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吞咽功能评估及饮食管理的应用分析

    李朗莉雷东梅张雪丽黄颜...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吞咽功能评估及饮食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评估及干预方式进行康复治疗,研究组采用吞咽功能评估及饮食管理方式进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吞咽功能评估及饮食管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障碍症状,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吞咽功能评估饮食管理

    血清甲胎蛋白联合异常凝血酶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分析

    郑冰清张敏李星星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联合异常凝血酶原(abnormal prothrombin,APT)诊断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PLC)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于本院接受诊断的肝病患者200例,其中PLC患者116例纳入PLC组,肝炎肝硬化患者84例纳入肝炎肝硬化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名纳入正常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采用酶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PT。比较3组AFP及APT的检测结果,AFP及APT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PLC的特异度及灵敏度,AFP及APT诊断PLC的准确度。结果 PLC组AFP及APT的检测结果显著高于肝炎肝硬化组、正常组,肝炎肝硬化组AFP及APT的检测结果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F单独检测特异度(90。48%)、阳性预测值(90。80%)高于AFP单独检测特异度(75。00%)、阳性预测值(73。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PLC时,AFP的ROC曲线下面积[0。841(95%CI:0。753~0。930)]小于APT的[0。910(95%CI:0。852~0。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APT、AFP单独升高不存在相关性。结论 与APT、AFP单独诊断PLC相比,APT、AFP联合诊断PLC可提高诊断PLC的特异度及灵敏度,对于准确诊断PLC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原发性肝癌应用价值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脑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陶丽艳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脑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38例脑胶质母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19例。单一接受放疗的患者纳入参照组,接受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客观有效率、KPS评分、中位生存期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客观有效率为73。68%,高于参照组的4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KPS评分高于参照组,中位生存期长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42。11%,参照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31。5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冶疗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且有利于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延长其中位生存期。

    替莫唑胺放疗脑胶质母细胞瘤中位生存期KPS评分

    益生菌和维生素B2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对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李楠栗昊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益生菌、维生素B2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对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出生的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106例,按照家属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维生素B2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起效时间、治疗时间、总胆红素、免疫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起效时间、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Bil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gG、IgA、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7%,低于对照组的18。86%(P<0。05)。结论 益生菌、维生素B2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提高治疗效果,增强患儿免疫功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免疫功能维生素B2益生菌

    HPV E6/E7mRNA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冯琳高慧芬潘红施艳梅...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HPV E6/E7mRNA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行宫颈病变诊断及治疗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诊断方法分为对照组(采用细胞学方法检测)和观察组(采用HPV E6/E7mRNA方法检测),各100例。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检出率和诊断效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理级别的不断加重,HPV E6/E7mRNA的拷贝值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宫颈病变中实施HPV E6/E7mRNA检测方法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

    HPVE6/E7mRNA宫颈病变诊断价值细胞学

    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董妍马丽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冠心病患者诊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疾病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n=38)、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n=45)和急性心肌梗死(AM I)组(n=37),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5名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3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水平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而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提升。UA组、SA组和AMI组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和发展,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结论 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UA、SA和AMI的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冠心病进展的风险观察指标。

    冠心病血清胆红素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

    康柏西普、雷珠单抗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和对患者视力的改善评价

    张清文孙霞喻强
    1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及对视力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AMD患者108例,采用长短签自由抽取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内眼手术标准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对照组应用雷珠单抗治疗,观察组应用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力改善状况、血清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视力及血清学指标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雷珠单抗相比,采用康柏西普治疗AMD患者对其视力改善程度更高,且不易引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康柏西普雷珠单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力血清学指标并发症

    腹腔镜结合内镜治疗肝胆结石性疾病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巴雷周瀛
    13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肝胆结石性疾病行腹腔镜+内镜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肝胆结石性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参考组采用单纯腹腔镜治疗,综合组采用腹腔镜+内镜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满意度。结果 综合组血红蛋白丢失量、出血量低于参考组,手术时间长于参考组,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参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参考组的30。00%(P<0。05)。综合组手术满意度为96。67%,高于参考组的73。33%(P<0。05)。结论 腹腔镜+内镜治疗肝胆结石性疾病者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彻底清除肝胆结石性疾病患者结石组织,且机体恢复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内镜临床有效性腹腔镜并发症血红蛋白损失量肝胆结石性疾病

    双镜联合微创保胆胆囊部分切除术在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折叠畸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兰云霞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双镜联合微创保胆胆囊部分切除术在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折叠畸形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折叠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镜联合微创保胆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 两组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出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2年慢性胆囊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年,观察组心理状态、生理状态、社会状态及主观症状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年结石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镜联合微创保胆胆囊部分切除术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折叠畸形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保胆术后慢性胆囊炎及胆囊结石复发的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胆囊结石胆囊折叠畸形双镜联合微创保胆胆囊部分切除术

    地市级医院开展日间手术模式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喻昆霖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地市级医院开展日间手术模式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行甲状腺、乳腺、体表肿块等病治疗的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未实施日间手术模式的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另以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实施日间手术模式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治疗期间相关指标及住院费用。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等候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住院总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级市医院开展日间手术模式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和等候时间,节省医疗资源,减少患者经济负担,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地级市医院日间手术经济费用手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