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研究

    张静
    14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接受PCI治疗的96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RA,分为RA组(n=41)与非RA组(n=55)。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历资料,并纳入可能的影响因素,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AMI患者PCI术后发生RA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多项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多支血管病变、下壁梗死、糖尿病、Killip≥Ⅱ级、梗死时间<6 h均为导致AMI患者PCI术后发生RA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多支血管病变、下壁梗死、糖尿病、Killip≥Ⅱ级、梗死时间<6 h均为AMI患者PCI术后发生RA的危险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并予以相应干预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再灌注心律失常危险因素

    保乳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乳腺癌患者应激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孙耀双
    14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保乳手术结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乳腺癌患者应激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联合腋窝淋巴清扫术(ALND),保乳组实施保乳手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治疗。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及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治疗前,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治疗后躯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PCT、TNF-α水平呈显著升高趋势,保乳组TNF-α、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社会功能评分、角色功能评分、情感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乳手术联合SLNB能显著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品质,且引起的应激反应较小,临床安全可行。

    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腺癌应激反应生活质量

    卒中样反应低血糖老年患者误诊分析及影像学特点

    韩骐黄春玉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低血糖患者误诊为急性脑卒中的原因,以便减少误诊。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4月本院诊治的37例低血糖患者,所有病例经快速血糖检测,确诊后立即给予葡萄糖注射液和醒脑静等药物,患者症状缓解后均行头颅MRI平扫。观察患者血糖水平、体征分布、颈部血管超声结果、瘫痪侧肢体肌力恢复恢复情况、头颅MRI影像表现。结果 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为单纯肢体瘫痪18例,偏瘫伴失语8例,单纯失语5例,癫痫发作2例,出现意识障碍2例,表现精神异常伴认知功能障碍2例,测量血糖后确诊低血糖发作。其中临床症状完全缓解35例。结论 临床医生要对具有急性卒中样发作的患者测快速血糖,排除单纯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发作。

    脑卒中低血糖老年患者误诊

    支气管成形术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蔡仲汉
    150-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支气管成形术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支气管成形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ACT评分、ACQ-6评分、mini AQLQ评分、肺功能指标、急性发作次数、吸入、口服糖皮质激素剂量,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前后,患者哮喘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6、12个月,患者PEF、PEF变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6个月,患者FVC、FEV1、FEV1/FV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患者急性发作次数、吸入和口服糖皮质激素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者咳嗽咳痰占比13。33%、喘息占比6。67%、下呼吸道感染占比6。67%、肺不张者比6。67%。结论 支气管成形术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哮喘症状、急性发作次数等情况,并减少吸入和口服糖皮质激素剂量,但部分患者亦会引起并发症发生,临床方面应予以重视。

    支气管成形术支气管哮喘手术治疗

    术前碘佛醇造影配合术中腹腔镜手术切除第一鳃裂瘘管1例

    周明朗冀庆军黄辉柴伟...
    153-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一鳃裂瘘管及囊肿临床上较少见,病变组织与面神经和腮腺的解剖关系密切,手术切除较为复杂,反复感染后切开排脓和多次手术增加手术风险。本科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采用术前碘佛醇造影配合术中腹腔镜手术切除第一鳃裂瘘管1例。

    第一鳃裂瘘管碘佛醇造影腹腔镜患儿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病理分型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蒋艳君李永唐彬
    15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病理分型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2例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病理分型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22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MPA 18例,GPA 3例和EGPA 1例。其中病理类型中以新月体形成占比最高,共20例,占比90。91%。22例患者均随访6~69个月,其中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10例,死亡6例。根据随访结局的不同,对患者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案等指标和项目进行单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患者、蛋白酶3阳性、血管炎活动评分超标、合并间质性肺疾病、单纯激素是否联合环磷酰胺、24 h尿蛋白量超标等均属于影响因素。其中年龄、血管炎活动评分、间质性肺疾病和24 h尿蛋白量是决定患者进入终末期或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病理分型以新月体形成占比最高,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和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需针对患者开展密切的检测以确保治疗效果。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病理分型特点预后影响因素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综合性内科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

    王旭东
    157-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综合性内科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性内科治疗方案研究,依据患者住院病床号随机分为实验组(综合性内科治疗方案)与参照组(常规治疗方案),每组30例,比较两组通气状况、血氧指标、治疗效果、并发症、住院时间、抢救次数等。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PaCO2低于参照组,PaO2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FEV1和FEV1/FVC均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病情改善率为76。67%,高于参照组的50。00%(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高于参照组的1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抢救次数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综合性内科治疗方案,通过无创呼吸机辅助患者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呼吸情况,无明显并发症,减少患者住院期间抢救次数,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综合性内科治疗方案慢阻肺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

    游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语言障碍改善及脑血流灌注状态的影响

    胡长芳王彦军张双武梁燕...
    159-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游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语言障碍改善及脑血流灌注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实施康复训练的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A组,另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实施游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的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B组,两组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语言障碍情况、脑血流灌注状态及运动功能。结果 干预6个月后,两组Frenchay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收缩期血流速度(PSV)、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均低于干预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游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语言障碍及脑血流灌注状态,且能有效提升患儿的运动功能。

    痉挛型脑瘫游戏疗法康复训练语言障碍脑血流灌注运动功能

    阿普唑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曹军
    16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阿普唑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118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59例。其中常规组单纯应用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研究组应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阿普唑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IL-10高于常规组,IL-8及IL-12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CD8+低于常规组,CD4+、CD3+及CD4+/CD8+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应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阿普唑仑治疗效果显著,可进一步减轻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功能性胃肠病阿普唑仑马来酸曲美布汀临床疗效

    拜阿司匹林联合丁苯酞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车景华
    164-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拜阿司匹林联合丁苯酞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拜阿司匹林联合丁苯酞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0 d后神经功能、凝血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0 d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高于治疗前,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T、APTT水平均更高,FIB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d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拜阿司匹林联合丁苯酞应用于脑梗死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调节凝血功能,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拜阿司匹林丁苯酞脑梗死神经功能凝血功能炎性因子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