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HPV感染和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相关性的临床分析

    肖景
    8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本院拟诊断为宫颈癌上皮内瘤变的患者75例,其中CINⅠ级及以上病变为组织病理学阳性的患者50例设定为病变组;宫颈正常的组织病理学阴性患者25例设定为正常组,两组均接受HPV感染检测.结果 病变组HPV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率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加而升高(P<0.05);HPV阳性患者中单一感染率为66.67%,多重感染率为33.33%;宫颈上皮内瘤变阳性率和HPV感染阳性率呈现为正向相关性(r=0.558,P<0.05).结论 HPV感染和宫颈上皮内瘤病变表现为正相关,二者可互相影响.

    宫颈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相关性临床分析

    固定方式与C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长度维持及腕关节功能的关系

    涂丹傅曙光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固定方式和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长度维持与腕关节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依据抽签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60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成实验组(30例,行掌侧锁定加压钢板骨折内固定)与对照组(30例,行外固定架骨折固定),比较两组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桡骨远端长度丧失数值.结果 实验组腕关节功能总优良率、桡骨远端长度丧失数值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掌侧锁定加压钢板骨折内固定的效果优于外固定架骨折固定,有助于术后长度维持及改善腕关节功能.

    固定方式C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长度腕关节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BA水平与心室重构及炎症反应的相关性

    刘首雄余有寿郑华琼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中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和炎症反应、心室重构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标准,将Ⅱ级57例作为CHFⅡ级组,Ⅲ级43例作为CHFⅢ级组,另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无慢性心力衰竭症状的健康人群30名作为对照组.对3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并应用Simpson法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利用以上数值根据公式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和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水平,酶比色法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结果 3组TG、T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FⅡ级组和CHFⅢ级组患者的AST、ALT升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Ⅱ级组和CHFⅢ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FⅡ级组和CHFⅢ级组TBA与SAA、hs-CRP与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BA与SAA、hs-CRP与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升高;CHFⅡ级组和CHFⅢ级组TBA与LVESD、LVEDD与LVM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CHFⅢ级组略高于CHFⅡ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FⅡ级组和CHFⅢ级组LVEF低于对照组(P<0.05),且CHFⅢ级组略低于CHFⅡ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FⅡ级组和CHFⅢ级组患者TBA与SAA、hs-CRP、NT-proBNP、LVESD、LVEDD与LVMI水平呈现正相关的关系(r=0.26、0.21、0.18、0.27、0.31、0.42,P<0.05);TBA与LVEF呈现负相关的关系(r=-0.29,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血清中总胆汁酸(TBA)水平和炎症反应、心室重构密切相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况的评估有积极的意义.

    慢性心力衰竭总胆汁酸心室重构炎症反应

    早期氟康唑用于治疗ICU真菌感染患者的应用研究

    上官俊
    8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氟康唑用于治疗ICU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84例ICU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投掷筛子的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在经过确诊检查后给予氟康唑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早期经验性氟康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真菌清除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整体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真菌清除率为90.5%,对照组为69.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3%,对照组为35.7%,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氟康唑用于治疗ICU真菌感染患者能够提高患者体内的真菌清除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整体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ICU真菌感染早期氟康唑临床价值

    老年急性胆囊炎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邓鹏勒世联周启旭
    9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74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应用不同术式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7).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则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该术式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促使患者尽快康复,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老年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效果

    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评价

    冯旭卓王耀华冯媚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9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4例行开腹手术治疗者设为对照组,将64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者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更低,临床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 腹腔镜+胆道镜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对患者生理创伤更小,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提升康复速度,疗效显著.

    胆结石腹腔镜胆道镜

    生血宝合剂对妊娠期贫血的疗效观察

    刘俊王玉李月芬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生血宝合剂对妊娠期贫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12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独使用右旋糖酐铁片组(对照组,n=60)和单独使用生血宝合剂组(观察组,n=60).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便秘、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血红蛋白(Hb)指标、红细胞(RBC)、血细胞比容(Hct)差异.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Hb均较治疗前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9.132,P<0.05;对照组t=5.01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RBC提升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185,P<0.05);两组Hct提升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652,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发生率分别为8.3%、43.3%,观察组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血宝合剂对妊娠期贫血疗效较好,不仅能缓解患者贫血症状,还能降低治疗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妊娠期贫血生血宝合剂疗效观察

    肝脏血管肉瘤和血管瘤的MSCT鉴别诊断价值观察

    胡永梅欧阳红阮玖根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MSCT)在肝脏血管肉瘤(PHA)和血管瘤(CHH)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于本院确诊为PHA患者12例和CHH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其临床MSCT影像资料,观察并对比患者病灶数目、分布位置、边界、早期CT强化位置、强化形态、平扫密度、动静脉短路等情况,分析PHA和CHH的MSCT影像差异.结果 12例PHA患者中病灶总计43个,多呈椭圆或圆形;25例CHH患者中病灶总计62个,多呈分叶形或不规则形;CHH患者的病灶周边强化显著高于PHA患者(79.03%vs.27.91%,P<0.05);PHA患者的动静脉短路显著高于CHH患者(53.49%vs.20.97%,P<0.05);PHA和CHH的边界(清晰或不清晰)、强化形态(片状或结节状)、病灶分布(肝左叶或肝右叶)、平扫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周边强化、动静脉短路是PHA主要MSCT扫描特征,周边强化是CHH的主要MSCT扫描特征,临床诊断可以此为依据进行鉴别.

    肝脏血管肉瘤肝血管瘤MSCT诊断鉴别周边强化

    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疗效观察

    孙婉夏桂荣夏红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62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为本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苯巴比妥治疗)与实验组(31例: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儿治疗6 h后显效率(51.61%)、有效率(41.94%)、总有效率(93.5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入院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惊厥症状好转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临床指征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入院治疗48 h后IgG、IgA、IgM、白介素-1、C3、C4等免疫数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热性惊厥患儿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苯巴比妥治疗效果.

    苯巴比妥地西泮小儿热性惊厥

    老年心衰并发肺炎患者应用血清降钙素原进行抗感染治疗的效果

    付云杰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采用血清降钙素原进行抗感染治疗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56例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其中对照组结合临床症状与病情实际情况实施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下增加血清降钙素原指导抗感染的治疗时机.对比两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与C型反应性蛋白(CRP)的水平改善情况与各项临床治疗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红细胞沉降率与C型反应性蛋白水平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上述血清炎性标志物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感染疗程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与抗菌药物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行抗感染的治疗过程中,加以血清降钙素原进行指导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各项血清炎性标志物,缩短住院时间与疗程,减轻患者医疗费用,值得临床借鉴实施.

    血清降钙素原老年心衰肺炎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