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观察

    刘飞燕梁艳琳吴玉萍曹彩霞...
    173-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接受体外循环术治疗后出现急性肾衰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56例接受体外循环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术后均出现了急性肾衰症状,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基础组(n=28)与透析组(n=28).基础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治疗,透析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临床指标以及整体治疗效果.结果 透析组接受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基础组,且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基础组,两组患者相关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衰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血液透析体外循环术肾衰急性效果

    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张会昌
    175-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和影响恢复的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6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2例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31例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中失血量低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响患者髋关节恢复因素中,性别、致伤原因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I、术后是否镇痛及术后功能锻炼时间等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良好,但术中失血量较多,BMI、术后是否镇痛及术后功能锻炼时间均是影响髋关节恢复因素,需加以注意.

    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股骨颈骨折近期疗效影响因素

    观察增加静脉输液对预防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产时发热的效果

    赵琦王卫星
    17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增加静脉输液对预防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产时发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进行顺产且宫口开至2 cm时的产妇100例,采用抽取红黄球方式进行分组,每组50例,红球为实验组给予增加静脉输液,黄球为对照组给予0.9% 氯化钠溶液补充,分别观察两组产妇不同产程VSA评分、产时发热情况、分娩3 h总尿量.结果 实验组潜伏期、镇痛后60 min、镇痛后150 min、分娩结束VS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娩3 h总尿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体温37.3~38℃、>38℃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生产过程中的产妇增加静脉输液可有效缓解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产时发热,以及提升镇痛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增加静脉输液椎管内阻滞分娩产妇顺产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

    高锦华李婷婷章慧燕
    179-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本院于2017年5月成立医、护、行政共同参与的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降低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活动主题,选定主题后制定活动目标与计划,进行要因分析和真因验证,针对真因采取改进措施,包括更换PICC配件、规范导管接头消毒时间、修订PICC相关制度、增加PICC小组成员、改进敷料更换方法 、录制视频、多团队协作减少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结果 使用中平顶式肝素帽和凹陷式肝素帽条件致病菌检出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方法改善前后敷料覆盖处皮肤采样细菌检出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前后的新生儿PICC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从7.37/1000导管日降至活动后的1.33/1000导管日.圈成员的圈能力较活动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效果显著;并提高了圈成员的综合素质.

    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品管圈新生儿

    基于器官-系统模式的儿科学多学科整合PBL课程的教学体会与思考

    吴盛德何大维魏光辉林涛...
    182-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器官-系统模式的儿科学多学科整合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课程的教学,总结教学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实施的基于器官-系统模式的儿科学多学科整合PBL课程的实施情况.结果 在器官-系统整合课程背景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教学中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创新,开展了多学科整合PBL教学法.该教学模式比单学科PBL更能激化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儿科学临床教学的效果,培养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结论 基于器官-系统模式的医学整合课程,具有综合性特点,能打破各学科间的屏障,为多学科整合PBL的实现提供了平台,儿科学多学科整合PBL教学效果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儿科学多学科整合PBL器官-系统模式

    两种带教模式在肿瘤内科护理带教的效果研究

    王慕卿冯娜娜林美华
    185-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两种带教模式在肿瘤内科带教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实习的100名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护理教学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一对一"带教模式,观察组在"一对一"带教模式下采用专科护理标准计划带教.两组护理实习生在实习第4周出科前进行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试,并发放由科室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护理实习生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满意度调查表的各条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一对一"带教模式下采用专科护理标准计划带教,可有效提高护理带教的教学质量.

    专科护理标准计划"一对一"带教护理带教效果研究满意度调查表

    产后抑郁症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池里群于景娴顾苏俊
    187-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后抑郁症是产褥期发生的首发抑郁障碍,对产妇、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临床上对产后抑郁症的治疗分为非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依旧是当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抗产后抑郁症药物主要有抗抑郁药物、激素类药物、免疫调节剂、缩宫素、中药制剂.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应依据每位产褥期患者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给药.

    产后抑郁症药物不良反应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高红燕武建霞
    190-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表明,在血栓性疾病防治方面,中药制剂、活血化瘀类中药和有效成分能够聚集抗血小板.另外,中药能够通过干预血小板形成,防止血栓形成,但目前对于干预机制尚未明确.本文简要概述了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的作用原理,旨在为血栓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分析

    伍桂雄
    192-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的发病原因是由于持续性气流受到限制影响,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特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家庭、工作等受到不良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品质.近几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治疗受到了广泛关注,要想提升康复水平,就要联合多样化作用机制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其中,利用长期规律的运动训练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骨骼肌功能以及心肺适应性,对全面提升患者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从患者慢性阻肺肺通气和换气功能、肺心血管功能以及肢体肌肉功能3个方面集中阐释了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的作用机制.

    运动训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