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中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谭达全

月刊

1003-7705

hnzy188@sohu.com

0371-88888572

410006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路58号

湖南中医杂志/Journal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报道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的实践成果,深入探讨中医药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广泛交流广大中医药人员及民间防病治病、养身保健等方面的实践经验,特别是老中医经验,反映国内外中医药研究的新信息、新方法、新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西医结合治疗斯鲁利单抗所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1例报告

    胡利来张聪熊绍权
    71-73,109页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斯鲁利单抗PD-1抑制剂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微信群微课宣教模式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知信行及胃动力的影响

    黄子珪林春李潘金华任秀慢...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利用微信群开展微课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糖尿病性胃轻瘫(DGP)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0例DG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在降糖药物治疗上开展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微信群微课健康教育模式干预,2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2组干预前后中文版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分、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低血糖发生率]控制情况、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胃动力指标[胆囊收缩素(CCK)、血浆胃动素(MOT)、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T)].结果:2组SDSCA各项评分、FBG、2 h PBG、HbA1c水平、SF-36各项评分、胃动力各项指标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观察组为6%(6/100),对照组为11%(11/100).结论:微信群开展微课健康教育模式干预DGP患者有着较明确的效果,可提高临床疗效与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糖尿病性胃轻瘫微信群课知信行胃动力胃肠激素

    基于虚拟仿真的蛇类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探索

    李钟黄作程轩轩昌霞...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蛇类中药鉴定实验内容单一、实验材料不易获得、操作时间长等问题,本项目研发了蛇类中药特征鉴别的虚拟仿真软件,探索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有机融合了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内容,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法.实践表明,该虚拟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深入开展中药鉴定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升了中药鉴定的实验教学效果.

    蛇类中药中药鉴定虚拟仿真软件研发实验教学

    基于《随息居饮食谱》探讨代 谢综合征的中医食疗

    王晓翠孙备生周波牛阳...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代谢综合征(MS)是典型的因饮食结构不平衡而导致的代谢紊乱性慢性疾病,清代医家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可为本病日常食疗提供参考.MS早中期常呈现正气未虚而热、痰、湿、食、瘀等实邪相互胶结的局面,可遵循"实者泻之"而施以具有清、消之用的饮食物;至中晚期病情转见气虚、阴虚、阳虚为主,可遵循"虚者补之"而施以具有补益或温阳之用的饮食物.在饮食忌宜方面,顺应饮食物四气五味,根据MS寒热虚实属性合理地选择饮食物,避免过食寒凉、辛热或滋腻等物,同时还应做到饮食有度,避免饮食偏嗜,合理搭配,切莫犯了"虚虚实实之戒".

    代谢综合征随息居饮食谱中医食疗

    《黄帝内经》中痹病针刺的理论探析

    沈紫玲王迅倪玉山郑玉蓉...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痹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中医学认为痹病多因外邪侵袭,痹阻经络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关节部的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等,治疗多采用针灸疗法.《黄帝内经》强调痹病的发病根本为正气亏虚,外邪侵袭是诱导因素,外感内虚导致痹病发生.针刺治疗痹病,根据其类型、病邪性质、病位深浅、病程长短的不同,提出了相应的针具选择及针刺方法,如报刺治行痹、毫针刺治痛痹、着痹取三里、毛刺治浮痹、合谷刺治肌痹、恢刺治筋痹、骨痹辨虚实、长针疗远痹等.《黄帝内经》对痹病的认识和针刺治疗方法影响深远,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针刺理论,对现代临床针灸治疗痹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痹病《黄帝内经》病名病因病机针刺方法

    基于"目运于肺"理论论治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但清李欣钰左新河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医学"目运于肺"理论为基础,结合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的临床症状,探讨该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TAO的病因病机包括肺失宣降,气机失调、肺失治节,痰瘀互结、脏腑失调,目失所养;基于"目运于肺"理论的TAO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宣肺理气,散邪泄热、活血化瘀,祛痰通络、益气养阴,补肺健脾;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目运于肺中医治疗健康管理

    马王堆医书《养生方·醪利中》药酒考证

    顾羽邝敏陈小平何清湖...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养生方·醪利中》是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三号西汉古墓出土的医书十六部之一,其中的酿酒法是我国至今为止最古老的药酒酿造方法.本文考证了漆、节、乌喙、干姜、焦牡、紫葳、黍、稻、米曲、麦曲、杯的名称、计量单位、剂量,并阐述了酿酒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养生方·醪利中》中的药酒方由罗布麻2010 g,玉竹2010 g,草乌37.30 g,干姜46.63 g,紫葳14 g,肉桂23 g六味中药组成;酿造原料由黄米2 010 g,糯米2010 g,米曲2010 g,麦曲2010 g及水、米酒组成;酿造方法有"二次发酵"的工艺流程.通过研究验证了酿酒工艺的可行性,但古法酿造所致样品乙醇浓度、药味浓厚的缺陷还有待于改良.

    马王堆医书《养生方·醪利中》中药药酒酿酒工艺剂量

    854例金嗓子喉片不良反应分析

    唐朝晖程银王亚晶李庆...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金嗓子喉片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原因及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集的854例金嗓子喉片不良反应数据.结果:纳入关联性评价的报告854份,男性患者431例,女性患者421例,15~44岁的患者发生ADR最多(529例);最主要的用药原因为咽炎768例,其次是扁桃体炎27例、感冒引起咽喉疼痛22例、上呼吸道感染21例;无既往史的患者417例,无家族史的患者389例;含服493例,口服361例;用量为"每次1片,每天6次"的例数最多(629例),超剂量8例;合并用药38例;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胃肠系统、皮肤及其附件、呼吸系统等,其中胃肠系统不良反应最多(833次),腹痛为最常见的ADR;847例患者预后良好.一般ADR849例,严重ADR5例.5例严重ADR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15~44岁1例,45~64岁4例;ADR临床表现达6次;痊愈3例,未好转2例.结论:建议完善药品说明书安全性信息与规范用药,这有助于减少或避免本品发生严重ADR,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金嗓子喉片药物不良反应胃肠系统腹痛腹泻合理用药

    "双轨合一"模式下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

    徐海燕陈娟邓天好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科研能力培训的需求情况及影响因素,并探讨提升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素养的有效策略.方法:采用微信平台"问卷星"对155名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以了解其科研能力及对培训的具体需求.结果:90.33%的研究生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科研能力培训.82.58%的研究生表示科研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临床规培任务过重,74.84%认为缺乏创新思路;60.65%表示缺乏科研团队指导;46.45%存在实验操作技术生疏;43.87%在论文撰写方面存在困难.结论: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注重临床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系统性地开展科研能力培训,以提升其科研能力,确保培养质量.

    双轨合一专业学位科研能力培养质量

    基于近五年查新项目评价湖南省中医药科研发展现状

    龚友兰张振铭陈橙杨张琪...
    110-113,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近五年中国中医药管理局文献检索中心湖南分中心完成科技查新项目情况评价湖南省中医药科研的发展状况.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构建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本中文完成的中医药学科技查新项目数据库,统计每一年项目的总数、立项查新、成果及鉴定查新、国内外查新、不同性质单位以及不同学科专业申请的查新项目数量.结果:我中心查新项目维持在年均200项左右,2020年疫情原因稍有减少仅143项,国内外查新数量逐年增高.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原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四家单位为我省中医药科研创新主体单位,市级中医医院、市级西医医院以湘潭市申请量最大.申请较多的学科专业主要是临床专业,其中以针灸学、中医骨伤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脑病学、中医眼科学等专业较多,而中药学相关专业较少.跨单位、跨地域、跨行业的交叉合作研究的项目很少.结论:我省中医药科研水平整体较高,主要力量集中在省会长沙四家省级中医药大学、科研院所、中医医院,此外湘潭市中医药科研工作开展较多,中医药企业科研活动开展较少.科研人员对查新工作十分重视,高水平创新科研在逐步增加.但学科发展不平衡,临床学科实力较为强劲,其他学科有待加强,科学研究重药理轻方法问题突出,中西医融合项目缺乏,跨单位、跨区域、跨行业的合作研究有待加强.

    中医药科研查新湖南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