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药论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药论丛
当代医药论丛

半月刊

当代医药论丛/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Foru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分析

    段畅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临床应用效果,为癫痫患者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接诊的86例癫痫患者展开分析,根据用药情况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独服用丙戊酸钠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肝肾指标及药物副作用表现.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项肝肾指标及药物副作用表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是两种不同机制的癫痫治疗药物,联合使用可提高抑制癫痫发作的水平,且药物对肝肾指标影响不大,安全性高,具有临床适用价值.

    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癫痫安全性

    普萘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对甲状腺功能及血清CT、BGP的影响

    陈建伟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普萘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对甲状腺功能及血清CT、BGP的影响.方法:研究中共有研究对象80例,均从十堰市郧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选取,选取时间在2022年5月—2023年6月.随机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照组中分入40例,观察组中分入40例.对照组使用甲巯咪唑治疗,观察组使用普萘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治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组间的血清FT4、FT3、TSH对比(P>0.05).相比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两组的血清FT4、FT3 降低,血清TSH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FT4、FT3 低于对照组,血清TSH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组间的血清PTH、CT、BGP对比(P>0.05).相比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两组的血清PTH升高,血清CT、BGP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PTH高于对照组,血清CT、BG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单项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普萘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改善甲状腺功能,调节血清CT、BGP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普萘洛尔甲巯咪唑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降钙素骨钙素

    CT和核磁共振应用于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效果观察

    吉学江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对比CT和核磁共振应用于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2月在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治疗的500例疑似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CT和核磁共振(MRI)检查,将CT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MRI检查结果作为观察组,将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的各项检查指标、不同部位病灶检出率及病灶大小检查情况、诊断结果、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检查时间长于对照组,病灶直径小于对照组,检查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顶叶、额叶、丘脑、小脑、基底节、内囊、脑干等部位病灶检出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病灶≥5 mm的检出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阳性397例(真阳性394例,假阳性3例),阴性103例(真阴性95例,假阴性8例);对照组中,阳性341例(真阳性322例,假阳性19例),阴性159例(真阴性79例,假阴性80例);观察组对腔隙性脑梗死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RI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效果更好,对不同部位病灶的检出率更高,对病灶大小的显示更为准确,有效提高了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利于临床更好地开展诊治.

    腔隙性脑梗死CT核磁共振诊断效果

    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对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吴静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对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从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肝脏疾病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以临床综合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病理检查等)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诊断肝脏疾病的价值.结果:临床综合检查结果显示,100例肝脏疾病患者中,有25例为病毒性肝炎,35例为脂肪肝,25例为肝脏占位性病变,15例为不明原因的肝脏损害.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结果显示,100例肝脏疾病患者中,有24例为病毒性肝炎,34例为脂肪肝,28例为肝脏占位性病变,14例为不明原因的肝脏损害.在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脏占位性病变、不明原因肝脏损害的诊断中,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与临床综合检查的符合率分别为96.00%、97.14%、88.00%、93.33%.结论: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对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可以帮助临床医师进一步明确肝脏疾病的类型,提高肝脏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临床可进一步应用及推广.

    彩超经皮肝脏穿刺活检肝脏疾病诊断

    VEGF、ER及PR在剖宫产瘢痕憩室致血瘀型经期延长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陈旭花何中平潘巧玲
    84-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瘢痕憩室(PCSD)致血瘀型经期延长患者子宫内膜中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妇科2021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PCSD致血瘀型经期延长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PCSD无症状患者3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均进行经宫腔镜子宫内膜定点活检术、经宫腔镜PCSD电切术及免疫组化检查,比较两组憩室及子宫内膜中的ER、VEGF、PR表达情况,同时对比观察组中不同治疗效果患者憩室及子宫内膜中的ER、VEGF、PR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憩室内膜中的PR、ER均高于对照组,VEGF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内膜中的VEGF、PR、E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效组和无效组憩室及子宫内膜中的ER、PR、EGF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SD致血瘀型经期延长与子宫憩室内膜中的PR、ER、VEGF表达升高有关,通过检测各项指标,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剖宫产瘢痕憩室血瘀型经期延长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赵雯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诊断中开展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对病症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过程中筛选沂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样本支撑数据分析,筛选符合要求的患者30例,对其开展综合诊断,结果患者确诊27例,将此结果作为金标准参考,将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患者开展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诊断,本次研究截取时间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同时筛选该时间段沂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高度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患者(均已确诊)30例作为研究参考,将其纳入对照组,对其开展免疫组化检查,观察两组诊断结果.结果:30例疑似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均符合研究要求),经综合诊断确诊27例阳性,3例阴性,将此结果作为金标准参考,经病理组织形态学诊断,结果检出阳性患者27例,阴性患者3例,但结果中存在误诊与漏诊情况,其中假阳性(误诊)与假阴性(漏诊)各1例,计算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3.33%、96.30%、66.67%;经免疫组化诊断,结果检出阳性患者28例,阴性患者2例,其中包含漏诊与误诊情况,假阴性1例(漏诊),假阳性2例(误诊),计算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00%、96.30%、33.33%,两种诊断结果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中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诊断中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可以有效地诊断病症,减少各种影响因素,观察患者病症情况,并通过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精准性,鉴别患者病症类型,以便于患者及时确诊,尽早开展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病理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

    EBV感染与鼻咽癌患者CD4+CD25+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胡钦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与鼻咽癌(NPC)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白介素-10(IL-10)]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NP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鼻咽炎患者30例和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参照,比较各组外周血CD4+CD25+Treg及IL-17、IL-10的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NPC患者EBV DNA与CD4+CD25+Treg、IL-17、IL-10水平的相关性.结果:NPC患者CD4+CD25+Treg、IL-10水平均高于鼻咽炎患者和体检健康者(P<0.05),IL-17水平低于鼻咽炎患者和体检健康者(P<0.05).ROC曲线显示,外周血CD4+CD25+Treg诊断NPC患者发生EBV感染的临界值为5.42%,AUC为0.867,诊断敏感度为89.65%,特异度为87.1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EBV DNA与NPC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IL-10呈正相关,与IL-17呈显著负相关性(P均<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CD4+CD25+Treg>5.42%是影响NPC合并EB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62,95%CI 1.574~2.703,(P<0.05);结论:EBV感染与鼻咽癌发病密切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D4+CD25+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有关.

    鼻咽癌EB病毒感染CD4+CD25+TregIL-17IL-10

    结核性脊髓炎临床特点及MR特点分析

    廖伟祥林庆裕曾龙凤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性脊髓炎的临床特点及磁共振(MR)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35例结核性脊髓炎患者,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和MR特点.结果:结核性脊髓炎患者MR的表现为,24例脊膜增厚,呈条片状强化;5例脊髓炎表现为脊髓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19例伴髓内结核瘤,表现为增强扫描强化结节;2例伴脊髓水肿.治疗后观察疗效,35例患者中病情好转33例,19例无后遗症,3例双下肢麻木,3例双下肢瘫痪,2例双下肢肌力减退,2例右侧肢体乏力,1例双下肢乏力,1例双下肢肌力0级、大小便失禁,1例左侧肢体肌力减退,1例双下肢肌力2级.结论:MR能够清晰反映结核性脊髓炎患者脊髓病变特点,对发病部位进行精确定位,且能评估治疗效果,为后续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提供科学参考.

    结核性脊髓炎临床特点磁共振特点

    中国不同地域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用药共性及差异研究

    吴小文唐允婷姚宇剑程亚伟...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国不同地域采用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用药共性及差异.方法:检索CNKI、万方、VIP、CBM数据库1982年至2022年的临床文献,应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方药进行数据分析统计.结果:共纳入处方285首,分别包括北方地区96首、南方地区164首、西北地区25首,三个地区都较重视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的运用,其中,北方地区较重视补虚药的运用,南方地区较重视利水渗湿药的运用,西北地区则较为重视活血化瘀药的运用.三个地区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对均围绕山楂、泽泻、丹参、柴胡等展开,聚类分析获得新方的主要功效为疏肝健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结论:中国不同地域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用药存在共性,均重视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差异方面,北方重视疏肝健脾,南方重视清热利湿,西北地区更重视活血化瘀的运用.

    非酒精性脂肪肝地域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数据挖掘中医

    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肾阴亏虚兼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曹正覃钦友周栋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分析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肾阴亏虚兼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此证型慢性前列腺炎提供新的中医方案.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收集射洪市中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60例肾阴亏虚兼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为受试者,采取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例为1:1.对照组(n=30)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n=30)在此基础上联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环氧合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1)治疗后,两组NIH-CPSI中的疼痛症状、排尿症状、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TNF-α、IL-10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观察组COX-2、PGE2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肾阴亏虚兼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可有效缓解病情,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知柏地黄汤加减肾阴亏虚湿热瘀滞慢性前列腺炎炎性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