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药论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药论丛
当代医药论丛

半月刊

当代医药论丛/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Foru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研究

    张学玲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采用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128例PCOS患者,均于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就诊,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命名为常模组,采用达英-35治疗,另一组命名为二联组,采用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组间代谢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二联组TG、TC、FINS、FPG水平均低于常模组(P<0.05).治疗前,组间性激素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二联组LH、PRL、T水平均低于常模组,E2水平高于常模组(P<0.05).治疗后,二联组排卵率、妊娠率分别为76.56%、59.38%,均高于常模组的56.25%、34.38%(P<0.05).结论:对于PCOS患者而言,采用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好,不仅对患者的代谢指标及性激素水平有较大的改善作用,还可以提升患者的排卵率及妊娠率.

    达英-35二甲双胍多囊卵巢综合征性激素代谢指标排卵妊娠

    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颜文洁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安顺市西秀区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肺部啰音、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发生过敏、鹅口疮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6例、13例和1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在肺部啰音、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中,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鹅口疮、过敏和声音嘶哑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略高于对照组的5.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新生儿肺炎患儿提供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有助于提高患儿疗效,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和疾病恢复时间,不良反应较少.

    氨溴索布地奈德新生儿肺炎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应用不同转换方案的有效性研究

    杨燕儿伍妙韶关绮媚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应用不同转换方案的治疗成效.方法:选择16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两个小组,A组患者接受基础治疗与餐时四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而B组则采用早晚餐前两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皮下注射疗法.治疗周期为两周.根据入选时的HbAlc水平,患者被分为HbA1c<9%和HbA1c≥9%两类.对比分析了两类患者的血糖水平、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接受治疗后A组、B组中HbA1c<9%的患者FBG、2hPG以及降幅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接受治疗后A组、B组中HbA1c≥9%的患者血糖降幅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A组、B组中HbA1c<9%患者的达标率分别达到了91.48%、80.49%,达标率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达标时间角度分析,A组比B组短(P<0.01),达标时,B组患者每天的胰岛素使用剂量比B组少(P<0.05).A组、B组中HbA1c≥9%患者的达标率分别是80.05%、92.31%,达标率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达标时间角度分析,A组比B组短(P<0.01),达标时A组、B组每天的胰岛素使用剂量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出院后病情未好转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采用基础+餐时四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早晚餐前两次皮下注射.这两种疗法均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且安全可靠.它们不仅提升了血糖控制效果,还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对于上述患者,这两种疗法都是值得推荐的强化治疗手段.

    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

    盐酸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郭玉菊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盐酸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录符合纳排筛选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共100例,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根据治疗序号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倍他乐克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盐酸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的心率、QTd低于对照组(P<0.05),LVEF、QTc高于对照组(P<0.05);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黏度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予以盐酸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在改善心功能指标和缓解血流动力学指标上有更为理想的效果,可减轻患者的症状和病机,促进疗效提升.

    盐酸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多层螺旋CT扫描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关建强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扫描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1月江门市新会区司前人民医院接收的77例疑似肋骨骨折(RF)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经DR(Digital Radiography)、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扫描检查,其中有69例已证实确诊为RF患者,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及效能表现情况.结果:在77例疑似肋骨骨折患者中,确诊为肋骨骨折患者有69例,而DR检出率为70.12%(54/77),但经多层螺旋CT扫描肋骨骨折患者的检出率为88.31%(6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2,P<0.05).经确诊69例患者共计92处骨折,其中完全骨折有58处,占比63.04%,而不完全骨折有34处,占比36.95%.DR对完全骨折诊断检出率为94.82%(55/58),多层螺旋CT为100.0%(58/58),两种检查对于完全骨折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80,P>0.05).DR在不完全骨折中检出率为67.64%(23/34),而多层螺旋CT对于不完全骨折的检出率为94.11%(32/34).由此可见,多层螺旋CT对于不完全骨折的检出率高于DR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03,P<0.05).经比较,多层螺旋CT对于疑似肋骨骨折患者的诊断效能相比DR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能够明显提高肋骨骨折诊断的准确率,可以根据患者骨骼结构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

    多层螺旋CT应用价值诊断效能检出率肋骨骨折

    心肌核素显像和心脏核磁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马苏林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分析两种主要的心脏影像技术——心肌核素显像(MPI)和心脏核磁(CMR)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效果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将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集的60名患有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作为本研究样本,这些患者的性别分布为男性33人,女性27人,年龄范围为55~82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以明确诊断.所有患者分别进行MPI、CMR检查,最后对比单独应用CMR诊断、MPI诊断以及联合应用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结果:根据我们得出的数据,采用CAG明确最终诊断,CMR方法敏感度为76.67%,特异度为73.33%,准确度为75.00%;MPI方法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86.67%,准确度为85.00%;MPI结合CMR方法敏感度达到了93.33%,特异度达到了96.67%,准确度达到了95.00%.结论:MPI和CMR都是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联合使用这两种诊断方法,将两项技术的优势相结合后(即MPI+CMR的综合检测),疾病诊断的准确度更高,可以有效地减少漏诊.

    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核素显像心脏核磁诊断

    CRP联合白细胞计数检验诊断感染性疾病的价值分析

    黄杰高彦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采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研究对象为1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患者入院后以等量随机电脑法分为传统组(n=50)、评估组(n=50)两组,分别给予白细胞计数检验与CRP+白细胞计数检验,并对比诊断效果.结果:评估组的诊断符合率高于传统组(P<0.05);评估组的CRP与白细胞计数水平高于传统组(P<0.05);评估组的误诊率及漏诊率低于传统组(P<0.05);评估组的检验满意率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联合检验CRP与白细胞计数,可进一步保证感染性疾病的检出率,给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推荐临床应用.

    CRP白细胞计数感染性疾病

    CTA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鉴别效果

    樊凤飞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采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其脑血管狭窄程度的鉴别作用.方法:选择100例住院IS患者,分别对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CTA检查,将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不同检查方式在鉴别IS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中的效果.结果:经DSA检查,100例IS患者中有21例(21.00%)脑血管轻度狭窄,60例(60.00%)中度狭窄,11例(11.00%)重度狭窄和8例(8.00%)脑血管闭塞,且颅外动脉占比(56.00%)高于颅内动脉(44.00%);CTA评估IS患者脑血管狭窄中度及以上的符合率为91.00%、灵敏度为95.24%、阳性预测值为71.43%、阴性预测值为98.61%,高于TCD的74.00%、52.38%、41.74%、86.30%(P<0.05).结论:IS患者采用CTA鉴别脑血管狭窄程度诊断效能高,能够将脑血管病变状况准确显示出来,从而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适合进一步推广.

    缺血性脑卒中CT血管成像脑血管狭窄临床诊断

    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联合糖类抗原72-4检测在老年胃癌筛查中的价值研究

    贺丹丹白引明马派王晶...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联合糖类抗原72-4检测在老年胃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吕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因上腹不适就诊、确诊为胃部病变的265例老年患者,按照胃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结果分为胃癌组7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106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83例.比较不同组别G-17、PGⅠ、PGⅡ、PGR、CA72-4水平差异,并分析G-17、PGⅠ、PGⅡ、PGR、CA72-4单一与联合诊断胃癌的效能.结果:三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三组PGⅡ、PGR、G-17、CA72-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PGⅡ、G-17和CA72-4水平>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PGR水平<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PGⅠ、PGⅡ、PGR、G-17、CA72-4联合诊断胃癌的AUC、灵敏性及特异度高于单一指标诊断(P<0.05).结论: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联合糖类抗原72-4检测能够提高胃癌诊断准确率,有助于指导临床诊疗.

    老年胃癌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糖类抗原72-4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的表现特征及临床价值

    肖友秀
    135-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的表现特征,并总结归纳对应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台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总结分析心电图的表现特征以及对应的临床价值.结果:本研究中共有26例患者表现出非典型心绞痛,62例患者表现出典型心绞痛,14例患者为无胸痛型心肌梗死.其中出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数量为57例,占比为55.88%;出现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数量为23例,占比为22.54%;出现前间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数量为10例,占比为9.80%;出现急性前壁侧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数量为8例,占比为7.84%,出现急性下壁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患者数量为4例,占比为3.92%.临床对比发现缺血性T波患者与无缺血性T波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通过心电图的特征分析具体的梗死部位,患者在临床中会表现出室性心律失常,并且呈现缺血性T波.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特征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