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研究

    章其鑫邹安荣肖维荃巫琪...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行经尿道气化电切术治疗后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43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后联合丝裂霉素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3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导管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并记录治疗后1年和2年的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处理,同时进行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评价,观察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2.32%和术后2年复发率6.98%均低于对照组16.67%、2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采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效果明显,且具有复发率低的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经尿道电切术吉西他滨浅表性膀胱肿瘤复发率生活质量

    尺骨茎突骨折及分型对复杂桡骨远端骨折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

    梁善校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临床上经尺骨茎突骨折的诊断及分型对复杂桡骨远端骨折术后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进行诊治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60例,分为尺骨颈骨折合并组和无合并组及尺骨茎突骨折Ⅰ型组和Ⅱ型组,待分组完成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尺骨颈骨折合并组和无合并组手术后的3个月和1年2组的X线测量结果、Gartlant-Werley评分以及治疗后的优良率比较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优良率为85%.尺骨茎突骨折Ⅰ型和Ⅱ型术后3个月的X线测量结果比较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使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的治疗效果良好,但对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情况、尺骨茎突骨折是否愈合以及对尺骨茎突骨折的分型,对手术后X线测量以及腕关节功能的改善并无明显影响,其长期效果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尺骨茎突骨折尺骨茎突骨折分型复杂桡骨远端骨折术临床疗效

    2种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效果对比研究

    薛佳木李宝双赵志忠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2种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效果.方法 收取本院70例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20日~2017年1月11日,并将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实施髓内钉进行治疗),观察组(35例患者实施附加侧板联合植骨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后住院时间(10.52±1.17)d、术后引流量(180.21±64.13)ml、术中出血量(240.15±87.50)ml、手术时间(120.15±23.14)min、优良率91.43%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2种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效果对比后,附加侧板联合植骨治疗方式具有较大优势,具有出血量少、愈合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能促进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骨折断端较快愈合.

    2种方法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非感染性骨不连效果髓内钉

    氟伐他汀对ACS患者血清IL-18、TNF-α和hs-CRP水平的影响及其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肖静蕾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对ACS患者血清IL-18、TNF-α和hs-CRP水平的影响及其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心内科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68例ACS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这些患者为氟伐他汀治疗组(n=34)和常规治疗组(n=34).另选取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34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氟伐他汀治疗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氟伐他汀治疗.结果 氟伐他汀治疗组患者的血清IL-18、TNF-α和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死亡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9%(2/34)、2.9%(1/34)、2.9%(1/34)、2.9%(1/34)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20.6%(7/34)、17.6%(6/34)、11.8%(4/34)、8.8%(3/34)(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IL-18、TNF-α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氟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ACS患者血清IL-18、TNF-α和hs-CRP水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氟伐他汀ACS血清IL-18、TNF-α和hs-CRP水平心血管事件影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的治疗效果观察及评估

    李秀宏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及评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进行治疗的胆结石患者选为本次观察对象,共选取80例.使用单双号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4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0%)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开腹手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患者的效果更为可观,值得广泛推广.

    传统开腹手术胆结石治疗效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探讨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孟阳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接收在本院患有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患儿一共有11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对患儿采取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1.53%,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3.05%,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惊厥、颅神经障碍、意识障碍以及肢体障碍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症病毒性脑炎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的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对患儿的早日康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康复护理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临床效果

    CT肺动脉成像低剂量与低对比剂用量的临床应用研究

    杨晓静张春秋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低剂量和低对比剂用量在CT肺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肺动脉成像检查方案,对比剂用量90 ml,管电压120 kVp;实验组对比剂用量35 ml,管电压80 kVp.分析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肺动脉主干CT值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92.12±67.32)HU vs(389.64±52.29)HU].两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7.65±0.02)mGy vs(4.65±0.23)mGy]和剂量长度乘积[(342.60±36.90)mGy·cm vs(146.62±14.62)mGy·c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T低剂量以及低对比剂用量,可以作为临床肺动脉栓塞患者的筛查检查方法.

    肺栓塞肺动脉CT血管成像辐射剂量对比剂图像质量

    互联网远程胎儿监护对高危妊娠的临床意义研究

    崔春明吴楠孙强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互联网远程胎心监护在高危妊娠管理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 选取高危妊娠、孕周满32周孕妇160例,其中80例作为实验组,使用互联网远程胎心监测仪进行无激惹实验(NST);随机选取同期高危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传统胎心监护仪进行NST检查.分析比较两组的胎心监护的NST监测结果、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结局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实验组胎心监护异常检出率46.25%,对照组异常检出率为2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新生儿窒息率、早产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联网远程胎儿监护可使高危妊娠孕妇在家中得到良好的胎心监测,改善围产儿预后,具有的临床应用价值.

    远程胎儿监护高危妊娠围产儿预后

    多层螺旋CT测算肝脾体积及其之间比值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储备的初步研究

    李丹刘建滨李文政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初步研究多层螺旋CT扫描测算肝脾体积及其之间比值在评估肝功能储备的价值.方法 收集肝硬化行腹部CT检查的101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肝炎后肝硬化51例,胆汁性肝硬化50例),对照组收集同期于本院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的健康体检者或者检查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50例,应用CT扫描并重建肝、脾图像,测量各组患者的肝及肝各叶的体积、脾体积,并计算之间的比值,按不同的肝功能分级对上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测量肝炎后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各项指标,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与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脾体积(Spleen volume,SV)均增大,肝脾体积比值(Liver volume/spleen volume,LV/SV)、肝右叶和肝方叶体积与脾体积比值(Right and quadrate liver lobes volume/spleen volume,RQLLV/SV)、左肝外叶体积与脾体积的比值(Left liver lobe volume/spleen volume,LLLV/SV)等指标明显变小,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体积(LV)、左肝外叶体积与肝右叶和方叶的比值(Left liver lobe volume/Right and quadrate liver lobes volume,LLLV/RQLLV)变化无规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LV、LV/SV、LLLV/SV、RQLLV/SV等指标与肝功能储备状态呈正相关;而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上述指标与肝功能储备状态无相关性.结论 MSCT测量肝体积(LV)、肝脾体积比值(LV/SV)、左肝外叶与脾脏的体积比值(LLLV/SV)、肝右叶和方叶与脾脏的体积比值(RQLLV/SV)、等指标可用于评估肝炎后肝硬化的肝功能储备,RQLLV/SV可能是其中的最佳指标.

    多层螺旋CT肝硬化肝功能肝脾体积Child-Pugh分级

    1274例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情况分析

    刘彦吉李武鸣于秋爽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辽宁省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情况及其基本流行学特征,为先天性心脏病的防控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辽宁省90所监测医院出生缺陷中先天性心脏病儿及其母亲的基本资料.结果 3年间辽宁省监测医院共监测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1274例,总发生率为26.18/万,居出生缺陷的首位,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孕母年龄≥35岁的占15.00%,96.86%的患儿由超声检查发现,先天性心脏病的转归以活产为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其他出生缺陷102例.结论 辽宁省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在出生缺陷中占首位,且以活产为主,要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尽早进行干预,以达到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的目的.

    先天性心脏病监测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