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丁苯酞胶囊治疗脑梗死进展性神经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罗叶婷孙伟刘家斌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丁苯酞胶囊治疗脑梗死进展性神经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来本院治疗的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方案的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同时联合丁苯酞胶囊治疗,两组患者连续观察治疗2周.观察比较两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与2周后Barthel指数评分(BI评分)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对两周后患者的疗效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纳入研究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BI评分升高,研究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纳入研究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随着治疗时间越长降低越明显,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两周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胶囊能有效治疗脑梗死进展性神经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丁苯酞进展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疗效观察

    胃黄斑瘤354例临床特征分析

    邓高振范章连杨亮张东升...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黄斑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其发病机制及与胃黏膜病变关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胃黄斑瘤者354例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 5年间检出胃黄斑瘤者354例,检出率为1.60%,男女之比为1:1.11,年龄28~86岁,平均年龄(56.55±12.29)岁,50岁以上251例(70.9%),胃窦部207例(58.5%).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腹胀、恶心等.胃镜特点为稍高出于胃黏膜的黄白色或淡黄色斑,可单发或多发,伴非萎缩性胃炎241例(68.1%),萎缩性胃炎107例(30.2%),胃黏膜糜烂117例(33.1%),肠上皮化生者198例(55.9%),幽门螺杆菌阳性者174例(49.2%).结论 胃黄斑瘤是胃内良性病变,好发于中老年人,有逐年增加趋势,其发生主要与年龄、胃黏膜炎症、肠上皮化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病预后良好,治疗上以缓解伴有疾病为主,也可采取钳除、APC、EMR等方法去除病灶.

    胃黄斑瘤慢性胃炎肠化幽门螺杆菌

    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传染病原体感染及免疫功能研究

    余建华郭海燕梅玉霞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传染病原体感染状况和其机体免疫功能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检测患者的传染病原体感染状况,并对比传染病原体感染者和传染病原体非感染者的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20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中,传染病原体感染者占据5.00%,其中,单一感染类型占据60.00%,混合感染类型占据40.00%;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总计率最高,占据3.00%,之后分别为梅毒螺旋体、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分别占据2.00%、1.50%、0.50%;传染病原体感染者的免疫球蛋白A检测值、免疫球蛋白G检测值、免疫球蛋白M检测值、补体C3检测值、补体C4检测值对比传染病原体非感染者对应指标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传染病原体感染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混合感染类型以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为主,传染病原体感染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指标降低.

    住院老年人精神病传染病原体免疫功能

    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an系统固定围术期隐性失血的研究

    王军杜文波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钙应用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an系统固定围术期对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 收集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行InterTan系统固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88例,依据围术期选用抗凝药分为利伐沙班组(50例)和低分子肝素钙组(38例),统计分析两组在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前Hct、Hb、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Hb下降值指标.结果 两组围术期在显性失血量、术前、术后第1天隐性失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伐沙班组术后第3天、第7天隐性失血量少于低分子肝素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较低分子肝素钙组Hb在术后第1天、第3天下降明显(P<0.05);术后第7天两组Hb下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组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Hb下降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nterTan系统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围术期应用利伐沙班抗凝隐性失血量较低分子肝素钙低,特别是减少术后3~7 d的隐性失血,术后Hb下降程度并不能真实反映隐性失血量,应格外关注.

    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钙隐性失血InterTan股骨转子间骨折

    降钙素原在急性哺乳期乳腺炎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程月红冯帆张峰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临床哺乳期乳腺炎的抗生素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检测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门诊就诊的356例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按临床症状分成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就诊乳腺炎症状超过48 h或局部症状严重或伴有脓肿形成的乳腺炎患者予抗生素治疗,对非感染组降钙素原超过0.25 ng/ml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予抗生素治疗,一组予通乳等保守治疗,其余非感染组患者皆予通乳等保守治疗.结果 感染组患者50例,平均降钙素原水平(0.11±0.05)ng/ml,无1例患者降钙素原水平超过0.25 ng/ml.非感染组患者306例,其中24例患者超过0.25 ng/ml,12例患者予通乳等保守治疗,12例患者予抗生素治疗.1周后复查,12例保守治疗中有8例积乳脓肿形成,12例抗生素治疗则无积乳脓肿形成,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感染组中降钙素原正常水平的患者,1周后复查均未提示积乳脓肿形成.结论 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降钙素原水平升高可能是积乳脓肿的预测因素,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有助于控制乳腺炎的进展和积乳脓肿的形成.

    乳腺炎降钙素原乳腺脓肿抗生素

    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陈建军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COPD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及FEV1%)、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FEV1、FEV1/FVC及FEV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及FEV1%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EV1/FVC及FEV1%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33/35),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2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vs.11.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沙美特罗替卡松可显著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肺功能,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沙美特罗替卡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安全性

    二氧化碳激光联合α-干扰素栓治疗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管丽红王小红张爱虹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二氧化碳激光联合 α-干扰素栓治疗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校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联合组采用二氧化碳激光联合 α-干扰素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及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FN-γ、IL-2较治疗前有所升高,联合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4、IL-10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联合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有所升高,CD8+细胞均有所下降(P<0.05),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CD8+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患者采用二氧化碳联合 α-干扰素栓治疗可取得显著临床效果,且能够降低复发率,同时可增强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二氧化碳激光α-干扰素栓生殖道尖锐湿疣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袁胜杰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采用双盲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治疗效果、肌力改善分级以及生存质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1792,P=0.858);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85,P=0.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21.3630,P=0.000).观察组肌力达Ⅴ级者较对照组明显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85.7143,P=0.000).在生存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情感职能、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等各项目评分较对照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6979、8.2255、13.7873、12.3670,P=0.000).结论 针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既能有效改善患者肌力分级,还能改善其各种症状,并促进其肢体功能有效恢复,达到提升其生存质量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补阳还五汤针灸配合治疗临床研究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评价中的作用研究

    王戈宫秋霞孔庆海
    100-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共60例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参与研究,收集资料时间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将全部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常规测量,对各波的潜伏期进行详细的记录,比较治疗前后的波峰潜伏期.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Ⅰ、Ⅲ、Ⅴ潜伏期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Ⅰ、Ⅲ、Ⅴ波峰潜伏期明显缩短,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对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进行客观、可靠的评价,使用价值高.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

    2007至2016年HIV感染/AIDS住院患者研究分析

    何琦招捷秦英梅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本院2007至2016年10年间HIV感染/AIDS患者住院病例的性别、年龄段和病死率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为艾滋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描述统计方法、频数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及结构性比例分析法,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17952例HIV感染/AIDS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住址、职业、感染途径、疾病及死因ICD-10编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间HIV感染/AIDS患者住院人数逐年增加,从2007年635例增加到2016年2982例,增幅为369.6%,其中男性所占比例73.2%,5岁以下婴幼儿患者逐年下降;老年患者也明显有着逐年增长的趋势;随着医学的发展及医疗技术的提高,HIV感染/AIDS住院患者病死率最高为2008年(13.3%),最低为2016年(5.5%),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HIV感染/AIDS防治形势越来越严峻,在性生活活跃期的青、中年人和越来越孤独的老年人自我保护意识需要提高,特别是60岁及以上老年艾滋病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流行态势日趋严峻,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应重视老年群体,特别是空巢老人的情感需求,探索针对该群体的防控措施刻不容缓.

    HIV感染/AIDS性别构成年龄分布老年患者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