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与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物的临床效果比较

    孟玉
    8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与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物疗效对比.方法 本次参与研究治疗的80例患者,于2016年9月1日~2017年9月30日期间入住本院,并将以上80例患者随机的自由组合后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的40例良性乳腺肿物患者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的40例患者则是采用临床常规的方法(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同时对以上两组患者进行术后临床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手术后并发症(色素沉积、皮肤瘙痒、肿痛)的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2.5%;对照组患者对术后护理的满意率为72.5%低于观察组的92.5%(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有了极大的改善.结论 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物患者的应用临床效果非常明显,适用于临床方面的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手术良性乳腺肿物

    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针灸理疗治疗的康复效果研究

    刘冬梅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实施针灸理疗治疗的康复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本院43例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治疗,分组方式以住院先后顺序为主,治疗组给予针灸理疗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牵引和按摩方法治疗,对其治疗效果、疼痛程度评分、治疗前后腰痛疾患疗效评定(JOA评分)和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有效率较高,疼痛程度评分和JOA评分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927,t=3.184,P<0.05).结论 腰间盘突出症对患者的影响较大,给予患者针灸理疗治疗的效果显著,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同时促进其恢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腰间盘突出症针灸理疗康复效果

    黄体酮胶囊治疗闭经与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徐方吕元方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闭经与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给予黄体酮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的60例闭经与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按照抽签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醋酸甲羟孕酮片治疗,实验组在给予戊酸雌二醇基础上联合黄体酮胶囊,此次研究时程为四个周期,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第一周期至第三周期的出血量情况以及出血时间.结果 经治疗,实验组患者第一周期至第三周期的出血量正常人数分别为26、28、29例多于对照组18、20、22例,以及出血时间(4.3±1.2)、(4.0±0.6)、(3.5±0.4)天明显少于对照组(7.2±1.5)、(7.0±1.6)、(6.8±1.3)天,两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体酮胶囊对于治疗闭经与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减少出血时间以及出血量,有利于患者康复.

    闭经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黄体酮胶囊临床效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B超形态学变化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分析

    罗宏
    9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B超形态学变化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选患者进行无创肝纤检查以确认肝纤维化分期诊断,分析所选患者门静脉主干(MPV)宽度、脾静脉(SPV)宽度和脾脏肋间厚度等肝脏B超形态学变化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将所选100例患者进行肝纤维化分期,分别为S0期9例,S1期25例,S2期26例,S3期22例,S4期18例.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所选患者的MPV宽度、SPV宽度及脾脏厚度均显著增加,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50.05).结论 B超检查作为一种无创的检影像学检测手段,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及纤维化程度评估有重要临床意义.

    慢性乙型肝炎B超形态学变化肝纤维化分期

    胸腺肽在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中的辅助治疗效果观察

    柯小林王剑峰
    9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胸腺肽对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患者辅助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对48例就诊于本院的宫颈癌术后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同步放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前组基础上予以胸腺肽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相比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4.17%,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更优(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63.37±8.65)不仅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的评分(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腺肽对宫颈癌术后患者同步放化疗辅助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利于患者预后,临床研究和推广价值高.

    胸腺肽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辅助治疗效果观察

    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比较

    谢剑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7年1月36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各18例.保守治疗组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组采用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老年急性肠梗阻治疗总有效率;卧床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出院时间;患者肠坏死率、死亡率.结果 手术治疗组老年急性肠梗阻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手术治疗组卧床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出院时间短于保守治疗组(P<0.05);两组死亡率相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组肠坏死率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 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比较,手术治疗起效更快,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缩短卧床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出院时间,但手术治疗可增加肠坏死率,在具体治疗时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比较

    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

    王赪邱少红熊婷
    9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应用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C肽联合检验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本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70例患者资料,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血糖和血清C肽水平进行检验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肽水平均比对照组高,且餐后2 h血糖和空腹血糖水平均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应用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C肽联合检验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够为疾病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肽价值

    生化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方式及应用意义分析

    李阿平
    100-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与分析生化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方式及应用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进行生化检验的8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生化检验控制,观察组采用生化检验全程质量控制管理.比较分析两组生化检验的准确率、重现性、时效性、误差值以及检验前、中、后误差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生化检验的准确率为97.5%(39/40),与对照组75.0%(30/40)相比显著较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验结果重现性为(0.68±0.1)、时效性为(0.32±0.02)、误差值为(0.02±0.01),对照组检验结果重现性为(0.37±0.2)、时效性为(0.20±0.01)、误差值为(0.07±0.02),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检验前、中、后误差发生率为7.5%、5.0%、5.0%,均比对照组17.5%、20.0%.15.0%显著较少,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化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方式应用之后,能显著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重现性、失效性,还能增强检验结果完整性,并有效降低检验误差值,从而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管理方式应用意义

    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联合服用治疗偏头痛疗效分析

    张世军
    102-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偏头痛患者采用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的方式,探究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偏头痛患者共82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氟桂利嗪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61%,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12%,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经过对比后发现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和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偏头痛患者采用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的方式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氟桂利嗪尼莫地平偏头痛治疗效果

    分析止凝血功能指标检测诊断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价值

    付禹
    104-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止凝血功能指标检测诊断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本院2016年6月~2017年4月收治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前期新生儿60例,将其作为实验组A,选择同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新生儿60例,将其作为实验组B,并选择同期正常新生儿6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新生儿给予小剂量肝素治疗,对3组研究对象的血浆止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A、实验组B的各项止凝血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A和实验组B的D-D/FD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实验组A、实验组B的各项止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和实验组B治疗后的D-D/FD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止凝血功能指标检测,能对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前期进行准确判断,能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提供科学依据.

    止凝血功能指标检测诊断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