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血管舒缩功能因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头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A组、对照B组,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A组、对照B组,VAS评分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持续时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FIB、HCT、PV、WBLSV、WBHSV均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且对照A组低于对照B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ACA、MCA、PCA均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对照A组低于对照B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血清CGRP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ET-1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A组、对照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心络胶囊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减缓脑血流速度,调节血管舒缩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通心络胶囊苯甲酸利扎曲普坦偏头痛血液流变学脑血流速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效果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蒋雁耿晖欧阳先辉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效果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进行化学疗法治疗的8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单独使用伊立替康治疗,研究组使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近远期化疗效果、化疗前后血清ABC转运蛋白超家族跨膜蛋白2(ABCG2)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FGFBP1)水平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近期化疗总有效率为5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研究组ABCG2和FGFBP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位进展期和中位生存期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期间两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伊立替康,能显著增强患者近、远期化疗效果,降低患者ABCG2和FGFBP1水平,且不增加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安全、有效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伊立替康顺铂晚期结直肠癌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对患者术后手部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

    杨家全陈坤强廖建平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对患者术后手部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84例(98指)掌指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49指)。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型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指标、手部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7。52±8。36)min,长于对照组的(28。74±6。91)min,住院时间为(4。94±1。26)d、骨折愈合时间为(5。38±1。62)周、开始功能训练时间为(7。68±3。51)d,均短于对照组的(5。82±2。05)d、(7。14±2。05)周、(16。85±4。12)d,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93。88%)高于对照组(79。59%),并发症发生率(6。12%)低于对照组(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指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钢板固定治疗效果显著,能加快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手部功能康复,可作为掌指骨骨折治疗的优选术式。

    掌指骨骨折微型钢板固定克氏针固定手部功能并发症

    单采血小板采集前后献血者外周血溶血率的变化影响评价

    郑素英陈青容傅琍琍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献血者单采血小板采集前后的外周血溶血率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于本血站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138名作为研究对象,测定采集前后的外周血中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和血糖水平,计算外周血的溶血率,同时收集献血者的性别、捐献量等资料,分析影响溶血率的因素。结果 138名献血者在采集单采血小板后的外周血溶血率高于采集前(P<0。05);不同性别和不同献血量的献血者采集后的外周血溶血率均高于采集前(P<0。05);其中男性采集后外周血溶血率低于女性,1个治疗量的采集后外周血溶血率低于2个治疗量(P<0。05)。结论 献血者单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会对血小板采集管路体系内的红细胞造成一定破坏,导致采集后的外周血溶血率会明显升高,且性别和采集的献血量均会影响外周血溶血率变化,采集时间是影响外周血溶血率的关键因素。血站在单采血小板采集中应尽量考虑到献血者的性别等因素,合理控制影响因素,降低采集后的外周血溶血率,提高采集质量。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溶血率血红蛋白捐献量血常规

    微创经皮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对比分析

    祝健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微创经皮内固定术(MIPPO)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ORIF)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HSNF)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112例老年HSN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56例。A组接受MIPPO治疗,B组接受ORIF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长),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术前、术后12 h、术后24 h创伤应激因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结果 A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失血量均明显少于B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术后1、3个月,A组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术后12 h、24 h血清Cor、ACTH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与传统ORIF治疗老年HSNF患者相比,应用MIPPO治疗更有助于优化围术期指标,改善肩关节功能,减轻手术创伤应激。

    切开复位微创经皮内固定肱骨外科颈骨折

    双能量CT血管造影"点征"联合CT平扫"岛征"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价值

    龚涛晏飞虎陈志勤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双能量CT血管造影"点征"联合CT平扫"岛征"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4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6 h内行首次基线CT+双能量CTA检查,24 h内复查CT平扫。根据两次CT平扫结果,将患者分为扩大组和无扩大组。分析两组CT平扫"岛征"及双能量CTA"点征"检出率及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价值,分析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结果 60例患者中血肿扩大38例,未扩大22例。扩大组CT平扫"岛征"及双能量CTA"点征"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未扩大组(P<0。05)。其中"岛征"和"点征"预测敏感度分别为73。68%、55。26%,特异度为68。18%、77。27%,阳性预测值为80。00%、80。77%,阴性预测值为60。00%、50。00%。扩大组患者年龄及酗酒、昏迷和服用阿司匹林者比例均明显高于未扩大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岛征"及"点征"为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T平扫"岛征"及双能量CTA"点征"可有效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急性脑血肿扩大的风险。

    双能量CTA"点征"CT平扫"岛征"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

    长托宁与阿托品对围术期内全身麻醉患者生理功能影响的比较

    郭海燕张国元谢文娟杨文芳...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围术期内长托宁与阿托品对全麻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2~4级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用药不同分为长托宁组和阿托品组,每组40例。阿托品组给予阿托品麻醉,长托宁组给予长托宁麻醉,比较两组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心率、腺体分泌量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长托宁组给药前后血氧饱和度、收缩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托品组给药前后血氧饱和度、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后20、30 min,心率均高于给药前(P<0。05);给药后30 min,长托宁组血氧饱和度、收缩压、心率均低于阿托品组(P<0。05)。给药前,两组腺体分泌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后,长托宁组腺体分泌量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后5、30 min,阿托品组腺体分泌量多于给药前,长托宁组少于阿托品组(P<0。05)。长托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低于阿托品组的32。50%(P<0。05)。结论 长托宁在围术期全身麻醉患者中的作用及效果均优于阿托品,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阿托品,对患者的生理功能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阿托品围术期全身麻醉心率长托宁生理功能腺体分泌量

    血清白细胞介素-21和血清颗粒蛋白前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的关系探讨

    杨水珍高娟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和血清颗粒蛋白前体(PGRN)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急性加重期52例(急性加重期组)、稳定期34例(稳定期组),另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IL-21、PGRN水平及肺功能指标,分析IL-21、PGRN与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关系。结果 急性加重期组和稳定期组IL-21、PGR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组IL-21、PGRN水平均高于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组、稳定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组FEV1、FVC均低于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IL-21、PGRN与FEV1、FVC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内血清IL-21、PGRN水平明显升高,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体内血清IL-21、PGRN水平高于稳定期COPD患者,IL-21、PGRN与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用力肺活量白细胞介素-21颗粒蛋白前体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