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华大学学报(英文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华大学学报(英文版)
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学报(英文版)

东华大学

严濒景

双月刊

1672-5220

xuebao@dhu.edu.cn

021-62373643

200051

上海市延安西路1882号《东华大学学报》编辑部

东华大学学报(英文版)/Journal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EI
查看更多>>本刊以纺织、合成纤维、服装等学科为特色,兼顾相关学科的学术刊物,主要刊载本校师生员工的科技论文,同时也刊载校外、海外的科研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编织工艺制备亚麻/聚乳酸芯鞘结构复合材料纱线

    ISLAM Md Azizul王芮杰陈伟杨春冰...
    451-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持续和环保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推动了绿色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该文以4~24锭的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长丝为鞘,亚麻纱线为芯,编织成亚麻/PLA芯鞘纱线。经不同温度(180 ℃和190 ℃)熔融固化后,制得亚麻/PLA复合材料纱线。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在180 ℃的固化温度下,4锭亚麻/PLA复合材料纱的弹性模量为(5。79±0。65)GPa,拉伸强度为(162。17±18。18)MPa。该亚麻/PLA复合材料纱线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适用于汽车制造业和建筑材料的绿色复合材料。

    亚麻聚乳酸(PLA)编织复合材料纱拉伸性能

    以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为溶剂制备生物降解可控的再生纤维素/支链淀粉共混纤维

    KUMI Alex Kwasi范瑞玲张玥陈烨...
    461-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纤维素/支链淀粉/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离子液体为原料,采用干喷湿纺技术制备了生物降解可控的再生纤维素/支链淀粉共混纤维。形态、结构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经两阶段溶解过程,成功制得致密、均匀、无孔洞的共混纤维。该共混纤维以水为凝固浴制得,并经水或95%(体积分数)乙醇处理。共混纤维中存在因纤维素与支链淀粉相互作用引起的结晶重排现象,导致结晶度普遍降低。除支链淀粉的质量分数为10%的共混纤维拉伸强度高于纯纤维素纤维外,随着支链淀粉质量分数增加,共混纤维拉伸强度下降。乙醇处理可减少共混纤维的亲水性,并提高共混纤维的结晶度。此外,共混纤维的降解速率与其所含支链淀粉质量分数成正比关系。尽管具有较高结晶度,但经乙醇处理的共混纤维比经水处理的具有更高的降解速率。这说明了支链淀粉和乙醇在调节降解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纤维素/支链淀粉共混纤维纤维素支链淀粉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乙醇

    柔性条状基热电织物的设计及织造

    AHMAAD Hasib Ud Din杜敏芝韩雪景媛媛...
    474-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将热量转化为电能的柔性热电(thermoelectric,TE)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和其他柔性设备中。该研究将无机TE柱与热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结合,组装成柔性条状热电器(thermoelectric generator,TEG),进一步用于热电织物(thermoelectric fabric,TEF)的织造。采用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优化柔性TE条的尺寸并评估其性能。FEA的结果显示,TE条的间距对温差、输出电压和内阻有显著影响。当TE条直径为3。5 mm、条间距为2。0 mm时,可获得最大功率密度,达到3。43 μW/cm2(在温差△T=10。5 K的条件下)。在试验条件下,热板接触以及铜线-TE条连接处存在倾斜,导致所织造的三维TEF的功率密度只能达到模拟结果的29%。尽管如此,在经过450次弯曲测试后,TE条仍展现出优异的柔韧性和稳定的机械性能。这一研究不仅为今后开发更高效的TEF奠定了基础,还为可穿戴式能量采集应用提供了更加舒适、合身的选择方案。

    热电织物(TEF)热电柱(TE柱)热塑性聚氨酯(TPU)有限元分析(FEA)

    织物电极在心电监测服装中的发展与应用综述

    谢雨彤ZAKARIA Norsaadah
    482-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显著影响了健康预期寿命。常规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作为一种重要的无创诊断工具,在识别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重点关注专为长期监测人类ECG信号而设计的织物电极的发展动态。依据PRISMA声明,基于权威数据库的81项相关研究的数据,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了现有文献中纺织电极的材料、织物结构和制备方法,评估了各种纺织材料和结构的优缺点,阐明了它们对生物监测信号稳定性的影响。此外,该研究概述了当前织物电极发展的限制及未来发展方向。这些见解可为心电监测系统设计者提供指导,帮助他们选择能够优化生物电位信号测量的材料。

    织物电极心电监测导电材料织物结构荟萃分析

    基于几何优化驱动算法的智能金属探测及处置自动化装备

    田雪慧李成族位珂晗钱洋...
    492-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木浆非织造原料生产线混入金属杂质的问题,设计了一款智能金属探测及处置自动化装备。基于电磁感应原理,采用初检加多方位复检的方式,实现对金属坐标的精准定位。基于几何优化驱动算法,通过找到最多覆盖圆的圆心所在位置来判定裁剪区域。该算法可极大程度地缩小裁剪面积,并通过边缘最远覆盖圆算法,尽可能保留边缘布料。基于速度补偿算法,可实现上下卷的灵活切换以保证生产效率最大化。与现有生产线的金属检测装置相比,所设计的自动化装备具有检测灵敏度更高、金属位置定位更精准、裁剪物料面积更小、生产效率更高的优势,可以使生产流程更连续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智能制造电磁感应金属探测几何优化驱动算法自动化装备

    环锭纺细纱自动接头机器人张力自抗扰控制

    王立甦蔡赟季承汪俊亮...
    505-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锭纺工艺中断纱的自动接头一直是行业难题。纱线强度低、纱线张力受环境因素影响等因素使得机器人接头过程中的纱线张力难以控制。该文旨在解决受外部干扰的三阶非线性张力系统的自抗扰控制问题。首先,设计了三阶扩张状态观测器,以实现对系统内部建模误差和外部干扰的抑制和补偿;其次,设计了可变增益误差反馈控制率和滤波过程减少传感器噪声对扰动观测的影响;最后,对接头过程中的纱线张力进行模拟和试验验证。试验表明,该方法在动态环境下的张力跟踪任务中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该方法的有效性得到验证。

    细纱接头机器人张力控制自抗扰控制扩张状态观测器

    基于知识图谱的航天产品质量追溯方法

    王宁曹立俊丁司懿孟岩...
    513-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今航天器内部结构功能越来越复杂。电缆作为其"生命线",在人工检测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如何快速定位质量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仍然具有挑战性。针对此问题,该文采用基于知识图谱的方法来抽取多源异构的电缆知识实体,该模型通过基于transformer的双向编码表征(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BERT)网络对输入文本进行词向量嵌入,然后通过双向长短时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网络对输入序列的上下文特征进行提取,最终输入随机条件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CRF)网络中预测实体类别,同时以此模型提取出的实体作为数据层,构建知识图谱。所搭建的实体抽取模型的准确率、召回率、F1值等指标均比常见模型有所提升。最终以某航天精密机械加工所的线缆测试数据构建了该领域的知识图谱模型,实现了可视化查询及对质量问题的追溯定位。

    知识图谱命名实体识别质量控制航天产品

    薄膜蒸发器流场数值模拟及流态划分

    陈星彭倚天黄瑶邹鲲...
    525-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薄膜蒸发器的流场形态复杂,对内部的流场形态进行有效划分和定量分析以及探究内部的流场分布和物质混合特性对提升薄膜蒸发器效率意义重大。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得到薄膜蒸发器内高黏度流体流场分布规律。研究发现交错打断叶片可以极大促进物质混合传输,并对蒸发器壁面高黏度物质成膜有显著影响。此外,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体积分数统计的流场状态识别方法,可以定量描述薄膜蒸发器的内部流场。该方法将薄膜蒸发器内的高黏度物质划分为液膜态、交换态和液团态三种流态的物质并做定量描述。结果表明,交换态物质可以连接液膜与液团,完成物质混合交换与液膜更新,维持液膜持续高效蒸发。

    流态划分物质混合薄膜蒸发器数值模拟

    基于采用模糊逻辑分层控制的交流微电网的频率调节

    吴雪杨单英浩沈波
    536-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流(alternating current,AC)微电网是一种集成可再生能源、电力变换器、控制器和负载的系统。分层控制可以管理微电网的频率,防止系统失衡和崩溃。现有的频率控制方法使用传统的比例积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PI)控制器,无法实时调整PI参数以应对系统的状态变化。由模糊逻辑驱动的分层控制可以实时调整PI参数,该方法采用两层控制结构。一层控制采用下垂控制调整功率分配,模糊逻辑用于一层控制的电压环路。二层控制用于弥补下垂控制造成的频率偏差,在二层控制中使用模糊逻辑,以处理负载扰动引起的频率动态变化。在Matlab/Simulink中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仿真,在一层控制中,所提出的方法将输出电压两个周期的总谐波失真率(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THD)从4。19%降低到3。89%;在二层控制中,当负载增加和减少时,所提出的方法分别将系统的频率波动降低约0。03 Hz和0。04 Hz。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对AC微电网的频率维持和电压控制有较好的效果。

    模糊逻辑分层控制频率调节下垂控制交流(AC)微电网

    基于梯度丢弃和注意力引导的稀疏对抗攻击

    赵鸿志郝灵广郝矿荣隗兵...
    545-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度神经网络极易受到外部有意生成的对抗样本的影响,这些对抗样本是通过在干净图像上叠加微小的噪声来实现的。然而,大多数现有的基于转移的攻击方法选择在原始图像的每个像素上以相同的权重添加扰动,导致对抗样本出现冗余噪声,使其更容易被检测系统识别。鉴于此,该文引入了一种新颖的由注意力引导的稀疏对抗攻击策略,该策略结合了梯度丢弃技术,可以与现有的基于梯度的算法结合使用,从而最小化扰动的强度和规模,同时确保对抗样本的有效性。具体而言,在梯度丢弃阶段,策略随机丢弃一些相对不重要的梯度信息,以限制扰动的强度;在注意力引导阶段,通过使用软掩码优化的注意力机制评估每个像素对模型输出的影响,并限制对输出影响较小的像素的扰动,以控制扰动的规模。在NeurIPS 2017对抗数据集和ILSVRC 2012验证数据集上的大量实验证明了该策略可以显著减少对抗样本中的冗余噪声,同时保持算法的攻击效果。例如,在对于对抗训练模型的攻击中,将对抗攻击算法引入该策略后,注入图像的平均噪声水平下降了 8。32%,而平均攻击成功率仅下降了 0。34%。此外,只需引入少量扰动,该策略便能显著提高攻击成功率。

    深度神经网络对抗攻击稀疏对抗攻击对抗转移性对抗样本