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频超声在指骨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治疗预后的影响研究

    唐杏
    154-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指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2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指骨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手指关节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高频超声检查类风湿性关节炎指骨关节病变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对患者治疗预后的影响.结果 2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指骨关节病变患者中,检查出滑膜增生患者200例,检出率为100%(200/200);检查出关节积液及关节周围炎性渗出186例,检出率为98.9%(186/188);检查出关节骨质侵蚀62例,检出率为95.4%(62/65);检查出骨质疏松29例,检出率为93.5%(29/31).结论 高频超声能对手部指骨关节的关节腔积液、滑膜增生、关节侵蚀及骨质疏松情况进行清晰的显示,依据高频超声检查结果给予类风湿性关节炎指骨关节病变患者相应的治疗干预,对提高患者预后有促进作用.

    高频超声类风湿性指骨关节炎预后

    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王晓光
    156-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性抽取本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入院后对所有患者实施基础治疗,随机性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给予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用药安全性等.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咳嗽、啰音、喘息以及哮鸣音等消失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用药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能够更快地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保证治疗效果,同时不会增加毒副作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疗效

    观察中药炮制方法对患者临床用药效果的影响

    于春子赵天池彭菲
    15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炮制方法对患者临床用药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用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B、C、D 4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A组采用挥发油类药物,B组采用苷类药物,C组给予生物碱类药物,D组给予鞣质类药物,对照组患者给予未经炮制的中药治疗.分析对比5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45%,B组为100.00%,C组为95.45%,D组为95.45%,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7.27%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4.55%,B组为0.00%,C组为4.55%,D组为4.55%,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炮制方法对患者临床用药疗效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药材经过炮制后可以有效降低药物的毒性,消除其副作用,增强中药在临床上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临床中应加以关注和重视.

    中药炮制方法临床用药效果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1例分析

    张明秋
    160-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针对反流性食管炎,中成药联合西药诊疗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月就诊的10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对照组(常规西药疗法)、治疗组(西药结合中成药),监测并记录症状评分(治疗后的第4周、第8周)、内镜检查评分(治疗后的第4周、第8周)、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健康、精神健康、总评分).结果 予以两种方案后,治疗后的第4周,治疗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有所下降;治疗后的第8周,治疗组患者的症状评分下降明显,较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第4周,治疗组患者的内镜检查评分有所下降;治疗后的第8周,治疗组患者的内镜检查评分下降明显,较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躯体健康、精神健康、总评分显著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反流性食管炎,中西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高,临床可积极应用.

    反流性食管炎中西医结合生活质量内镜检查临床效果

    头孢呋肟联合痰热清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

    李树贵
    163-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头孢呋肟联合痰热清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及炎性因子、血气指标检验结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8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西医组采用头孢呋肟进行治疗,中西医组则给予头孢呋肟+痰热清治疗.比较两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总有效率;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时间、肺部炎症吸收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炎性因子、血气指标检验结果.结果 中西医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时间、肺部炎症吸收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短于西医组(P<0.05);干预前两组炎性因子、血气指标检验结果相近;干预后中西医组炎性因子、血气指标检验结果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 头孢呋肟联合痰热清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炎性因子、血气指标检验,缩短疗程,加速症状消退和生化指标复常,促进炎症吸收,值得推广.

    头孢呋肟痰热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效果炎性因子血气指标检验

    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肌血流储备分数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

    马亮
    164-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与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给予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本院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临界病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选取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均经FFR和CAG检查,并于同期经CAG检查的临界病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选取40例自愿参与者作为对照组,均行介入治疗,对其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7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FFR和CAG可以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病变的缺血程度进行准确鉴别,从而有效指导介入治疗,减少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FFRCAG不稳定型心绞痛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临床效果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在重症胸外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朱凯
    16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在重症胸外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本院重症胸外伤100例患者,抽签化分组,即每组5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8.95±3.42)d、止痛药用量(1.52±0.17)次/周、治疗成功率(96.00%)、治疗后1天VAS评分(2.14±0.43)分、治疗后3天的VAS评分(1.85±0.44)分、治疗后7天的VAS评分(0.32±0.41)分、不良事件发生率(2.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症胸外伤患者实施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性更高.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保守重症胸外伤比较

    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价值分析

    彭涌
    168-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精神外科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颅脑肿瘤患者88例,开展本次研究.根据患者颅脑肿瘤位置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入路法.结果 术后患者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内分泌症状、视乳头水肿的例数分别为11例、0例、9例、0例,少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情绪、认知、躯体、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81.9±5.1)分、(83.3±8.1)分、(89.9±7.7)分、(87.9±7.1)分,大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颅脑肿瘤患者采用显微外科不同入路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颅脑肿瘤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毕玲玲
    170-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进行治疗的80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入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心力衰竭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心功能以及临床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疗效95.12%高于对照组77.52%;治疗后研究组LVEF(48.79±4.81)、LVESV(108.28±1169)、LVESD(40.08±6.21)、LVEDV(97.49±5.27)更优于对照组的(43.19±5.07)、(115.17±15.06)、(45.82±5.36)、(165.60±15.51);研究组治疗后24 h尿量(2457.33±68.55)ml、6 min步行距离(114.68±6.90)m、呼吸频率(18.64±1.55)次/min、心率(74.55±2.64)次/min均优于对照组的(1459.29±11.57)ml、(85.44±5.31)m、(24.32±1.06)次/min、(84.63±3.45)次/min,对比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以常规心力衰竭治疗为基础,实施重组人脑利钠肽,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尿量,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重组人脑利钠肽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腹胀的原因与护理干预临床探究

    李田田
    172-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腹胀的原因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收治的82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为研究时段,分对照组、试验组,每组样本容量41例.对照组采纳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纳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术后指标,并对其出现腹胀症状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对照组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指标试验组的显著较对照组的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结核患者术后采纳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借鉴.

    脊柱结核术后腹胀原因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