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四肢骨折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临床治疗的效果观察

    蔡剑刘立林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四肢骨折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固定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以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同骨折部位的平均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93.33%)较对照组高(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于四肢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在治疗效果、治疗时间、并发症减少方面要更加优化,对此值得在临床应用与推广.

    四肢骨折固定方式临床疗效

    地佐辛静脉滴注镇痛在手足显微外科对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研究

    余志好何勇顾忠强徐汤灵...
    13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地佐辛静脉滴注镇痛在手足显微外科对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镇痛方法划分本院2015年2月~2016年6月接诊的手足显微外科断指患者80例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杜冷丁镇痛,观察组采用地佐辛静脉镇痛.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水平(VAS评分)、再植断指血管吻合成活率和生活质量(WQL量表)进行对比.结果 由本次研究可知,对照组在不同时间段疼痛程度评分均高于观察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再植血管吻合成活率较观察组明显偏低(90.00%<100.0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上较对照组明显偏高,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静脉镇痛用于手足显微外科术后镇痛中,效果突出,显著缓解疼痛状况,获得了较高的再植断指成活率,其临床价值值得肯定,值得推广使用.

    地佐辛杜冷丁镇痛手足显微外科手术断指再植

    卡培他滨或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析

    赖国明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卡培他滨或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结合本院2016~2017年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9例.观察组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的方式治疗结直肠癌,对照组采用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的方式治疗结直肠癌,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毒副作用,KPS评分和1年后生存率中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不良反应对比中,观察组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低于对照组,胃肠道保护作用优于对照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的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KPS评分和1年后生存率比较中,观察组的KPS评分和1年后生存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的毒副作用小,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优于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的治疗方案.

    卡培他滨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结直肠癌

    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

    郑晓强樊欢袁江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成人腹股沟疝经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单盲的试验方法将本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接诊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5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术治疗及开放性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临床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尿潴留、切口疼痛镇痛、局部异物感染、慢性术后疼痛的总并发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应用在成人腹股沟疝治疗中,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较高,且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于成人腹股沟疝临床当中推广使用.

    成人腹股沟疝总有效并发症

    肾病综合征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用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分析

    桂永丰
    14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肾病综合征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用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肾病综合征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和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3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BUN、Scr、C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治疗组Ccr高于对照组,BUN、Sc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治疗肾病综合征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对改善肾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理想治疗方案推广普及.

    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肾病综合征

    茶碱缓释片联合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与酮替芬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研究

    刘云杨锋李曰祥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茶碱缓释片联合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与酮替芬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前来本院就诊的80例哮喘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布地奈德气雾剂与酮替芬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茶碱缓释片,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最大呼气流速(PEF)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日均哮喘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茶碱缓释片联合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与酮替芬治疗哮喘疗效显著,可临床推荐使用.

    酮替芬哮喘不良反应最大呼气流速患病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与预后分析

    王茂湘王晓东范铁平彭道勇...
    14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的分型情况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发病3 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的2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溶栓后36 h内头颅CT结果确定发生脑出血转化31例,分析溶栓后脑出血转化不同亚型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静脉溶栓后有31例发生脑出血转化,出血转化率达15.1%,其中HI-1型10例(4.85%),HI-2型10例(4.85%),PH-1型5例(2.43%),PH-2型6例(2.91%),HI型愈后较好,而PH型预后较差,尤其PH-2型愈后更差.结论 静脉溶栓后发生脑出血转化的预后与分型情况有关.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出血转化预后

    持续静脉泵入乌拉地尔与持续静脉泵入硝普钠在高血压急症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刘佳
    146-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持续静脉泵入乌拉地尔与持续静脉泵入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临床收治的高血压急症患者69例作为观察对象(2016年2月~2017年5月),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实施持续静脉泵入硝普钠治疗,实验组35例实施持续静脉泵入乌拉地尔治疗,观察两组高血压急症患者之间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高血压急症患者治疗后对比的显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急症患者实施持续静脉泵入乌拉地尔与硝普钠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持续静脉泵入乌拉地尔硝普钠高血压急症

    孕妇产前血液4项传染性指标检查结果分析

    钟国华
    147-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孕妇产前血液4项传染性指标检查结果.方法 在2015年4月12日~2017年4月12日期间选取1000例足月妊娠产妇为实验对象,且均进行产前血液4项传染性指标检查,随后统计各项感染病发生率,且分析不同年份、年龄段产妇的患病结果.结果 1000例足月妊娠产妇中,HBsAg阳性者为80例(8.00%),HCV阳性者为10例(1.00%),TPPA阳性者为20例(2.00%),HIV阳性者为20例(2.00%),其中丙肝感染者、艾滋病毒感染者呈年下降趋势,乙肝感染者、梅毒感染者呈年上升趋势,且大部分感染病阳性者均好发于21~35岁阶段.结论 通过加强产妇产前的血液4项传染性指标检查,能够及时发现患病率,且给予相应控制,从而降低母婴死亡率和新生儿发病率.

    孕妇产前血液4项传染性

    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蜡疗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强琳
    149-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蜡疗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院于2014年4月~2017年4月将25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9例.为了更好地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对照组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功能训炼的方式进行治疗,而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在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蜡疗治疗.通过治疗之后,通过Ashworth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肌肉肌张力的评价工作,并且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评分,以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观察工作.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进行对比发现,通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肌肉肌张力评分(62.19±6.54)分和运动功能评分(77.11±8.32)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49.46±6.56)分和(50.33±8.51)分,但是在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的评分(1.13±0.33)分却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2.38±0.89)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蜡疗方式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之后,进一步的帮助了患者改善了肌张力,对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也有着极大的帮助,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脑卒中后偏瘫患功能训练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