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辽宁省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临床特点浅析

    田霞李鲁平王岩李伯君...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辽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集中收治中心(沈阳)"(沈阳中心)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初探辽沈地区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特征,及其与西医指标的相关性,以期为新冠肺炎的中西医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沈阳中心2020年1—2月收治的57例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中医症状等数据进行统计,对其中5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进行中医症状、舌象信息、肺部影像学等数据采集,归纳出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西医相关性。结果 57例新冠肺炎患者中,有湖北旅居史25例,占43。9%,本地病例32例,占56。1%;人群普遍易感,以家族聚集发病为主。中医症状主要以发热(34例,59。6%)和呼吸道症状(31例,54。4%)为主,其中25例出现咳嗽且多为干咳,仅有10例咳痰,多为咳少量白痰;有消化道症状者19例(33。3%),主要以腹泻13例(22。8%)为主。舌象上以舌红24例(47。1%),舌淡21例(41。2%),舌苔腻40例(78。4%)为主要特征。中医证型分为湿邪郁肺、脾虚湿盛、邪热壅肺、气阴两虚、疫毒闭肺5个证型,以湿邪郁肺和脾虚湿盛为主,部分病例病机演变会向气阴两虚、脾虚湿盛转化。脾虚湿盛和湿邪郁肺型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湿邪郁肺和脾虚湿盛退热较快,湿邪郁肺平均热度最低。结论 辽沈地区新冠肺炎中医病因为外感疫戾之气夹湿浊,引动肺内伏热而发病。致病因素为"湿"邪,并会因湿生瘀热、痰浊。病位在肺脾,证型以脾虚湿盛和湿邪郁肺为主,并因人体正气而致虚实转化,影响疾病转归。

    新冠肺炎流行病学中医证候中医症状临床表现

    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超前镇痛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

    董海鑫黄斌侯磊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超前镇痛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本院接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1例。参照组采用羟考酮超前镇痛,研究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超前镇痛。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4 h认知功能状况和肾功能情况以及术后各时段疼痛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MMSE、MoCA认知功能评分以及BUN、α1-MG和SCr等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研究组MMSE、MoCA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研究组BUN、α1-MG和SCr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术后2、6、24 h,研究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病患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超前镇痛有利于改善术后认知功能及肾功能,缓解术后疼痛,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右美托咪定羟考酮高血压脑出血认知功能肾功能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采用不同再灌注方法的疗效比较分析

    陶虹霏刘靖高轶男张书迪...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5月本院收治的2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再灌注方法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接受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再灌注费用、出入院脑钠肽(BNP)变化、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再梗率、心源性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再灌注费用、出入院BNP变化、出院时LVEF均低于对照组,再梗率、心源性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方法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患者效果优于静脉溶栓治疗,但采取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再梗率、心源性死亡率较低。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方法疗效

    老年患者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两种手术方式比较

    陆融陈敏亚林菁赵伟...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老年患者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50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27例(158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超声组和联合组,各79眼。超声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眼压、前房角开放情况、中央前房深度、(矫正)视力。结果 超声组和联合组治疗有效率均为100。0%。术后,两组患眼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联合组前房角完全开放率高于超声组(P<0。01)。术后,两组前房深度均明显增加(P<0。01),但两组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组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提高视力表2行或以上为65眼(82。3%),较术前无变化或变化(提高或下降)不超过1行为14眼(17。7%)。联合组术后3个月视力提高视力表2行或以上为63眼(79。7%),术后视力较术前无变化或变化(提高或下降)不超过1行为16眼(20。3%)。结论 对老年患者原发性闭角型、房角关闭<180°的青光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两种术式均可有效控制眼压,提高部分患眼视力,但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更有效地开放前房角。

    晶状体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房角分离术

    甲状旁腺激素在诊断甲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曾海克胡凯张玲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激素在诊断甲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甲亢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70名无甲亢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监测患者甲状腺激素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促甲状腺激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三碘甲状腺氨酸、游离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旁腺激素对甲亢患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有较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甲状旁腺激素甲亢诊断

    1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回顾性分析

    娄秀芬尚俊英董红宇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早期防控、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3月确诊的1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病历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10例患者均出现发热症状,其中咳嗽9例(90%),咳痰6例(60%),咽痛6例(60%),畏寒5例(50%),全身肌肉酸痛6例(60%)。10例患者中,血白细胞(WBC)<4。0×109/L 1例,(4~10)×109/L 9例,淋巴细胞下降2例。C-反应蛋白(CRP)>10 mg/L 6例。10例患者核酸第1次阳性平均病程时间(4。0±3。1)d,1例患者分别在病程的第6、8、10天检测核酸阴性,而第11天即第4次核酸检测阳性确诊。胸部CT主要表现为多发小斑片影、磨玻璃样及间质改变,累及单肺者4例,累及双肺者6例,其中3例表现为典型的双肺多发磨玻璃样改变。结论 新冠肺炎患者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且中低热为主。影像学表现对疾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病程7d内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需特别关注临床特征高度符合、核酸检测反复阴性患者,以免造成漏诊、误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核酸检测

    探讨白介素-6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干预性作用及机制

    张春风郑辉葛焕琦谢云...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干预性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8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非干预组、糖尿病低剂量IL-6干预组(1μg/kg,每周3次,皮下注射)和糖尿病高剂量IL-6干预组(10μg/kg,每周3次,皮下注射),每组20只。糖尿病大鼠造模应用尾静脉注射链脲菌素45 mg/kg方法,随机血糖>16。7 mmol/L为造模成功。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IL-6、腓肠神经形态学改变,以及腓肠神经NF-κB、IĸBα、IL-6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糖尿病大鼠的糖化血红蛋白、血IL-6水平、腓肠神经IL-6、NF-κB、IĸBα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肠神经病理可见纤维密度减少,截面积减小,呈萎缩趋势,可见少量异常有髓纤维。应用IL-6干预后大鼠的腓肠神经病理改变较非干预组明显改善,且IL-6,NF-κB,IĸB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非干预组,高剂量IL-6干预后上述炎症因子的表达与非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可通过抑制腓肠神经NF-κB的表达,缓解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

    白介素-6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F-κBIĸBα

    D-二聚体与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刘艳戴永洲姚文亿刘兰涛...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外周血清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的临床分期、复发转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住院治疗的103例胰腺癌患者和68例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且进一步分析D-二聚体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临床分期、TNM分期、复发转移、总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 胰腺癌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表达水平[(5。76±0。49)mg/L]明显高于胰腺炎患者[(0。44±0。08)mg/L](P<0。001),且临床分期越高,D-二聚体表达水平越高(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的临床分期(P=0。002)、T分期(P=0。005)、远处转移相关(P=0。001)相关。D-二聚体低表达组中位OS(24个月)明显长于高表达组(13个月)(P=0。024)。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表达水平(P<0。001)、临床分期(P=0。001)、T分期(P=0。044)、远处转移(P=0。023)均影响胰腺癌总生存期。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P=0。001)、临床分期(P=0。002)是影响胰腺癌总生存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D-二聚体可作为预测胰腺癌复发、转移和预后的重要生物指标。

    D-二聚体胰腺癌预后

    眶内异物继发眶尖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回顾

    李柳王永波钱筱英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报道眶内异物继发眶尖综合征1例,并通过文献复习分析总结我国此类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1例43岁男性患者,因眼部外伤导致眶内异物来本院就诊,确诊为眶内异物继发眶尖综合征,并予急诊行手术取出异物、眼眶减压,术后予止血、降眶压及激素治疗。结果 国内报道中眶尖综合征共17例(含本例),其中男15例,女2例。其中8例为感染所致(3例为真菌,4例为病毒,1例不明原因),2例为肿瘤所致,5例为外伤(含异物)所致,其余2例为其他原因。治疗后,6例好转和治愈,3例因其他合并症死亡,其他症状好转不明显。结论 眶尖综合征影响患者视力、眼球运动,并引起患者局部感觉障碍,预后不佳,尽早的处理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眶内异物外伤眶尖综合征

    Menkes病1例家系报道并中国临床表型和基因型文献复习

    潘瑞英
    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国Menkes病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Menkes病一家系,并复习国内文献报道的40例Menkes病患儿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结果 Menkes病临床表型:男性100%,运动发育落后100%,头发异常表型(稀疏,卷曲)100%,皮肤白皙和惊厥发作92。7%(38/41),平均惊厥发生年龄(3。25±1。43)个月,平均死亡年龄(15。0±12。1)个月。血清铜或铜蓝蛋白降低100%。基因型:ATP7A突变类型包括大片段缺失、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剪切位点突变。结论 中国Menkes病临床表型具有明显的特征性,临床一致性高,基因型为多种突变类型,推荐全外显子的二代高通量测序加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为基因检测方法。

    中国Menkes病临床表型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