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疗中的价值研究

    谭斌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用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观察,观察组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比较两组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D)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LVEF、6-MW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F、6-MW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HF患者诊治过程中,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对其进行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衰发生率,降低死亡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慢性心力衰竭诊疗

    动态心电图下ST-T改变联合QTc间期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作的临床价值分析

    刘亚玲黄曦钟麒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下ST-T改变联合QTc间期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作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将心肌缺血未发作患者纳入对照组,心肌缺血发作患者纳入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预测分析其动态心电图下QTc间期、ST-T段改变以及ST-T改变与QTc间期联合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作结果。结果 两组心率、ST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QTc间期、ST-T段改变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T段改变、QTc间期两种方法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T段改变联合QTc间期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ST-T段改变、QTc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下ST-T改变联合QTc间期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作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但仍需结合其他检测方法共同诊断,提高确诊准确率。

    动态心电图ST-T改变QTc间期冠心病心肌缺血

    聚乙二醇散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效果观察

    王笑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散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10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散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观察组给予聚乙二醇散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及生命质量[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积分、PAC-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粪便性状[(0。36±0。12)分]、排便持续时间[(0。31±0。12)分]、排便频率[(0。27±0。10)分]、排便费力[(2。15±0。44)分]、坠胀不尽感[(2。48±0。31)分]、饱胀[(1。56±0。22)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AC-QOL评分[(17。98±2。67)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聚乙二醇散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效果优于联合莫沙比利,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与生命质量,且安全可靠。

    功能性便秘聚乙二醇散莫沙比利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临床症状积分生命质量

    高危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特点及心脏超声筛查价值

    张品先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危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特点及心脏超声筛查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200例高危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接受心脏超声检查,分析高危产妇产后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结果及心脏超声应用价值。结果 200例高危产妇超声检查结果显示,100例胎儿疑似存在心血管问题,其中先天性心脏病胎儿46例,通过产前超声确诊42例。结论 选择心脏超声对高危产妇进行产前检查,可更好地观察胎儿房间隔、室间隔等结构情况,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多参考信息,提高疾病确诊效率,降低妊娠风险。

    心脏超声高危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应用超声特点

    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的影响及可行性分析

    徐菲王慧陈磊
    10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的影响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血脂水平、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IMT薄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减少斑块面积及IMT,促进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阿托伐他汀钙急性脑梗死血脂水平神经功能

    听力筛查联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诊断新生儿听力障碍的价值

    范建辉黄旭丽余强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听力筛查联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诊断新生儿听力障碍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产科分娩出生的1073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均接受瞬态诱发声耳发射(TEOAE)、听性脑干反应(ABR)听力筛查,同时,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结果 1073名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初筛、复筛未通过率分别为9。04%、0。47%,最后听力学诊断率为0。19%;1073名新生儿中有60名携带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为5。59%;其中GJB2基因235delC位点分布概率最高为1。96%,SLC26A4基因的IVS7-2A>G位点分布概率次之为1。77%;最后复查为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37%;联合听力筛查、基因检测检出听力障碍新生儿5例。结论 听力筛查、遗传性耳聋基因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新生儿听力障碍检出率,有利于指导临床对听力损伤患儿及早采取干预手段,减轻听力损伤。

    新生儿听力障碍听力筛查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

    椎管内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陈晶辉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椎管内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9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6)与观察组(n=100)。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椎管内麻醉,比较两组麻醉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椎管内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的方式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手术麻醉效果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效果术后恢复

    蒙脱石散联合益生菌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赵乐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蒙脱石散联合益生菌对轮状病毒肠炎(RVE)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本院的100例RVE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蒙脱石散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两组均治疗6 d。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8+、CD4+/CD8+)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6 d后,两组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CD8+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d后,两组IL-8、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与蒙脱石散联合治疗RVE患儿疗效显著,可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轮状病毒肠炎蒙脱石散布拉氏酵母菌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指标

    小剂量甲氨蝶呤和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

    张英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剂量甲氨蝶呤与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异位妊娠(E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88例E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实验组采取小剂量甲氨蝶呤与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输卵管再通率、持续性EP发生率、正常妊娠率、EP再发生率及治疗后基本情况。结果 实验组输卵管再通率、正常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持续性EP发生率、EP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血清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恢复至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保守手术与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EP患者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输卵管再通,提高正常妊娠率,降低EP再发生率,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患者血清β-HCG恢复至正常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腹腔镜保守手术甲氨蝶呤小剂量异位妊娠输卵管

    低剂量地西他滨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李丽美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低剂量地西他滨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CAG预激方案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用低剂量地西他滨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血小板(PLT)缓解率、血象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EUT和PLT缓解率(72。5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EUT和PLT缓解时间、NEUT<0。5×109平均时间、PLT<0。5×109平均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低剂量地西他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