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晚发和长病程动物模型的建立

    王玲玲金芳温博贤冼其...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晚发和长病程动物模型,为NEC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实验平台.方法 10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Dith/FFLAS组(n=47)、FFLAS组(n=32)、Dith组(n=32)、Control组(n=32).Dith/FFLAS组给予腹腔注射双硫腙(Dith),结合人工喂养和缺氧、内毒素LPS刺激(FFLAS)进行诱导.每天观察临床表现和体质量变化,于24 h、72 h、7 d、15 d抽样进行肠组织学评分,分析各时点的NEC患病率和病损程度,评估最佳成模时间和病变迁延情况.结果 Dith/FFLAS组48~72 h普遍出现腹胀、腹泻等NEC症状,个别出现血便;72 h和7 d患病率最高,分别为87.50%(7/8)和71.43%(5/7),显著高于FFLAS组(P<0.05).4组肠组织评分分别为:24 h(1.00±0.53),(0.50±0.53),(0.50±0.53),(0.25±0.46),72 h(2.38±0.92),(1.13±0.64),(0.25±0.46),(0.38±0.52),7 d(2.00±0.82),(0.75±0.46),(0.13±0.35),(0.25±0.46),15 d(1.00±0.63),(0.38±0.52),(0.25±0.46),(0.13±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h=3.00,F72h=17.05,F7d=14.09,F15d=4.08,P值均<0.05).各时点均以Dith/FFLAS组评分最高,不仅与Contr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72 h、7 d、15 d时点都显著高于FFLAS组(P<0.05)和Dith组(P<0.05).Dith/FFLAS组不同时点病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0,P<0.01);72 h和7 d损伤程度显著高于24 h和15 d(P<0.05).结论 Dith/FFLAS法能在10日龄大鼠成功建立晚发和长病程NEC模型,72 h成模率87.50%,病变至少迁延至第7天,15天仍未完全修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双硫腙

    MBTI视角的医务人员离职因素调查结果分析

    徐小缓曾卫龙汪红梅欧萍...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务人员离职一直是各大医院人力资源部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为例,从5个方面选取20个离职因素进行研究,得出它们对离职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职业安全方面(值27)、员工个人方面(值29)、医院文化方面(值50)、薪酬福利方面(值53)、职业发展方面(值55).从MBTI视角把离职人员偏好与MBTI四个维度性格类型特点进行比对,得出离职人员偏好与情感F、感知P维度的性格特点相一致,以此分析离职原因,提出控制离职的建议.

    医务人员离职因素MBTI建议

    五叶皮瓣法治疗轻中度虎口瘢痕挛缩的疗效分析

    张兆毅李子华黄若强吕荼...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五叶皮瓣法治疗外伤后导致的轻中度虎口瘢痕挛缩的疗效.方法 自2011年9月~2017年2月,本院共对收治的24例患者的27侧(3例患者为双手)轻中度瘢痕挛缩的虎口采用五叶皮瓣法进行虎口开大手术,且均不需要植皮,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果 术后25组五叶皮瓣一期愈合,2组皮瓣发生部分皮缘坏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21名患者的24组皮瓣得到了有效随访,3名患者失访,随访时间5~28个月不等,平均(13.7±0.6)个月.按照侯书健提出的虎口功能评价,术前良者4个,可者15个,差者8个,优良率14.8%;术后优者13个,良者11个,可者3个,优良率88.9%.虎口开大功能评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五叶皮瓣法治疗轻中度虎口瘢痕挛缩,疗效确切,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五叶皮瓣瘢痕挛缩虎口开大轻中度

    康柏西普与贝伐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疗效对比观察

    张万虎何亚茹宋瑜袁烨...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康柏西普与贝伐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nAMD患者88例88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均为首次治疗.其中,男38例38只眼,女50例50只眼;年龄49~61岁,平均年龄(54.65±3.1)岁,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底彩色照片、FFA、ICG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依据接受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康柏西普治疗组(A组)、贝伐单抗治疗组(B组),分别为46例46只眼,42例42只眼.两组患者年龄(t=-1.45)、性别(χ2=41.26),BCVA(t=-1.59),眼压(t=-1.46),中心视网膜厚度(CRT)(t=-1.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比观察两组患眼治疗后1、3、6、10个月和末次随访BC-VA、CRT变化、玻璃体腔注射次数及人均治疗费用.两组患眼治疗后10个月BCVA、CRT与治疗前BCVA、CRT相关性行person、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治疗后1、3、6、10个月,A、B组患眼BCV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组=2.15、1.96、2.07、-2.35、2.28,tB组=2.01、2.29、3.01、2.98、2.03,P<0.05).两组患眼间平均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1.54、0.99、1.48、1.87,P>0.05).A、B两组患眼CR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组=2.57、2.49、2.69、2.81、3.23,tB组=2.86、2.63、2.51、3.07、2.74,P<0.05).两组患眼间平均CR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1.54、0.98、1.298、1.84,P>0.05).A、B组患眼平均注射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4,P<0.05).A、B组患眼人均注射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眼部并发症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与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比较,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nAMD取得相似的治疗效果,虽然注射次数更多,但总治疗费用明显更少.

    湿性黄斑变性/药物性治疗黄斑水肿/药物治疗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抗体,单克隆/治疗应用光学相干

    薏苡仁油对喉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

    熊美华谌建平操润琴万金华...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薏苡仁油对喉癌细胞株Hep-2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含不同浓度(0、25、50、100、200、400、800、1600μM)薏苡仁油的培养基分别培养人喉癌细胞株Hep-224、48、72、96 h,采用CCK8法观察薏苡仁油对Hep-2细胞的抑制率.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侵袭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薏苡仁油抑制喉癌细胞株Hep-2的增殖,其抑制效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薏苡仁油对喉癌细胞株Hep-2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65.2~650.2μM;经薏苡仁油作用后Hep-2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薏苡仁油(100,200μM)作用后,与对照组相比,Vimentin、Slug、pERK1/2的表达下调;E-cad的表达升高;ERK1/2的表达不变.结论 薏苡仁油可抑制喉癌细胞株Hep-2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薏苡仁油喉癌侵袭迁移

    探析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法和效果

    丁菊芬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的15000个手术器械包为对照组,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实施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15000个手术器械包为研究组,对两组手术器械包合格情况、医生满意度与手术接台等待时间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研究组手术器械功能正常率为98.85%,清洗质量合格率为98.85%,包装完整性为98.32%,包内指示卡合格率为97.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22%、91.78%、86.04%、82.4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医生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接台等待时间为(19.72±3.8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5.81±3.42)min,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手术器械包合格率与医生满意度,缩短手术接台等待时间,可使护理人员从术毕器械处理中解脱出来,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的管理模式.

    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模式应用效果

    改良VSD冲洗方法对感染创面的效果观察

    杨玉兰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感染创面行负压封闭引流(VSD)冲洗方法.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因创面感染入本院骨科行负压封闭引流(VSD)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纳入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间断夹闭VSD引流管间断快速冲洗,然后改持续缓慢冲洗.另3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持续缓慢冲洗.比较两组不同冲洗方法患者创面的细菌培养结果阴性例数及需二次清创手术的例数.结果 观察能够充分引流出创面分泌物及坏死组织,改善局部血运,促进肉芽组织快速生长,有效控制感染.对照组分泌物引流不充分,肉芽组织生长缓慢,感染控制不理想.结论 间断夹闭VSD引流管间断快速冲洗,然后改持续缓慢冲洗,能充分引流出创面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形成和创面愈合,在临床值得推广.

    间断夹闭冲洗VSD负压引流感染创面

    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陈牡蓉汪龙辉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序贯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序贯组先静脉滴注红霉素,20~30 mg/(kg·d),分2次给药,连续滴注5 d,后改用口服阿奇霉素,10 mg/kg,1次/d,连续用5 d;对照组口服阿奇霉素,10 mg/kg,1次/d,连续用药5 d,停药2 d,再继续口服阿奇霉素10 mg/kg,1次/d,连续用药3 d,两组疗程均为10 d.然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和症状改善率,并记录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本研究实际收集有效病例121例,其中序贯组61例,对照组60例.序贯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3%,序贯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序贯组在咳嗽、喘息、湿啰音、呼吸困难等临床指标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序贯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8/61),对照组为8.3%(5/60),两组患儿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9,P=0.301).结论 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能够显著提高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而且安全性高.

    红霉素阿奇霉素肺炎支原体肺炎有效性安全性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杨冬花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分组,各45例.常规组在病情稳定后采取良肢位摆放,早期组在早期康复护理中采取良肢位摆放.比较两组脑卒中偏瘫康复效果;从开始康复锻炼到出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S评分、肢体功能FMA评分、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QOL-100评分;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早期组脑卒中偏瘫康复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早期组从开始康复锻炼到出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S评分、肢体功能FMA评分、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早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S评分、肢体功能FMA评分、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QOL-100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早期组生活质量QOL-100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早期组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优于病情稳定后进行良肢位摆放,早期应用良肢位摆放可更好恢复患者肢体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其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还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住院经济负担,具有良好的社会意义.

    良肢位摆放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应用

    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对提高急救质量效果的研究

    邓秀嫔仲芳玉陈冬梅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对提高急救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中心2015年1月~2017年1月的368名参加急救规范化培训的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医生170名,护士198名,采取随机抽签分组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015年1月实验组参加规范化培训,对照组不参与培训,但两组人员均需在2015年2月进行院前急救考核,对比两组考试合格率情况;2016年1月两组人员均参与培训,培训完成后两组人员均参与考试,统计并分析2次考试的合格率,并对根据2年时间中进行抢救的病例,对抢救质量做出作分析对比.结果2015对照组未参与培训时考试通过率及急救质量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2016年参与培训后对照组在考试合格率及急救质量上仍低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2016年在考试通过率和急救质量上稍高于2015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2016年考试合格率及急救质量上明显高于2015年(P<0.05).结论 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在临床实践中起到巨大的作用,增加医护人员的急救能力,提高急救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急救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