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弯角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疼痛感及腰椎功能的影响

    林健刘永连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弯角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患者疼痛感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OVCF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弯角穿刺PVP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单侧经椎弓根入路PV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评分(VAS)、腰椎功能评分(ODI)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及X线曝光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弯角穿刺PVP技术治疗OVCFs疗效显著,能减少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且预后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弯角穿刺PVP技术胸腰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疼痛感腰椎功能并发症

    盐酸西替利嗪联合依巴斯汀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炎症水平及复发的影响

    唐密密
    12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盐酸西替利嗪联合依巴斯汀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炎症水平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20例,根据就诊单双序号分为对照组与联合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西替利嗪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比较两组炎症指标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30 d后,联合治疗组白三烯(LT)、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低于对照组,干扰素-γ(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西替利嗪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炎症因子水平,有效控制复发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盐酸西替利嗪依巴斯汀慢性荨麻疹炎症复发

    轮状病毒肠炎相关性肝功能异常或心肌酶谱异常的临床观察

    陈慧曹文锋李军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肠炎相关性肝功能异常或心肌酶谱异常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82例腹泻患儿,按轮状病毒大便抗原性质不同分为试验组(n=42)与对照组(n=40),轮状病毒大便阳性抗原设为试验组,轮状病毒大便阴性抗原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肌酶谱和肝功能指标水平及阳性率。结果 试验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LDH、CK、CK-MB、AST、ALT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轮状病毒肠炎易并发心肌损害、肝损害,临床需及时检测腹泻患儿轮状病毒大便抗原性质,监测心肌酶谱、肝功能,尽早实施相应药物治疗,防治肝功能及心肌功能损伤,以促进患儿病情恢复。

    轮状病毒肠炎心肌酶谱肝功能腹泻

    美沙拉嗪与乳酸菌素片联合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价值分析

    刘铁刚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美沙拉嗪与乳酸菌素片联合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72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乳酸菌素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8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美沙拉嗪与乳酸菌素片联合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美沙拉嗪乳酸菌素片联合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炎临床价值

    温针灸辅助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易倩马长红李萍王颖...
    130-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温针灸辅助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MPQ评分及颈椎活动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疼痛强度(PP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及右旋角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辅助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颈椎活动度。

    温针灸牵引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活动度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视力的影响

    洪薇薇马鹤王姝伊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视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82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单纯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41例,比较两组血液动力学指标及视力状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眼动脉(O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Vmean)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有助于改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部血液循环,促进视力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房角分离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

    超声引导下不同阻滞方式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邵寅寅宗斯赵燕峰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阻滞方式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接受剖宫产术的7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镇痛方法分为Q组(n=36)与T组(n=40)。Q组采用腰方肌阻滞(QLB)镇痛,T组采用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镇痛,比较两组镇痛效果、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镇痛泵按压次数、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舒适度(BCS)评分。结果 术后2、6、12、24、36、48 h,Q组VAS评分均低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T组,且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5 min,两组SBP、DBP、HR均上升,但Q组低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B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12、48 h,Q组BCS评分均高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QLB的镇痛效果优于TAPB,能减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药物使用量,稳定术中血压和心率,且患者舒适度较高。

    腹横肌平面阻滞剖宫产腰方肌阻滞超声引导镇痛效果

    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临床疗效的对照研究

    徐健红冯志咏郑晓玲
    13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于本院进行剖宫产的17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相关指标、麻醉效果、血压、心率、新生儿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最高平面均短于对照组,麻醉药总量少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观察组产妇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胎儿娩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中的麻醉效果更加显著,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有效缓解疼痛和缩短胎儿娩出时间。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

    氨氯地平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肾病的疗效观察

    吕洁
    14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氨氯地平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肾病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1)。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异性及肾功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血清肌酐(SCr)、24 h尿蛋白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肾病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变异性,改善患者肾功能。

    高血压肾病氨氯地平黄芪注射液血压变异性肾功能

    高频超声联合低频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研究

    王春晓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联合低频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肠套叠患儿6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X线空气灌肠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高频超声及低频超声单独检查与联合检查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本研究64例疑似肠套叠患儿中,单纯型肠套叠43例,占比67。19%;混合型肠套叠12例,占比18。75%;缺血型肠套叠9例,占比14。06%。高频超声诊断结果与空气灌肠X线检查结果相符率为82。81%(53/64),具有较为理想的一致性(Kappa=0。663)。低频超声诊断结果与空气灌肠X线检查结果相符率为75。00%(48/64),具有较为理想的一致性(Kappa=0。516)。高频超声和低频超声联合诊断结果与空气灌肠X线检查结果相符率为96。88%(62/64),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938)。联合诊断小儿肠套叠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高频超声与低频超声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肠套叠采取高频超声联合低频超声诊断可提高诊断符合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小儿肠套叠高频超声低频超声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