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粉联合应用治疗慢阻肺患者对其肺功能的影响

    邹晓平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粉联合应用治疗慢阻肺患者对其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索茶碱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粉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日常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肺功能临床日常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阻肺患者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粉可加快其身体康复速度,缓解临床症状,对其肺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粉联合慢阻肺患者临床日常生活质量

    数字化病案信息技术在医院工作中的应用实践

    吴疏影
    13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数字化病案信息技术在医院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2000份病案进行研究,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1000份病案作为参照组,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1000份病案作为研究组.参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即按照医院规定实施管理.研究组采用病案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即实施数字化病案信息技术.比较两组工作质量、利用率.结果 研究组书写不规范、书写错误、病案归档返修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医院病案利用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院工作中应用数字化病案信息技术可促进提高各机构的利用率,改善工作质量,应用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数字化病案信息技术医院工作利用率

    超敏CRP联合血常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佟静
    137-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超敏CRP(hs-CRP)联合血常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指标.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急诊科、发热门诊及儿科收治的4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儿hs-CRP、CRP、血常规,探讨CRP、hs-CRP联合WBC检测儿科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性.结果 400例患儿中,76例超敏CRP、白细胞计数正常;190例超敏CRP增高、CRP正常患儿中,白细胞计数增高患儿98例(24.5%),白细胞计数正常92例(23%);134例(33.55%)CRP、超敏CRP及白细胞计数增高,33例(8.25%)CRP、超敏CRP增高而白细胞计数正常,其余101例(25.25%)白细胞计数均升高.400例患儿中,97例超敏CRP、白细胞计数均为阳性,但CRP为阴性,敏感率为24.25%;白细胞计数阳性105例,敏感率为26.25%;超敏CRP阳性而CRP为阴性54例,敏感率为13.5%,CRP阳性53例,敏感率为13.2%.CRP、hs-CRP联合WBC检测的敏感性较高,为85.55%.结论 CRP、hs-CRP联合WBC检测儿科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性的敏感性较高,有利于早期诊断,改善患儿预后.

    血常规感染性疾病超敏CRP儿科

    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对肺炎患儿临床疗效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的影响

    赖富煌邱雪文林金亮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对肺炎患儿临床疗效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肺炎患儿9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氨溴索.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相关症状缓解所需时间及肺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相关症状的缓解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肺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肺炎患儿在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患儿相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提高患儿的相关肺功能指标水平.

    肺炎阿奇霉素盐酸氨溴索疗效临床症状肺功能

    男性不育患者精子密度和活动率及畸形率的检测分析

    彭洁
    142-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相关检测,分析男性不育患者精子密度、活动率及畸形率.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男性不育患者40例作为不育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就诊的正常生育男性40名作为生育组.分析两组男性精子密度、活动率及畸形率检测结果.结果 两组临床资料(年龄、禁欲时间、精液量、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育组精子密度(45.56±16.93)×106/mL以及活动率(68.63±11.21)%均明显高于不育组[(32.93±12.87)×106/mL、(47.86±1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育组总畸形率(17.50%)明显低于不育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不育患者的精子密度、活动率处于较低水平,但畸形率相对较高.

    男性不育精子密度活动率畸形率

    他汀类药物在ITP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国保
    14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diopathic thrombopoenic parpara,IT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30例初诊为ITP患者(初诊组)、30例一线治疗成功患者(一线治疗缓解组)、30例一线治疗失败患者(一线治疗失败组)的血液标本.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并比较3组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对于一线治疗失败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并设为他汀组(n=30).观察比较他汀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含量(PAIgG、PAIgA、PAIgM)以及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初诊组与一线治疗失败组Tre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初诊组、一线治疗失败组Treg水平与一线治疗缓解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他汀组的PAIgG、PAIgA、PAIgM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而PL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Treg水平表达异常是ITP患者发病的重要机制,在明确疾病病因后应及时对患者采取有效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他汀类药物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相关抗体临床效果

    不同剂量表柔比星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对比

    谭小强陈琦菲
    14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表柔比星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80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应用辅助化疗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75 mg/m2表柔比星治疗,观察组应用100 mg/m2表柔比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l25)、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糖类抗原135(CA135)]水平及不良反应(心肌损害、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血液系统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Al25、CEA、SCCA与CA135水平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心肌损害、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血液系统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0 mg/m2表柔比星联合助化疗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因此在实际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与耐受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乳腺癌表柔比星辅助化疗肿瘤标志物毒副反应

    改良胸腔闭式引流与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疗效

    赵峰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应用改良胸腔闭式引流与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的不同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6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观察组接受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肺复张时间、导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低于对照组的32.35%(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2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胸腔闭式引流与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效果相近,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自发性气胸改良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高危型HPV感染和宫颈癌前病变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研究

    黄梅张琳孙宇佳聂小毳...
    15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高危型HPV感染和宫颈癌前病变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在沈阳市妇婴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采用液基细胞学(TCT)+人乳头瘤病毒(HPV)进行宫颈癌筛查,对于高危型HPV阳性、TCT提示异常(包括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低级别鳞状上皮病变、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者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于可疑病变处取活检,将病理提示SIL患者120例设为研究组,同期120例HPV阴性、无宫颈病变受检者设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比较两组阴道微生态各项指标.结果 SIL组优势菌(乳酸杆菌)、H2O2阴性占比均低于对照组,SIL组BV、AV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菌群密集度(Ⅱ~Ⅲ级)、菌群多样性(Ⅱ~Ⅲ级)、pH≥4.6、VVC及T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优势菌为乳酸杆菌的比例降低、H2O2阴性比例较低、BV及AV的检出率增高是高危型HPV感染SIL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异常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 优势菌为乳杆菌的比例降低、H2O2阴性比例较低、BV及AV的检出率增高是高危型HPV感染SIL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异常的独立风险因素,通过观察阴道微生态指标可提示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改善阴道微环境对防治宫颈病变具有积极的作用.

    宫颈病变阴道微生态指标高危型HPV

    腹部超声在肝脏肿块及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杜娟娟
    153-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腹部超声应用于肝脏肿块及相关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辽宁省残疾人服务中心收治的120例肝脏肿块及相关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腹部超声检查.观察不同疾病超声影像图特征及血流分级,比较不同疾病类型的血流灌注指数(DPI)、门静脉充血指数(PCI)、阻力比(RR)、肝总血流量(TLBF).结果 转移性肝癌可见血流信号少且微弱,瘤体边界清晰、数量多、形态各异,多种回声类型,不同回声病灶形状不同;肝血管瘤血流速度缓慢,瘤体边界清晰,可见组织变形,且存在肝实质回声;原发性肝癌侵犯门静脉者可见血管腔内存在团块,动脉流速快、血流信号丰富,瘤体圆形或类圆形,以高回声最为常见,结节型瘤体圆球形,内部回声参差不齐,巨块型瘤体圆球状、分叶状,回声不均匀;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组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DPI、PCI、RR、TLB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患者各项指标均高于肝血管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超声应用于肝脏肿块及相关疾病诊断中,效果较佳,可明确疾病类型,便于进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实施.

    腹部超声肝脏肿块及相关疾病血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